...
洪承畴虽为汉奸,但能力极强,属于垃圾中的“极危品”,清史贰臣传卷首。
为清效力半生,最后也没被瞧得起。
算是遗臭万年了。
夔东进军五万,说不上声势浩大,但也难以隐藏踪迹。出兵赶赴定军山之时,洪承畴看着地图,满脸凝重。
他自然看出来明军计策。
奈何此举乃是阳谋,他又能如何?
由于川蜀乃是防御政策,清廷并未在此布置大量兵力,汉中一地仅有清军十万,其中七万进驻于阳平关。
一万在张鲁阳平关遗址前重新修建堡垒,还剩两万驻守汉中城中。
就是将张鲁关上兵马叫回,也与五万夔东军相差甚远,若夔东军攻城他自当不怕。
汉中城坚,若无数倍兵马围之,则驻守考虑也。
可夔东军又不傻,他的目的是前方的阳平关,只需截断粮道就是。
“这可如何是好啊?”
与其被截粮道,大军自乱。
不如主动退军,保留实力,还能继续固守关中。
无奈,洪承畴只能一边遣人入关,向清廷请求援军,另在遣人向阳平关李国英传信,令其从阳平关撤退。
并在张鲁关前会军,北行陈仓道,返回关中,战略放弃汉中。
待李来亨等将赶往汉中之时,原本欲直接切断粮道,毕竟围城或有损失。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承畴居然率军自汉中而出主动迎战。
当这个消息传到李来亨军中时,李来亨看向身侧的周亚夫,“现如今当如何?”
周亚夫正是李来亨等人补给,周亚夫左右环顾,看向汉中城,也有些疑惑。
为求稳健,周亚夫开口道:“大帅,为军求稳,我军在定军山下驻扎,派出探子沿河而去。”
“待查明清军部署,在做决断不迟。”
周亚夫军风稳健,并不妄动。
另一侧待信使赶往阳平关后,李国英接到消息,当即大骇。
“大顺余孽竟然也出兵汉中,当真该死。”
收到命令后,李国英来到城墙之上,俯瞰关下明军,当即决定留下五千军队阻敌。
大部队则向东沿汉水而行,自沮水转入陈仓道,后遣信使通报洪承畴,后两军与陈仓道合军退却。
说干就干,当晚李国英便率大军后撤,待天明时已经快抵达沮水。
天明之时,清军发现大部队弃关而去。
当即自乱阵脚,这时刚睡醒不久到吴昌胤,被司澄直接叫醒:“胤哥,阳平关中有变故!”
“变故?”
说到正事,吴昌胤立刻惊醒,随便揉了揉眼睛,便直接起身向外走去,由于刚刚醒来,身体发软,一时间差点摔倒。
司澄上前搀扶,吴昌胤却火速起身直接来到关前查看,此时关上清军已经不见踪影,偶尔闪过两个人影也显得有些慌张。
吴昌胤想要进攻,但司澄却有不同看法:“胤哥,会不会有诈?”
闻言吴昌胤默默思考,他在与袁宗第交谈时明确说过,若成功阻断粮道,会立刻遣信使来报。
截断粮道乃是主动,不可能慢于清军,因而出现这等情况后,吴昌胤也有些意外,随即道:“再观察半日,若午时关内无炊烟,则直接破关而入。”
“好。”
一早上明军安插了数个探子逼近关门试图察看阳平关的具体情况,而无论明军怎样试探,阳平关中始终没有任何反应。
见此情形,吴昌胤不等到中午,当即下令破城,随着冲车开往关门前,清军依旧毫无动静时。
此时就算是傻子也都猜出阳平关之中必有变故,在众将亲自上阵齐力冲击城门,终于在午时前,破关而入。
待到吴昌胤率军入关之时,那里还有半个清军的人影,清军自昨晚之时便已经弃关而逃。
留下到五千清军,在失去李国英统辖后,不到半日便军纪溃散落荒而逃,这全由吴昌胤名声太响。
在绵州一役后,吴昌胤便被清军称作逐山将军,麾下骑兵也被称作逐山骑。
其意便是,纵横山地,仿若平地,想在山地逃脱吴昌胤及其麾下逐山骑的追击,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若非这三千关宁铁骑本身就是精锐部队,或许玩家统制精锐便要再出现一支。
看到关中杂乱景象后,吴昌胤面目冷峻,看向身后到李文忠。
此时又该是骑军双子星登场的时刻了。
命司澄为临时统帅,率领大军汉中进发。
吴昌胤则与李文忠一同领轻骑追击清军,就算清军已经撤离,但怎的也得交点利息。
沿着汉水出击,一路上果然发现不少穿着清军兵甲之人,见明军追上,一些直接跪下求饶,另一些则一头扎进水中。
这些都是蠢货,聪明些的早早躲进山中避难去了,自阳平关一直到沮水转道,吴昌胤初步估算,大致击杀清军千人左右。
再往前便接近汉中,为了安全起见,吴昌胤并未选择在追击。
另一边周亚夫派出的探子也顺利返回,根据探报,此次汉中城中大致只有两万清军,但在张鲁关上,还有一万清军驻守。
若是冒然出击,可能会遭到两面夹击。
但是这并非不可破局,就算洪承畴为军在老练,终究是兵员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要李来亨提前分兵应对,依旧可胜。
可洪承畴此前出兵也只是为了虚张声势罢了,在唬住李来亨军后,立刻遣使将张鲁关上兵卒调出会合与浕谁,随后在陈仓道成功与李国英所率大部会合。
另一侧司澄率大军赶到后,吴昌胤继续向西,此时李来亨也发现不对,汉中城中居然空无清军。
“艹,被耍了这个混蛋。”
不过好在拿下汉中,接下来便是谋求关中,在占据汉中之后,李来亨派出使者向西,才到半路,便与吴昌胤汇于一处。
在知晓汉中清军撤退后,并且大顺军成功进驻汉中后,吴昌胤果断加快行军,当日便赶到汉中。
汉中城下,李来亨亲自迎接显得很是兴奋,“请问哪位是吴昌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