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权路青云》第二十二章:新的征程与暗流再起
九月,省委大院里的桂花悄然绽放,甜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林辰站在新的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致,心中感慨万千。从科级干部到办公厅副主任,这一步跨越看似不大,却意味着全新的责任与挑战。
办公室比之前宽敞了许多,窗台上依然摆放着几盆绿植,在秋日的阳光下舒展着枝叶。小张轻轻敲门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林主任,处里同志都想给您办个欢迎会呢。”
林辰转过身,温和地笑笑:“谢谢大家的好意,但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我们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文件:“这份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第二阶段工作方案,我看还需要完善几个地方。特别是数据共享这一块,要更注重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小张立即认真记录:“我马上组织处里同志研究修改。”
作为办公厅副主任,林辰分管的不仅是原来的调研处,还包括信息处和督查处。这意味着他要适应新的工作范围,协调更多的部门和人员。
第一次分管处室负责人会议上,林辰展现出不同于往常的沉稳:“各位都是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我虽然是分管领导,但更多是向大家学习。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
这种谦逊而务实的态度,很快赢得了各处的认可。信息处长老王会后私下说:“林主任年纪轻轻,但很懂得尊重老同志,不简单。”
然而,挑战很快接踵而至。一天下午,李振邦突然召开紧急会议:“刚接到通知,国务院督查组下周要来我省专项督查营商环境工作。林主任,你负责总协调。”
这个任务极其繁重,需要协调十几个部门,准备大量材料。更棘手的是,督查组可能会随机抽查企业,这对各项工作的扎实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林辰立即成立筹备工作组,昼夜奋战。他不仅要求各处室提供详实材料,还亲自带队到企业暗访,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开发区的企业走访时,负责人无意中透露:“上周也有一拨人来检查,问了很多奇怪的问题。”
林辰立即警觉:“是什么样的人?问了什么问题?”
负责人描述的情况让林辰心生疑虑。这些人似乎不是在正常检查,而是在刻意寻找问题。他立即将情况向李振邦汇报。
秘书长神色凝重:“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专心准备督查工作,其他事情我会处理。”
督查组来的那天,整个省委大院气氛紧张。让林辰意外的是,带队的是他从前的老师——国家部委的刘司长。
“林辰?”刘司长惊喜地认出他,“听说你在这边工作,没想到都当上副主任了!”
在汇报会上,林辰的准备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评价。特别是他主持开发的“营商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引起了督查组的浓厚兴趣。
“这个系统很实用,值得在全国推广。”刘司长称赞道。
然而,在随机抽查环节,还是出现了一个意外。一家被抽查企业反映,某个审批事项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虽然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还是给督查工作留下了瑕疵。
事后追查发现,这个问题与某个处室的工作不到位有关。在处理这件事时,林辰展现出难得的政治智慧:既严肃批评了相关处室,又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
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纪律,又赢得了人心。李振邦私下表扬他:“处理得很妥当,有大局观。”
督查工作圆满结束后,林辰迎来了另一个重要时刻——与苏雨薇的婚礼。虽然两人商量从简办理,但还是有不少同事和朋友前来祝贺。
婚礼上,苏明远坐着轮椅,亲手将女儿交给林辰:“我把最珍贵的宝贝交给你了,要好好待她。”
林辰郑重承诺:“叔叔放心,我一定会让雨薇幸福。”
新婚生活甜蜜而忙碌。苏雨薇考上了研究生,每天忙于学业;林辰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深夜。但无论多晚,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
一个周末的早晨,两人难得都有空,便一起去逛花市。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苏雨薇挽着林辰的手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等放寒假,我们去看江南的雪景吧。”苏雨薇憧憬地说,“听说西湖的雪景特别美。”
林辰温柔地答应:“好,到时候我一定休假陪你去。”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周一上班,林辰接到一个紧急通知:中央某重要领导要求来我省调研,指定要听取营商环境改革情况汇报。
这次汇报的重要性远超以往。林辰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日夜准备材料。他们不仅整理了详实的资料,还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汇报片。
汇报当天,林辰的表现再次获得肯定。领导特别表扬了“一网通办”和“证照分离”改革的成效,要求总结推广经验。
会后,李振邦告诉林辰一个好消息:经过研究,省委决定让他兼任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这个任命意味着更大的平台,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林辰深感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
就在他全身心投入新工作时,一个意外消息打破了平静:秦梦雪在继续调查赵建国案子时,收到了匿名恐吓信。
林辰立即约她见面。咖啡馆里,秦梦雪神色紧张:“信里说,如果我再查下去,就会有人对我不利。还提到了...提到了你的名字。”
林辰心中一凛,但沉着安慰:“别担心,我会安排人保护你的安全。这件事也要向组织报告。”
第二天,林辰将情况向李振邦做了汇报。秘书长听后久久不语,最后说:“这件事比想象的复杂。你先把改革工作抓好,其他事情我来处理。”
然而,林辰无法完全安心。通过特殊渠道,他了解到赵建国的案子可能牵扯到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核心人物竟然还在重要岗位上。
更让他担忧的是,苏明远告诉他一个消息:当年办案的某些人员最近行为反常,似乎在害怕什么。
“这件事可能还有隐情。”苏明远谨慎地说,“你要格外小心,有些人狗急跳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林辰将这些情况牢记在心,工作中更加谨慎。他坚持原则,但也注意方式方法;推进改革,但也考虑各方承受能力。
这种成熟稳重的工作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就连一些起初对他破格提拔有看法的老同志,也开始改变态度。
一个周日的下午,林辰和苏雨薇回苏家吃饭。苏明远的精神明显好转,已经能拄着拐杖短距离行走了。
饭后,翁婿二人在阳台聊天。苏明远感慨地说:“官场如战场,但也不是非要你死我活。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线,坚持原则。”
林辰认真聆听,这些经验之谈对他来说无比珍贵。
回到工作岗位,林辰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某个重要改革措施触及部门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甚至有人开始散布谣言,说改革方案“不符合实际”“可能引发混乱”。
林辰没有慌张,而是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用数据说话。同时,他耐心与各方沟通,寻求最大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反对声音背后的某些关联:几个最积极的反对者,竟然都与赵建国案子中的某些人物有关系。
这个发现让林辰更加警惕。他意识到,改革遇到的阻力,可能不只是观念和利益问题,还可能有更复杂的背景。
一天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林辰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林主任,改革要推进,但也要讲究策略。有些事情,适可而止对大家都好。”
林辰沉着回应:“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改革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利益,不存在适可而止的问题。”
对方冷笑一声:“年轻人,话不要说得太满。赵建国的教训,应该还记得吧?”
电话挂断后,林辰立即将情况向李振邦报告。秘书长听后神色凝重:“看来有人坐不住了。这样,改革继续推进,但要注意策略和时机。”
这个决定让林辰看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日益显现。许多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得到解决,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甚至有不少外地企业慕名而来投资兴业。
这些成绩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林辰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甚至还有中央媒体要来采访报道。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时,林辰接到了秦梦雪的紧急电话:“林辰,我查到重要线索!赵建国的案子可能牵扯到...”
电话突然中断,再打过去已经无法接通。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林辰心头。他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秦梦雪的下落,同时向组织报告。
经过紧张搜寻,终于在一家宾馆找到了被软禁的秦梦雪。她虽然受了惊吓,但收集到了重要证据——这些证据可能改变整个案件的走向。
“这件事到此为止。”李振邦在听取汇报后说,“剩下的交给专业部门处理。你现在的重点是抓好改革工作。”
林辰明白秘书长的良苦用心。在官场上,有些战斗需要迂回,有些真相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回到办公室,林辰站在窗前,望着秋日湛蓝的天空。窗台上的绿植在阳光下生机盎然,新长的叶片嫩绿可爱。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但只要坚持真理,守住初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而属于他们的新时代,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