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裹着细碎的枯草屑扑在脸上时,林恩的靴底已经在乡间小路上碾过了两个时辰。
深秋的风带着彻骨的凉意,哪怕他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紧紧裹在斗篷里,寒气还是像无孔不入的小蛇,顺着布料的缝隙往骨头缝里钻。
他停下脚步,抬手揉了揉发酸的小腿,指节不经意间蹭到膝盖处磨破的布料——那道破口是昨天赶路时被路边的荆棘勾出来的,此刻冷风灌进去,尖锐的刺痛感像细针似的扎着皮肤,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就在这时,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前方路侧的斜坡下,一截倾倒的木栅栏正半掩在枯黄的杂草里。
那栅栏的木头已经泛出深灰色的霉斑,表面裂着密密麻麻的细纹,若不是风刚好吹得杂草晃动,几乎能和周围的荒野融为一体。
林恩眯起眼,抬手拂去睫毛上沾着的尘土,顺着斜坡小心翼翼地往下走了几步。脚下的碎石子“咕噜噜”滚进草从,随着视野逐渐开阔,一座废弃农庄的轮廓终于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两扇厚重的橡木大门歪歪扭扭地倒在地上,门板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像是被什么野兽啃咬过。
门轴处的铁件早已锈成了暗红色,表面凸起的锈迹像凝固的血痂,轻轻一碰就能簌簌往下掉渣。门楣上本该挂门牌的地方,只留下几道深深的钉痕,木茬子尖锐地翘着,仿佛还在诉说着门牌被硬生生扯走的粗暴。
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比他的膝盖还高,风一吹,草叶便“哗啦哗啦”地响,那声音低沉又细碎,像是有人藏在草从里,正对着这片废墟低声叹息。
林恩踩着没脚踝的杂草走进院子,鞋底时不时碾到硬邦邦的东西——有时是棱角分明的碎石,有时是半截埋在土里的陶罐碎片。
那些陶罐的釉色早已剥落殆尽,露出里面粗糙的陶土,只有零星几处还残留着当年的蓝白花纹,像褪了色的旧梦。他弯腰捡起一片稍大的陶片,指尖能摸到陶土上细密的纹路,只是边缘早已被岁月磨得圆滑,不复当年的锋利。
院子东侧靠墙的地方,一架破旧的木犁孤零零地立着。
犁头锈得发黑,原本该锃亮的金属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锈壳,连犁尖的形状都快看不清了。犁杆上裂了一道长长的缝,从杆顶一直延伸到中部,缝隙里还卡着几缕干枯的草丝,像是被人硬生生掰过之后,再也没能修好。
木犁旁边放着一个藤编的篮子,篮底烂了个碗口大的洞,几根断裂的藤条垂下来,晃悠悠地蹭着地面。
篮子里卡着几片干枯的玉米叶,叶片边缘卷曲得像蜷缩的虾子,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叶片便“簌簌”地碎成了粉末,从指缝间漏了下去。
“应该是种玉米的农户。”
林恩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那堆玉米叶的碎屑,下意识地催动了体内的枯荣之力。
淡绿色的微光在他指尖一闪而逝,下一秒,玉米叶的“记忆”便像潮水般涌进他的脑海——半个月前,这些叶片还带着鲜活的黄绿色,叶脉里流动着微弱却坚韧的生机,清晨的露珠挂在叶尖,阳光一照便闪着细碎的光。
可不知从哪一天起,水分和养分突然断了供应,生机像退潮般迅速从叶脉里流失,叶片先是从边缘开始发黄,再慢慢变得干枯发脆,最后才成了现在这副一碰就碎的模样。
不是自然枯萎。林恩的心猛地一沉,指尖立刻按在杂草下的土壤里。土层很松,指腹能摸到湿润的土粒,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潮气——他记得昨天傍晚路过一片林地时,还见过地面上残留的雨迹,显然这半个月里下过雨,土壤绝不该缺水。
他顺着墙根慢慢往前走,每一步都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这片废墟里沉睡的过往。走到厨房的窗台下时,他停下了脚步:窗户的木框已经朽得不成样子,木纹里长满了灰绿色的霉点,几截断裂的木枝歪歪扭扭地挂着,玻璃则碎得只剩几片残片,锋利的边缘在风里泛着冷光。
透过窗口往里看,灶台上积着厚厚的一层灰,灰层的厚度几乎能没过指节,里面还嵌着几粒没烧尽的麦壳——那麦壳的颜色还带着一点浅黄,显然不是搁置了很久的旧物。灶台旁的石桌上,一个豁口的粗瓷碗孤零零地放着,碗底沾着一点发黑的面糊,硬得像块小石头。
林恩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那面糊,“笃笃”的声响在寂静的厨房里格外清晰。
“是突然离开的。”林恩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要被风吹散。若是自愿搬迁,农户绝不会留下没洗的碗——那粗瓷碗里的面糊还能看出当年的形状,显然是盛着食物时被匆忙放下的;更不会把木犁和藤篮扔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农户赖以生存的家当,哪怕再穷,也会带着一起走。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灰石镇,想起离开前那位老农说过的话——老农的皱纹里嵌着洗不掉的尘土,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贵族要的魔力结晶翻了一倍,交不出的农户要么被拖去矿场当苦力,要么只能连夜逃荒,走慢一步都可能被抓……”眼前这座农庄,恐怕就是后者的下场。
他伸出手,轻轻推开虚掩的厨房门。门板轴早已锈死,一推便发出“吱呀——”的刺耳声响,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着,惊得草从里几只藏着的蚂蚱“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屋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霉味,混着尘土的干燥气息,还有一丝淡淡的、类似干草腐烂的苦涩味,呛得林恩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墙角堆着几捆没晒干的稻草,稻草的颜色已经从金黄变成了灰黑色,上面爬着几只灰黑色的小虫子,大概是潮虫,见光后立刻飞快地钻进稻草缝里,只留下几道细微的爬痕。
林恩的目光在斑驳的墙面上扫过,忽然停在了一块没完全掉落的旧报纸上。那报纸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卷得像海浪似的,稍微一碰就可能碎掉。
上面的字迹大多已经模糊不清,只有几个深色的铅字还能勉强辨认——“魔力结晶征收额度”“王室秘术研究所”“灵植管控”,这几个零散的字眼像针一样扎进林恩的眼睛里,让他的呼吸瞬间停滞。
心脏猛地跳了一下,记忆里尘封的画面突然翻涌上来。母亲艾拉生前,也曾对着这样的报纸唉声叹气。
他记得有一次,母亲把一张印着“灵植资源管控令”的报纸紧紧揉成一团,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眶通红得像要滴血。
她把脸埋在膝盖里,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他们根本不是要管控,是要把我们这些靠灵植吃饭的人赶尽杀绝……”那时他才六岁,不懂什么是“管控令”,也不懂母亲为什么要哭,只知道那天母亲没有做饭,抱着他在冰冷的土炕上坐了一夜。
土炕的寒气透过薄薄的褥子渗上来,可母亲的怀抱却格外温暖,她一遍遍地摸着他的头发,轻声说:“林恩,以后一定要好好活着,别像妈妈这样……”
林恩的指尖轻轻碰向那张报纸,指尖刚碰到纸面,报纸就“哗啦”一声碎成了几片,像蝴蝶的翅膀似的飘落在地上。
他蹲下身,看着那些散落在积灰里的碎纸片,忽然注意到灶台旁的地面上,几枚浅浅的脚印正印在灰尘里。那脚印很小,大概只有孩童的脚掌那么大,边缘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泥土——那泥土的颜色比院子里的黄土更深,也更黏,显然不是农庄里原本的土。
他顺着脚印小心翼翼地往卧室的方向走,每一步都避开那些脆弱的痕迹。
卧室的门也是虚掩的,推开时同样发出“吱呀”的声响,一股比厨房更浓的霉味扑面而来,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孩童衣物上特有的肥皂味,只是那味道早已淡得几乎闻不见。
卧室里的景象比厨房更显破败。
一张破旧的木床靠在墙边,床板断了一根,斜斜地耷拉着,床腿上的螺丝早已松动,轻轻一碰就晃悠悠地响。床上没有被褥,只有几片发霉的稻草散落在木板上,像是被人匆忙掀开后再也没整理过。
床头的木柜上,一个掉了耳朵的陶俑静静地放在那里——那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模样,陶俑的脸上还画着两道红色的腮红,虽然颜料早已褪色,边缘也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林恩伸出手,轻轻拿起陶俑,指尖能摸到釉面残留的光滑感,陶俑的重量很轻,握在手里像握着一片羽毛。
这一定是孩子的玩具。林恩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涩——主人离开时,连孩子最爱的陶俑都没来得及带走,他们走得该有多匆忙?是听到了官差的马蹄声,还是看到了远处赶来的护卫?
“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把陶俑轻轻放在木柜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柜面的木纹。
是镇吏突然上门催收魔力结晶,逼得他们连夜逃跑?还是贵族的人来强征土地,把他们赶去了不知名的地方?他的思绪又飘回了灰石镇的集市——那天他去买黑面包,亲眼看到一个平民因为交不出结晶,被贵族的家仆按在地上殴打。
那人的嘴角淌着血,却还在苦苦哀求,可家仆的拳头却越打越重,围观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敢上前劝阻。还有母亲——那年官差闯进家门,说母亲“盗窃”了贵族的灵植种子,不由分说就把她带走了。
他追在后面哭着喊“妈妈”,却被官差推在地上,等他爬起来时,母亲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路的尽头。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见过母亲。
在这片被贵族掌控的土地上,平民的命运从来都像风中的野草,只要一阵狂风,就能被连根拔起。
风忽然变大了,从破碎的窗户里灌进来,吹得地上的碎报纸片打着旋儿飞舞,像一群慌乱的蝴蝶。
林恩打了个寒颤,才发现自己在屋里待了快半个时辰。他走到窗边,往外看了一眼——太阳已经西斜,天空被染成了淡淡的橘红色,云层像被火烧过似的,泛着温暖的光泽。
远处的树林里,几只归巢的鸟儿掠过枝头,翅膀划过空气的“扑棱”声清晰可闻,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却让这片废墟显得更加寂静。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那声音虽然很远,却格外清晰,沉闷又有力,像敲在人的心上。
林恩的心脏猛地一缩,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飞快地躲到窗户后面,只留一双眼睛透过玻璃残片往外看。他屏住呼吸,连心跳都放轻了——在这种地方遇到骑马的人,十有八九是贵族的护卫,或是镇吏派来抓逃户的人。
马蹄声越来越近,他能看到两个模糊的身影骑在马上,穿着深色的粗呢外套,那是贵族护卫常穿的衣服。两人的腰间都挂着东西,借着夕阳的光,林恩能看到那是弯刀的刀鞘,金属表面闪着冷冽的光。
其中一个人的马鞍上还挂着一根粗麻绳,那是抓人的时候用来捆缚的——他在灰石镇见过无数次,每次看到这根绳子,就会想起那些被抓走的平民绝望的眼神。
“这农庄都废了,肯定没人,别浪费时间了。”一个粗哑的声音传来,带着不耐烦的语气,“赶紧去前面的小镇看看,说不定能抓到几个逃税的,还能领点赏钱。”
“也是。”另一个人的声音稍细一些,却也透着冷漠,“这鬼地方连只鸡都没有,待着也是白费功夫。”
马蹄声又渐渐远去了,那两个身影慢慢变成了小黑点,最后消失在路的尽头。林恩直到再也听不到马蹄声,才敢长长地松一口气。
他靠在墙上,后背的冷汗已经把内衣都浸湿了,贴在身上冰凉刺骨,腿也有些发软,若不是扶着墙,几乎要站不稳。
所谓的“逃税”,不过是贵族巧立名目的借口。林恩的拳头悄悄攥紧——他们要的哪里是“税”,分明是平民的血汗。交不出魔力结晶,就是“逃税”;不愿意被强征土地,就是“抗命”;哪怕只是想安安稳稳地种几亩地,也会被安上各种罪名。
多少人因为这所谓的“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他走到院子里,风比刚才小了些,夕阳的光洒在倒塌的大门上,给锈迹斑斑的铁件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那些暗红色的锈迹在夕阳下仿佛有了温度,不再像刚才那样冰冷。
林恩看着那扇大门,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土屋——那间屋子很小,屋顶的茅草总漏雨,每到下雨天,他就要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接水。
墙壁上糊着旧报纸,那些报纸被水汽泡得发皱,上面的字迹早就模糊不清,可那是他和母亲住了十几年的地方。
那里有母亲做饭的香味,有他小时候在墙上画的歪歪扭扭的画,还有无数个温暖的夜晚——母亲坐在灯下缝补衣服,他趴在旁边听母亲讲灵植的故事。
可现在,农庄成了废墟,他的小土屋也成了再也回不去的过往。
“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林恩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尖锐的疼痛从掌心传到脑子里,让那些混乱的愤怒和悲伤都沉淀下来,只剩下清晰的目标。
母亲的冤屈,灵植家族的灭门,还有眼前这座农庄的悲剧,都是贵族一手造成的。他必须去阿斯托利亚城,找到父亲,查清真相,为所有被压迫的平民讨回公道。
林恩最后看了一眼农庄——院子里的杂草还在随风摆动,“哗啦”的声响像是在跟他告别。厨房的窗户里,最后一点夕阳的光也消失了,屋里变得黑漆漆的,只有灰尘在昏暗中浮动。整座农庄又恢复了寂静,仿佛他从未来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