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新人培养计划初战告捷,第一部非遗主题电视剧尚未开机便已凭借演员们的真实体验花絮引发热议。趁着这股热度,光影传媒决定乘胜追击,启动第二部聚焦“青年返乡创业”的系列剧,同时扩大新人选拔规模——这一次,他们将选拔权与标准制定权深度委托给“忠犬联盟”,核心要求只有一个:“选出人品与实力兼具,能真正扎根乡土、理解非遗的新人。”
“上次的培养让我们明白,演员的人品比流量重要,实力比颜值关键。”陈曦在专项会议上明确方向,“如果只是空有外表,没有耐心学工艺、没有诚意懂乡村,拍出来的作品只会空洞悬浮。”周教授补充道:“我们要选的不是‘明星’,是能诠释文化传承与乡村情怀的‘表演者’,人品是底线,实力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经过团队商议,“忠犬联盟”制定了一套“三维选拔体系”:基础实力考核(表演功底、文化认知)、人品素养观察(待人接物、责任担当)、实践适配测试(非遗学习、乡村适应),全程公开透明,拒绝走后门、拼资源,只为选出真正契合的新人。
选拔通知一经发布,便收到了上千份报名申请,既有影视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有默默打拼多年的青年演员,甚至还有几位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的“素人”报名。经过初步筛选,50名候选人脱颖而出,齐聚乡村,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选拔。
基础实力考核:拒绝“花瓶”,考验真功夫
选拔首日,基础实力考核在非遗工坊的展示厅拉开帷幕。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简单的背景板和一把椅子,考核内容也格外务实:即兴表演“非遗传承人面对手艺失传的纠结”“返乡青年说服父母留在乡村”等贴近主题的片段,同时现场作答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基础题目。
“请17号候选人上台,即兴表演‘第一次学竹编失败后,被老艺人鼓励的场景’。”沈亦舟作为考官,话音刚落,一位名叫李悦的女孩走上前。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笨拙地握着竹丝,眼神里满是失落与不甘,当“老艺人”(由林砚舟客串)递过一杯温水时,她眼眶泛红,轻声说:“爷爷,我是不是太笨了,连这么简单的纹路都编不好。”语气里的委屈与倔强,瞬间打动了在场考官。
而另一位颜值出众的候选人,表演时动作夸张、表情僵硬,面对“羌绣中常用的三种颜色代表什么”的问题,更是答非所问,直言“只要长得好看,观众就会买账”。陈曦当场点评:“表演的核心是共情,非遗主题的作品更需要文化底蕴支撑,空有颜值没有实力,终究走不长远。”
文化认知测试环节,周教授出的题目看似基础,却暗藏玄机。“请说说你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不用讲空话,结合你看到的具体事例。”一位来自农村的候选人王磊回答道:“我老家以前都是土路,后来修了柏油路,村里办了农产品加工厂,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赚钱,这就是我理解的乡村振兴。”朴实的回答赢得了考官们的认可。
经过一天的考核,25名候选人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基本的文化素养顺利晋级。沈亦舟感慨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只想走捷径,却忘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我们选的人,必须能沉下心打磨演技,才能诠释好这些有温度的角色。”
人品素养观察:细节见人心,小事显担当
如果说实力是敲门砖,那人品就是通行证。选拔的第二到四天,“忠犬联盟”没有安排正式考核,而是将候选人分成5组,让他们参与非遗工坊的日常工作和乡村志愿服务,通过细节观察每个人的人品素养。
有的候选人表面热情,实则眼高手低:让他们帮忙整理竹编工具,却随手乱扔;让他们给村里的老人送公益物资,却嫌山路难走、抱怨不停。而有的候选人则默默付出:李悦看到非遗传承人年迈,主动帮忙劈篾、整理丝线,还耐心向老艺人请教;王磊在志愿服务中,主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院子、讲解环保知识,甚至自己掏钱给孩子买文具。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突发情况:一位候选人不小心打翻了装着竹丝的筐,数百根纤细的竹丝散落一地,他下意识地想要逃跑,被旁边的候选人陈阳拦住。“这是老艺人们辛苦劈出来的,不能就这么算了。”陈阳说完,蹲下身子开始捡拾竹丝,其他几位候选人也跟着帮忙,而那位打翻筐的候选人,在大家的带动下,也羞愧地加入了捡拾队伍。
“人品不是靠说的,是靠做的。”赵村长全程观察着大家的表现,“有的人看似乖巧,却自私自利;有的人沉默寡言,却有担当、有爱心。我们要选的,是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能尊重非遗手艺、尊重每一份劳动的人。”
苏医生则关注着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拍摄一部电视剧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不仅会影响拍摄进度,还会破坏团队氛围。我们看到,李悦、王磊、陈阳这些候选人,不仅自己做事认真,还能主动帮助他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团队精神。”
经过三天的观察,15名候选人凭借良好的人品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成功晋级,那些眼高手低、自私自利的候选人被淘汰。陈曦在淘汰通知中写道:“非遗传承需要敬畏之心,乡村振兴需要担当精神,人品不过关,再强的实力也无法诠释作品的内核。”
实践适配测试:扎根乡土,方见真章
最后一轮考核,是检验候选人是否真正适配主题的关键——为期两天的非遗工艺学习与乡村生活体验,要求候选人独立完成一件简易非遗作品,并提交一份乡村生活感悟。
林砚舟负责教大家竹编基础,他从选竹、劈篾开始教起,动作细致入微。有的候选人学得很快,却急于求成,编出来的作品粗糙不堪;有的候选人虽然学得慢,但耐心十足,一点点打磨,作品越来越精致。李悦的手指被篾刀划破了,简单包扎后继续学习,她说:“老艺人们一辈子都在和这些竹丝打交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想把作品做好,不辜负这份手艺。”
乡村生活体验则让不少候选人感受到了“接地气”的不易。他们需要自己生火做饭、下地干活,有的候选人从来没做过家务,煮的饭要么夹生要么糊了,下地干活时更是笨手笨脚,把蔬菜苗当成杂草拔掉;但也有候选人快速适应,王磊从小在农村长大,主动教大家生火做饭、辨认庄稼,还带着大家去河边挑水、浇地,俨然一个“乡村向导”。
两天后,候选人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感悟。陈阳的竹编挂件虽然不算完美,但纹路整齐、细节用心,他在感悟中写道:“以前觉得乡村生活枯燥乏味,非遗工艺简单无趣,直到亲手体验才明白,每一份收获都需要付出汗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未来如果能参演这部剧,我一定会带着敬畏之心,诠释好返乡创业青年的角色。”
王磊的感悟则充满了真情实感:“我是农村人,看着家乡越来越好,心里特别自豪。这次体验让我想起了父母的辛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想要宣传乡村、助力乡村发展的决心。我会用最真实的表演,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非遗的韵。”
选拔收官:人品与实力兼具,不负所托
选拔结束当天,“忠犬联盟”的成员们齐聚一堂,综合三轮考核的成绩,最终选出了10名新人演员。他们中有扎实功底的科班生,有扎根乡村的素人,有默默打拼的青年演员,但无一例外,都是人品过硬、实力在线、真心热爱非遗与乡村的人。
当名单公布时,李悦、王磊、陈阳等候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谢谢‘忠犬联盟’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李悦哽咽着说。王磊也表示:“以后我们会沉下心学习,多向老艺人请教,多体验乡村生活,用最好的状态诠释角色。”
光影传媒的负责人亲自到场见证了选拔过程,对最终选出的新人赞不绝口:“‘忠犬联盟’的选拔标准太精准了!这些新人不仅有实力,更有情怀、有担当,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有了他们,这部电视剧一定能打动更多观众。”
选拔结束后,“忠犬联盟”在官方平台公布了选拔结果和考核过程,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拒绝流量至上,注重人品与实力,这样的选拔太让人放心了”“这些新人看起来就很接地气,肯定能演好乡村题材的作品”“‘绿韵非遗’果然靠谱,选出来的人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陈曦看着入选的新人,感慨道:“选拔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带着他们深入学习非遗工艺、体验乡村生活,让他们真正扎根在这里,理解这里的文化与情怀。”
林砚舟点点头:“就像教他们竹编一样,不仅要教手艺,更要教他们敬畏之心、坚守之道。只有真正懂了,才能演得真。”
赵村长笑着说:“这些孩子都很优秀,也很踏实。以后他们就是我们村的‘荣誉村民’了,我们会把村里的故事、非遗的传承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新人选拔圆满收官,10名兼具人品与实力的新人,即将在“忠犬联盟”的带领下,开启一段扎根乡土、传承非遗的学习之旅。而这场注重本质、拒绝浮躁的选拔,不仅为影视行业注入了一股清流,更让“非遗+绿色+公益”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增添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