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过后,刘智很是快活,一是第三代铣床已经研制成功,功能强大远超第二代,并且可以批量生产;二是卞秋承诺在三个月内制造出第二代可操控的火车头,5节载客车厢和5节运货车厢正在制造中;三是陈木带队开建晋阳城到清平堡的3米宽的铁路路基,和6米宽的水泥大道平行;四是晋阳铁轨厂已经建成投产,晋阳客车厂正在建设中;五是晋阳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成长迅速,特别是张胜,不仅学习特别努力,而且十分善于钻研、正在尝试从重质煤焦油中提取粗苯。
现在的清平世界,已经形成了人才的虹吸效应,大汉各地的农家子弟正在源源不断地赶往晋阳城,他们渴望进步,渴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在阶级固化的大汉,农家子弟想要改变命运,要么从军,要么造反,别无出路。但是,在清平世界,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地过上富足的生活。
由于清平世界要消灭的是世家大族、地主老财和黑恶势力,所以,大汉各地对待清平世界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剥削阶级极度仇视清平世界和校长,二是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渴望加入清平世界。
校长、潘丽、赵云、高慎和24小弟带着千余人赶往阴馆城。现在,出晋阳,过狼孟,到原平,都是6米宽的水泥大道;从原平到阴馆,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从楼烦关到阴馆,二是沿着滹沱河北上。
在原平休整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潘丽选择走楼烦关这一线,没想到这一条路线只是3米宽的水泥路,在地势渐高的丘陵地带之中。
一路上,不见森林,只有今年栽种的树苗,满山遍野都是;在这个季节,草枯叶落,刘智不知树苗是什么品种。山涧水流潺潺,鸟群惊飞,小山村的土狗在狂吠,刘智笑了:“现在,老百姓养得起狗了!”
午后,来到山坳之间的楼烦关,此处只有20名守卫,在秋风中挺立如松。穿过累头山长城关隘,刘智带队直奔阴馆城。
黄昏,红光半边天,刘智带队来到了第二军团的驻地,正在干饭的典韦、潘峰和周彪,立即丢下碗筷,哭着奔向大门口。
看着泪流满面的典韦、潘峰和周彪,刘智有点小感动。
“哭啥?俺已经来了,你们三个不要再难过了!”
“校长啊,一等就是几个月,俺们三个苦啊!”
“苦个屁!才几个月而已!”
“俺们三个要久别胜新婚!”
“这……你们三个变态吧,俺是男的,又不是你们的婆姨。”
“校长,俺们的意思是马上回家,在家里久别胜新婚,你同意不?”
刘智抬脚就踢:“你们三个,都是没出息的玩意,打完仗再走!”
刘智、潘丽、高慎、赵云和24小弟,在小餐厅用餐,其他千余人进入各个大餐厅干饭。在马车上迷糊了一路的熊富贵,带着两个婆姨,在军营里巡视,有的战士惊呼不已,有的战士体若筛糠,有的战士镇定自若。
熊富贵不时地扭头看看他们,轻哼几声,继续缓步向前。
此时此刻,在蓟城的刺史府内,正在一碗豆腐羹拌小米饭的刘虞,收到了斥候的紧急报告:校长正在赶往阴馆城!
斥候很简单的一句话,把刘虞惊吓得没了胃口,站起身来,抖抖旧官袍,在原地不停地踱步。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县人,东海恭王刘强之后,祖父为光禄勋刘嘉,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
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几个乌桓部落联合打跑了幽州刺史刘岱,刘宏让他紧急接任。
刘岱和刘虞皆为汉室宗室,刘岱强硬有凶名,刘虞仁慈有美名。在幽州,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吧,于是,刘虞上位了。
不料,刚刚上位没多久,麻烦接踵而来。入秋之后,乌桓部落前来要粮、要木材,否则,他们要组团南下劫掠了。吓得刘虞圣母心泛滥,于是,对方要啥,他就给啥。
北方冬季漫长,乌桓朋友们的日子苦啊,没有粮食和木材,他们会冻饿而死,可怜呐……刘虞就是这样想的。
刘虞掏光了家底,安抚好了乌桓朋友。不料,鲜卑朋友也来了,于是,东拼西凑,还得压榨一下老百姓,终于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现在,穷得豆腐羹拌饭了,校长也来凑热闹,刘虞愁得坐立不安、食不知味。
几天后,愁得两个黑眼圈的刘虞,收到了校长的一封信:“俺只要幽州的一个出海口、几座城和一条道,希望刘刺史不要妄动刀兵。”
在胡人面前点头哈腰、软如鼻涕的刘虞狂怒了:“校长算是什么玩意?一个小山匪而已,竟然如此的霸道、贪婪和目无朝廷,俺要和他死战到底!”
于是,把送信的251队员暴打了一顿,然后,刘虞让他给匪首校长带句话:“不许匪徒们踏进幽州一步,否则,坚决予以消灭!”
一天后,伤痕累累的251队员来到了校长的面前,转告了刘虞的原话,已经站在代县城头的刘智没有生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暗自叹息不已。
脑残的刘虞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