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投射”的成功,如同在漆黑的海面上点亮了两座相互辉映的灯塔。光芒虽无法驱散所有黑暗,却彻底改变了“望乡星”与翡翠纪元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望乡星”,“摇篮壁垒”得到了翡翠纪元生命能量的持续灌注(尽管是间歇性的),不仅成功清除了“规则侵蚀器”带来的污染,其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甚至略有超出。那淡金色的光罩变得更加凝实,表面流淌的三种能量纹路也更加和谐流畅,仿佛拥有了自己的脉搏。
更重要的是,幸存者的士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亲眼目睹奇迹的发生,感受到来自遥远星海的坚定支持,绝望被希望取代,麻木被斗志充盈。人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壁垒的维护和建设,甚至自发组织起巡逻队,提防可能渗透进来的小型“收割者”单位。连之前被镇压下去的投降论调,也彻底失去了市场。
埃拉执政官的腿伤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逐渐好转,她开始着手重整殖民地的行政和军事架构,将分散的幸存者力量更有效地组织起来。马尔科姆总长则利用壁垒提供的喘息之机,加固内部防御,并派出精锐小队,清剿壁垒外围零散的“收割者”地面部队,扩大安全区的实际控制范围。
阿米尔博士和林星则全力投入到对“共鸣投射”现象的深入研究之中。他们发现,这种超距互动并非单向的能量传输,更像是一种深刻的**相互影响**。当翡翠纪元的生命能量注入时,“摇篮壁垒”会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韧性”;而当“摇篮壁垒”的净化力量投射过去时,翡翠纪元的“盖亚之盾”则会被赋予更强的“排异性”和“主动性”。
“这不仅仅是互助,更是一种……**协同进化**!”阿米尔兴奋地记录着数据,“两个场域在互动中,都在吸收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
林星则从林默印记的角度提出了更深层的见解:“林默留下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份力量,更是一个‘模板’,一个示范,告诉不同的文明如何超越自身的局限,通过连接与共享,达到更高的层次。”
***
在翡翠纪元,情况同样如此。
得到“摇篮壁垒”净化力量的加持后,“盖亚之盾”面对“收割者”分舰队的饱和攻击,表现得越发游刃有余。暗紫色的能量束轰击在翡翠色的光晕上,不仅难以撼动,反而有时会被光晕中蕴含的排异力量反向侵蚀,导致攻击舰船自身护盾过载甚至受损。
莉莉娅的团队趁势加大了“场域频率调制”攻击的力度和精度。他们不再满足于干扰,开始尝试寻找“收割者”舰船能量系统的特定共振频率,发动更具威胁性的“定点震荡”。几次成功的试验,甚至让几艘冲得太前的“收割者”驱逐舰陷入了短暂的系统瘫痪,被友舰误伤或被迫退出战斗序列。
凯伦和菲罗斯敏锐地抓住了战机的转变。
“它们开始犹豫了!”菲罗斯通过观测设备,注意到“收割者”分舰队的攻击节奏出现了紊乱,舰船之间的协同也不如之前紧密,“我们的反击起作用了!它们发现这块‘骨头’比想象中更难啃,而且会崩掉牙!”
“是时候给它们加点压力了。”凯伦的信息波中带着决断,“莉亚,通过L-01,向‘摇篮壁垒’发送坐标和能量标记!我们要进行一次……**协同定点打击**!”
***
所谓的“协同定点打击”,是“共鸣投射”战术的进一步延伸和实战化应用。
计划如下:由翡翠纪元利用“盖亚之盾”的全球感知和频率调制能力,精确锁定一艘高价值的“收割者”战舰(例如一艘负责指挥或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战舰),并将其能量特征和空间坐标,通过L-01与“摇篮壁垒”的深层连接,实时共享给“望乡星”。
然后,由“望乡星”这边,引导“摇篮壁垒”的能量,不是进行大范围的投射,而是将其高度凝聚,结合林默印记的“排异”特性,形成一道跨越星海的、无形的 **“净化之矛”** ,精准地“刺”向被标记的目标!
这无疑是对“共鸣投射”技术的极限运用,要求两个文明在光年尺度上,完成一次毫米级别的精密外科手术。
第一次尝试,目标是那支分舰队中,一艘不断发射强大干扰波、试图压制“盖亚之盾”频率调制的 **“静默者级”电子战舰**。
翡翠纪元这边,莉莉娅的团队全力运作,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死死锁定目标,将其每一个能量波动细节都传输过去。
“望乡星”这边,林星再次坐到核心区域,但这次她的任务不再是引导能量形成防御或奇点,而是将其塑造成一柄“利剑”。阿米尔则负责计算星际空间的能量衰减和路径校正,确保“矛”的精准度。
“坐标锁定!能量特征同步完成!”
“净化之矛,开始凝聚!”
“发射!”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但在传感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极其凝聚、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探测的淡金色能量流,如同突破了空间限制,瞬间从“摇篮壁垒”核心射出,跨越无尽虚空,精准地命中了那艘“静默者级”电子战舰!
那艘战舰的护盾如同被投入烙铁的冰块,瞬间汽化!其内部复杂的电子系统,在这股纯粹“排异”与“净化”力量的冲击下,发生了灾难性的连锁过载!战舰表面的暗红色能量脉络疯狂闪烁了几下,随即彻底熄灭,整艘船如同断了线的木偶,僵直地在宇宙中漂浮了片刻,然后在一连串内部的爆炸中,解体成无数碎片!
一击必杀!
而且是在敌方舰队的重重保护之下,远程狙杀了其关键节点!
这一次,连轨道上的“吞噬者之巢”都陷入了短暂的死寂。这种超乎理解的打击方式,完全超出了它们的战术库。
“‘观察者之眼’网络报告:”冰冷的意念再次降临,“‘tEAR-7’关联文明展现出卓越的战术协同与规则应用创造力。威胁评估模块更新:‘收割者’分舰队于翡翠纪元战场,战术优势已丧失。预计将进入战略对峙或撤退评估阶段。”
仿佛是为了印证“观察者”的判断,攻击翡翠纪元的“收割者”分舰队,在损失了电子战舰后,攻击强度明显降低,舰队阵型开始向后收缩,摆出了防御姿态,似乎真的在考虑是否要继续这块难啃的骨头。
而在“望乡星”这边,那艘一直试图释放“现实锚定”场的特殊战舰,也悄然停止了运作,显然是忌惮那神出鬼没的“净化之矛”。
压力,第一次真正得到了缓解。
两个世界,无数通过不同方式关注着战局的人们,在这一刻,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这是自“收割者”入侵以来,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凭借自己的力量,扭转了战局!
希望,不再渺茫。它如同双星系统,在两个文明之间循环、壮大,照亮了前路。
然而,无论是埃拉、凯伦,还是阿米尔、林星,都清楚地知道,这远非胜利。“收割者”主力舰队依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望乡星”的头顶。暂时的退却,很可能意味着更凶猛的反扑。
而且,“观察者之眼”提到的“战略对峙或撤退评估”,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宇宙中那些被吸引而来的“目光”,是否会因为这场局部的逆转,而采取行动?
反击的序曲已经奏响,但决定两个文明最终命运的交响乐,才刚刚进入最激烈的乐章。他们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巩固成果,提升力量,准备迎接下一轮,可能更加残酷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