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神兽幼崽写作业的任务,在苏棠“身教重于言传”的躺平式监督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谛听虽然依旧写得龇牙咧嘴,满心不情愿,但在苏棠那堪比强力镇静剂的安宁气场笼罩下,总算能每天老老实实趴在桌子前完成定量的功课。
灵植种子福袋也如期到账,苏棠随手种在了阳台的特制花盆里,浇了点稀释的灵泉水,就没再多管,任由它们自生自灭,等待惊喜。
就在她以为日子又会回归吃了睡、睡了吃的循环时,周主任再次登门。
这次,他带来的不是神兽作业本,而是一叠高精度打印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是各种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的青铜器碎片,以及一些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奇异符号。
那些符号扭曲盘绕,结构与已知的任何一种古文字都大相径庭,透着一股蛮荒古老的神秘气息。
“苏棠同志,又来打扰您了。”周主任将照片在苏棠面前的茶几上铺开,眉头微锁,“这是前不久在一处新发现的先秦时期祭祀坑遗址中出土的,暂时命名为‘诡文’。
我们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古文字、历史学和符号学专家,用了各种方法,都无法破译其含义,甚至连基本的语法结构都无从分析。”
他叹了口气:“这些文字似乎蕴含着某种奇特的力量,长时间注视甚至会让人产生眩晕和幻觉。我们怀疑,它们可能与早期的巫祝文化,或者……某些超自然力量有关。”
苏棠原本兴趣缺缺,目光懒散地扫过那些照片。
她对这些考古发现没什么兴趣,有那时间不如多晒会儿太阳。
然而,当她的视线掠过几个反复出现的特殊字符时,她耷拉着的眼皮微微动了一下。
这结构……怎么有点眼熟?
有点像西幻世界里,那些尖耳朵精灵们用来记载古老诗歌和自然契约的……古精灵语的花体变种?
只是笔画更加粗犷、硬朗,少了精灵语的飘逸,多了几分金石般的厚重感。
她想起在西幻世界当咸鱼的时候,为了偷懒省事,曾经死记硬背过一套号称“读懂就能解锁所有古代魔法卷轴捷径”的古精灵语常用词根和语法。
当时只觉得那些弯弯绕绕的符号看得头晕,没想到……
苏棠稍微坐直了一点,伸出纤细的手指,点向其中一张照片上刻画最密集的龟甲拓片。
周主任精神一振,立刻屏息凝神。
苏棠看着那些“诡文”,脑海里自动将那些扭曲的笔画拆解、重组,对应上记忆里那些拗口的精灵语词根。
“这个,”她指着一个类似藤蔓缠绕的符号,“不是字,是表示‘吟唱’或‘祈祷’时的装饰性前缀,可以忽略。”
“这几个连在一起的,”她又点了点几个带有尖锐折角的字符,“意思是‘聆听’、‘风之低语’或者‘自然之音’,在精灵语里这几个词共享一个词根。”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古精灵语的发音,轻轻念出了那几个字符对应的音节。
那声音空灵而奇特,带着某种奇异的韵律,仿佛与周围的空间产生了细微的共鸣。
周主任和旁边陪同的一位老专家眼睛瞬间瞪大了!
他们研究这些符号几个月毫无头绪,苏棠只是看了几眼,竟然就能……读出来?!还分析了语法结构?!
苏棠没理会他们的震惊,继续往下看,手指缓慢移动,偶尔停顿,似乎在回忆和比对。
她的解读断断续续,夹杂着大量的“可能”、“大概是”、“有点像”,语气依旧懒散,仿佛只是在辨认某种不太熟悉的菜谱。
“……这里,应该是描述某种祭祀仪式,用……嗯,三色堇、月光苔藓的露水……还有独角兽的尾毛?
不对,这个世界应该没有独角兽,可能是某种白色灵兽的毛发作为媒介,向‘天空与森林的守护者’祈求……嗯……风调雨顺?或者部落安宁?”
她念出的那些“祭品”名称,听得周主任和那位老专家一愣一愣的。
三色堇和露水还好说,独角兽尾毛是什么鬼?!
但苏棠解读出的整体内容和逻辑,却奇异地与他们通过考古现场布局、陪葬品等推断出的“祭祀”功能吻合!
“后面这部分磨损太严重了,”苏棠看到最后,摇了摇头,“大概是在记录祭祀后的应验情况,或者是对守护者的赞美诗……看不清了。”
她说完,身体又软了下去,靠回沙发背,仿佛刚才那短暂的“脑力劳动”消耗了她巨大的精力,需要立刻充电恢复。
“大概就这些吧。”她总结道,又补充了一句,“这文字挺有意思的,跟我们那儿……咳,跟我学过的一种古代装饰性文字变体有点像,就是丑了点。”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只有那位老专家,双手微微颤抖,戴着老花镜,几乎是扑在那些照片上,对照着苏棠刚才的指点,嘴里念念有词,眼神越来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
“通了!通了!原来如此!这些装饰性笔画是前缀后缀!这个词根表示声音!这个符号代表自然!哈哈哈!困扰我们几个月的结构难题,解决了!有方向了!有方向了啊!”
老专家激动得满脸通红,看向苏棠的眼神,如同看一件稀世珍宝。
周主任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再次确认,苏棠同志的价值,远远超出他们之前的任何评估!
她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个体,更是一座活着的多个未知领域的“文明宝库”!
“苏棠同志!太感谢您了!您这随口几句指点,可能让我们对先秦时期,乃至更早的文明认知,前进一大步!”周主任语气激动。
苏棠摆了摆手,表示小事一桩,然后眼神飘向了厨房方向:“王阿姨今天炖了百合莲子汤吗?有点饿了。”
周主任:“……”
老专家:“……”
几天后,当网络上关于苏棠在《荒野之子》里“定海神针”表现的讨论热度尚未完全消退时,一则新的官方通告,再次悄无声息地空降热搜。
发布者,依旧是那个权威却高冷的“国家文物局与考古研究院”。
内容,依旧是与苏棠相关。
它转发了之前某学术大V分析的关于“诡文”难以破译的博文,然后配文:
【转载微博】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诡文”破译工作,在相关领域同志的协助下,已取得初步突破性进展。特别感谢苏棠同志提供的古文字比对思路与跨文化视角,为厘清文字结构、解读部分关键内容提供了决定性帮助,对还原上古祭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特此致谢!
没有提具体破译了什么,也没有提苏棠是怎么提供思路的,但“突破性进展”、“决定性帮助”、“重大意义”这些词汇,已经足够说明一切。
而且,这次是明确指出了苏棠在“古文字破译”这一极其专业和高大上的领域,做出了贡献!
全网网友:“…………”
他们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了。
【……我棠姐的业务范围,是不是有点太广了?从民俗学到古文字学?】
【所以她不只会看风水,还会破译甲骨文?!这他妈是什么跨界天才?!】
【官方:感谢苏棠同志。 我:啊?!(第N次发出懵逼的声音)】
【我现在相信她可能是国家秘密培养的特殊人才了……这知识储备量不对劲!】
【黑子呢?出来走两步?看看什么叫做‘文化自信’!(狗头)】
苏棠的粉丝们已经麻木了,只剩下与有荣焉的骄傲和“我粉的偶像无所不能”的梦幻感。
而苏棠本人,正坐在自家的阳台上,一边喝着王阿姨炖的百合莲子汤,一边看着那几盆刚冒出嫩芽的灵植,琢磨着等结了果子是直接吃好,还是做成蜜饯更好吃。
手机屏幕上弹出的新闻推送,她瞥了一眼,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古文字破译”联系在一起,没什么特别反应。
“哦。”她应了一声,算是知道了。
然后,她的注意力就完全被汤里一颗特别软糯的莲子吸引了。
嗯,还是吃饭更重要。
那些弯弯绕绕的“诡文”,在她看来,还不如眼前这碗汤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