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听到长孙无垢温柔的劝解后,感到内心的疲惫渐渐涌上,
略一沉思,便点头说道:“嗯,那我们就歇息吧。”
话音刚落,他便轻拥着长孙无垢,二人携手走出书房,缓步向卧室而去。
夜晚的时光悄然而逝,静谧中透着一丝祥和与安宁。
翌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一缕微光透过窗棂洒入卧室。
李世民在长孙无垢温柔的轻唤与推醒下缓缓睁开双眼。
意识到今日还需要上早朝,他并未多言,只是微微一笑。
随后,他便在侍从的服侍下,换上了象征皇权的庄严朝服,
神色中透着沉稳与威仪,准备迎接今日的早朝。
待着装结束后,他对着身边的长孙无垢温柔一笑道:“观音婢,那我就去上朝了!”
长孙无垢也笑着点了点头。
待李世民走出卧室门口,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
今日的早朝对于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事,他还不知道李渊会封赏他什么。
就这样,李世民坐着秦王府的马车直接入宫参加早朝了。
待李世民踏入太极殿,殿内群臣已然齐聚,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而庄重。
他目光扫过一众熟悉的面孔,心中却早已有了几分盘算。
不一会,李渊走上龙台,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
目光透着几分深邃,他轻抬手示意众人肃静,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今日,朕有一事与诸卿商议。”李渊缓缓开口,声音浑厚而有力。
李世民微微低头,掩去眼中的波澜,静待父皇下一句话的落下。
“此次突厥之战,秦王殿下亲率兵马突袭突厥部落,摧毁十余部落,战果显赫。
其后更是巧设伏击,诱敌深入,为李靖将军提供全歼敌军的绝佳良机。
此役,秦王殿下功勋卓着,诸位大臣以为,应如何封赏?”
“臣以为,此次秦王殿下虽立下赫赫战功,但尚需以军功论赏,方能服众。”
萧瑀拱手而立,目光沉稳,语气中透着一丝谨慎。殿中诸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屈突通亦随即出列,沉声说道:“萧相所言甚是。
然秦王殿下此战不仅击溃突厥,更保我大唐边疆数年安稳,功绩可谓无双。
臣以为,应当封赏以示朝廷恩德,同时也激励将士士气。”
李世民闻言,面色不改,眼中却闪过一丝微光。
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开口道:“我大唐基业初定,尚需励精图治,夯实根基。
突厥之患多年未除,今虽一战得胜,然敌未尽灭,尚有死灰复燃之忧。
孤之所为,不过是尽臣子之责,守天下之安耳。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此战之后事宜?”
柴绍听罢,出列拱手答道:“秦王殿下所虑甚是。
突厥虽遭重挫,然其草原辽阔,部落众多,未必甘心就此败退。
臣以为,应趁此良机,派兵深入草原,彻底摧其元气,使其数年内无力犯我边境。”
众臣闻言,纷纷议论起来。李积沉吟片刻,开口道:
“谯国公之言虽有道理,但若贸然深入草原,恐有耗费国力之虞。
我大唐初立,天下虽定,然百姓方休养生息,若大动干戈,恐难承其重。
不若以此次胜势,遣使安抚其余部落,示之以威德,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殿中众臣各抒己见,议论声此起彼伏。
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他目光深邃,似在思索良久,方才缓缓开口:“柴绍与李积之言皆有道理。
然草原之上,强者为尊,突厥各部若不彻底折服,难保其不再起祸端。
我以为,当以战为主,威德并施!”
李渊目光深沉,注视着殿内争论不休的群臣。
他轻轻拍了拍龙案,清脆的声响瞬间令整个大殿陷入一片寂静。
众臣屏息凝神,等待圣意。
李渊缓缓开口,语气威严而不失沉稳:“突厥之事,待后续情报送达再作商议。
今日朝议的焦点,乃是秦王的封赏之事!”
话音刚落,武士彟从众臣中迈步而出,他对李渊的心思了然于胸,
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的功绩无可置疑,此次平定突厥,
不仅是对我大唐疆土的巩固,更是对天下臣民的安抚。
若此等功劳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封赏,恐怕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武士彟说完,恭敬地退回了原位。
大殿中一片静默,众臣低头不语,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
李渊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最终停留在萧瑀的身上。
萧瑀略一躬身,缓缓道:“陛下,臣以为秦王殿下的封赏,的确不可轻忽。
但臣斗胆进一言,殿下虽功高,但殿下之前的身份地位都已至高,可谓是封无可封。
之前臣等不知秦王殿下犯了何错,所以陛下才处罚殿下,要不就让殿下恢复职权?”
此言一出,众臣纷纷点头附和。
李渊眉头微皱,似在沉思。忽而,他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秦王李世民:“世民,你以为呢?”
李世民闻言上前一步,面色谦恭但不失自信:“父皇,儿臣以为,封赏一事,贵在公允。
儿臣虽有微功,但此次胜利,乃是众将士齐心协力之功,非儿臣一人之力。
若父皇认为有必要封赏,儿臣恳请父皇优先考虑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原本认为李世民会为自己争取更多封赏的诸臣无不愕然,甚至连李渊也微微一怔。
但很快,他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点头道:“好,世民,你能如此体恤将士,朕甚感欣慰。
既如此,封赏之事暂且搁置,待朕细细思量后再作决定,但你先官复原职。
而且你也知道你大哥之前也因病而逝,很多朝廷政务朕都忙不过来,你以后就辅助朕吧!”
李渊话音刚落,武士彟立刻躬身道:“陛下英明!有殿下这般胸怀,臣坚信我大唐必能长治久安!”
“是啊,殿下仁心,实乃我大唐之福!”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臣退下。李世民行礼后退回,目光深邃,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大殿外,阳光明媚,金碧辉煌的宫墙映衬着蓝天。
李世民站在廊下,望着远方的景色,心中却并不平静。
他知道,无论朝堂上的争论如何平息,未来的路,仍然充满荆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