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凉亭的石桌上还摆着解暑课剩下的薄荷枝,风里刚飘走几分暑气,就听见不远处传来 “哎哟” 一声 —— 林辰刚把夏茶罐收进保温桶,抬头就看见李大爷扶着墙慢慢蹲下去,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汗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
“不好!像是中暑了!” 林辰赶紧跑过去,苏晓冉和赵天宇也跟着围上来,胖子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绿豆糕,吓得直接塞回兜里:“李大爷您撑住!我们刚讲完解暑的法子,这就给您弄!”
林辰摸了摸李大爷的额头,烫得吓人,又掐了掐他的人中,声音稳下来:“大爷您别慌,慢慢喘气,我们这就拿解暑的药来!”
苏晓冉反应最快,转身就往凉亭跑:“我去拿薄荷和绿豆汤!刚煮好的还凉着,正好能降暑!”
赵天宇则蹲下来给李大爷扇风,手里的宣传册当成扇子,呼啦啦地扇:“大爷您别闭眼睛,跟我说话 —— 您早上是不是没喝水就出来遛弯了?”
李大爷喘着气点头:“天儿热,想着早点出来,没顾上喝水…… 现在头懵得很,跟裹了层棉花似的。”
正说着,胖子拎着个布袋子跑过来,里面装着些刚采的马齿苋,叶子还沾着露水:“张教授说过,马齿苋能治中暑!我刚在路边拔的,新鲜着呢!就是…… 这玩意儿跟狗尾草长得有点像,我没拔错吧?”
林辰一看就乐了:“没拔错,你看它茎秆是红的,叶子是扁的,狗尾草茎是绿的还带毛 —— 这次总算没像上次那样,把红豆当绿豆煮!”
这话戳中了胖子的 “黑历史”—— 上周煮绿豆薄荷饮,他非要去买绿豆,结果拎回来一袋红豆,煮了半锅红豆汤,最后还是社区阿姨回家拿了绿豆,才救了场。胖子脸一红,赶紧把马齿苋递过去:“快用快用!我这就去洗!”
苏晓冉端着绿豆薄荷饮跑回来,杯子里还飘着两片薄荷叶:“刚加了点井水镇过,凉丝丝的,大爷您先喝两口,慢慢咽。”
李大爷喝了半杯,额头的汗慢慢少了,脸色也缓过来些:“舒服多了…… 这水比冰汽水还管用,喝下去嗓子里不烧得慌了。”
张教授这时背着帆布包过来,手里拿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藿香正气水:“再喝半支这个,” 他把瓷瓶递给李大爷,“刚才看你嘴唇发白,有点脱水,这药能补正气 —— 不过有点苦,你要是怕苦,就着绿豆汤喝。”
李大爷接过瓷瓶,皱着眉喝了半支,赶紧又喝了口绿豆汤:“苦是苦了点,但管用!现在头不懵了,也能站起来了。”
周围的居民都围过来看,王奶奶还拿着个小本子记:“这马齿苋路边到处都是,没想到还能治中暑?下次我也拔点回家晒干,万一用得上呢!”
“还有薄荷,” 苏晓冉指着石桌上的薄荷枝,“种在花盆里,夏天泡水喝,又解暑又提神,比喝饮料健康多了。”
赵天宇趁机掏出笔记本,给大家讲怎么认路边的草药:“比如车前草,叶子贴地长,像个小扇子,能治拉肚子;还有蒲公英,开黄花,根能泡水,能消炎 —— 我都画了图,大家要是想要,下次来给你们印。”
居民们都很开心,纷纷说想跟着学认草药:“平时走路看着这些草都不显眼,没想到都是宝!要是能学认,以后自己就能调理小毛病,多方便!”
张教授笑着说:“那咱们就定个‘路边草木课’,每周六下午在社区集合,带着大家认草药,再教怎么用 —— 比如马齿苋凉拌、车前草煮水,简单又实用。”
林辰点头:“我们还可以做个‘路边草木手册’,把常见的草药图片、用法都印上去,发给大家,这样认起来更方便。”
李大爷握着林辰的手,连声道谢:“真是谢谢你们这些孩子!要是今天没人帮我,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 你们这本草社,真是咱们社区的‘守护神’!”
夕阳西下时,大家帮着收拾东西,居民们还热情地留他们吃饭,林辰婉拒了:“下次吧,我们还要回去整理草木手册,争取下周就能给大家发。”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胖子拎着剩下的马齿苋,开心地说:“没想到路边的草也这么有用!以后我再也不随便拔草了,说不定拔的就是能治病的宝贝!”
苏晓冉笑着说:“以后咱们办草木课,你就当‘采药师’,负责找新鲜的草药,正好发挥你的‘认草天赋’!”
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悄悄发热,像在呼应着这份温暖。他看着身边的伙伴,又想起社区居民的笑脸,突然明白 ——“草木守护约” 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把路边的草木变成守护健康的宝贝,把中医的智慧变成身边的便利,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草木的温情,感受到中医的力量。
晚风拂过,路边的马齿苋轻轻晃,像是在跟他们说 “下次见”。林辰知道,下周的路边草木课,又会是一段新的故事 —— 而这段藏在草木里的守护,会像绿豆薄荷饮一样,慢慢凉进每个人的心里,暖进每个人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