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太守府,刘备与麾下核心谋士——徐庶、郭嘉、以及刚刚从临淄赶来的贾诩——再次齐聚,针对瞬息万变的天下局势,商讨青州的应对之策。
“文和也到了。”刘备对风尘仆仆赶来的贾诩点头示意,“东南陶谦势大,隐成联盟;曹操得兖州大部,与陶谦结怨;幽州公孙瓒自取灭亡,袁绍去一强敌……天下局势,愈发诡谲。我等当如何自处?还请诸位先生畅所欲言。”
贾诩并未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声音低沉而清晰:“主公,诩此番带来夜枭密报,幽州剧变,内情惊人。刘虞之死,并非偶然。此乃袁绍与李傕、郭汜控制的长安朝廷的一桩私下交易。”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一静。贾诩继续道:“此前,荆州刘表曾举报益州刘焉僭越,乘坐銮驾,此事深深触动了长安朝廷,使其决意削弱地方上声望过高的宗室重臣。而袁绍,则欲除去钳制其北上幽州的最大障碍——公孙瓒。双方利益一致,一拍即合。长安朝廷暗中怂恿、默许甚至可能提供了某种承诺,才有了公孙瓒悍然杀害刘虞之事。”
他稍作停顿,说出另一则关键情报:“然而,长安亦非全然信任袁绍。为防其趁机坐大,独吞幽州,李傕、郭汜又暗中授意被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壶寿,让其蛊惑已退入太行山的黑山军残部,谋划对袁绍控制区的新一轮袭扰。其目的,一是牵制袁绍北上之力,二来,或许也是想给与他们有秘密约定的公孙瓒创造喘息或反击之机,使幽州乱局持续,各方皆无法轻易得手。”
刘备面色凝重:“如此说来,幽州已成长安与袁绍棋局上的赌注,而黑山军再起,则冀州亦将不稳。”
徐庶率先接口,思路清晰:“文和先生的情报至关重要。此局虽险,亦藏机遇。于我青州而言,首要仍是巩固根本,渤海初附,需时间消化。南皮一战,已显我锋芒,此刻更需示弱于外,高筑墙,广积粮。”
郭嘉眼中锐光一闪,补充道:“元直兄所言乃根基。然外部之势,正好加以利用。曹操与陶谦结怨,我可暗中维持甚至加强与陶谦之商贸,令其制衡曹操,使我西南无忧。至于幽州……”他语气一转,“如今内幕揭开,公孙瓒不仅是逆臣,更是袁绍与昏聩朝廷的棋子,其败亡几乎注定。而我等绝不能让幽州如此轻易尽入袁绍之手!”
刘备目光灼灼:“奉孝有何具体之策?”
郭嘉走到地图前:“我青州目下实力,不足以正面争雄幽州。但当幽州因公孙、袁绍、黑山军等多方混战而疲惫不堪时,主公可再举‘同门之谊’、‘吊民伐罪’之大旗,北上介入。目标非是全取幽州,而是夺取与渤海接壤之幽州南部郡县,如涿郡、广阳郡一部,打通陆上联系,建立屏障。同时,大力吸纳幽州境内心向刘虞、不满公孙暴政、亦抗拒袁绍的士民力量!如此,既可遏制袁绍,亦可壮我自身。”
贾诩微微颔首:“奉孝之策,正合其时。以小搏大,以义取利。行动时机至关重要,需待其内乱至极,袁绍被黑山军及其他势力最大限度牵制之时。”
徐庶补充关键一环:“此外,策略需双管齐下。应即刻加大通过商队、流民及夜枭小组向幽州散播消息的力度,一是揭露公孙瓒杀害刘虞乃袁绍与长安的阴谋,二是广泛传扬主公之仁德,尤其是曾救援公孙瓒与善待百姓士卒之事迹,与公孙瓒之暴虐、袁绍之权谋形成鲜明对比,预先收揽幽州人心。”
刘备听完三位谋士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谋划,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迷雾被驱散,一条清晰的路径在眼前展开。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坚定地扫过幽州大地。
“诸位先生之谋,深得吾心!”刘备斩钉截铁地决策,“便依此策!奉孝,加强与陶谦联络及幽州舆论引导之事,由你统筹,尺度务必要精准。文和,青州与渤海内政后勤,稳固根基,劳你总揽。元直,密切关注幽州与冀州动向,特别是黑山军与袁绍的博弈,细化北上方略,时机一旦成熟,我当亲率大军,为我青州,夺取这北方的战略支点!”
“主公英明!”三人齐声应诺,战略就此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