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田丰、沮授的无奈不同,郭图很轻松。
在众人告退之后,他留了下来,和袁绍讨论起了新朝的国号。
没有外人在场,说话就没了诸多顾忌,可以畅所欲言。这是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外,也是袁绍离不开他的原因。
既然代汉之事势在必行,有些事就应该提上日程了。
比如将来的国号。
通常来说,国号都来自称帝前的封地。比如汉高祖称帝之前封汉王,王莽代汉建立的新朝来源复杂,但其中也有新都侯的因素。眼下袁绍封邺城,邺城属魏郡,将来可封魏王,建立的新朝国号也就应该叫魏。
从谶纬的角度来说,国号魏也应乎天命。
“代汉者当途高”的谶语天下皆知,魏正合此意。
但郭图表示反对,他觉得“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谶语不能再用了。
原因无他,这句谶语的历史太久,用过的人太多,而且不出意外的都出意外了。远的就不说了,近在眼前的就是袁术,连李傕这样的西凉匹夫都曾动过心思,将“当途高”解释为阙,以通其名傕。
堂堂汝南袁氏,岂能与李傕之流并立?
所以,新朝应该有一个更古老,更能彰显袁氏血脉高贵的国号。
袁绍听了,觉得有理。“那你觉得哪个国号合适?”
郭图抚着胡须说道:“汉为尧之后,继尧者为舜,继汉者当为舜之后。舜之后为陈,汝阳与陈毗邻,汝南袁氏就是正宗的舜帝苗裔。大将军当先为陈王,再为陈高祖。”
袁绍笑了一声,开起了玩笑。“王莽代汉为新朝,我代汉为陈朝?新陈对应,倒也不错。”
郭图却正色道:“王莽自命为新,一代而亡。大将军自命为陈,却可千秋万岁。”
袁绍收起笑容,沉吟不语。
他想以魏为号,除了匹配谶语之外,也有以冀州为本的意思。中原大战之后,早已荒残,洛阳更是被董卓烧成了废墟,如今野草丛生,狐兔昼出,就算鼎立天下,也不适合为都。他想着继续以邺城为国都,也方便扶植袁尚,所以一直没想着修复洛阳。
可是听了郭图的意见,他却不得不考虑这个可能了。
一来“代汉者当涂高”这个谶语的确用过的人太多,而且结果都不好,不吉利;二来舜帝苗裔与四世三公殊途同归,一个是远古历史,一个是眼前利益,撑起了他的高贵血统。当他鼎立新朝时,舜帝苗裔甚至更有道德上的说服力。
结合来看,陈比魏更适合当作新朝的国号。
只是这样一来,政治中心又要回到中原,冀州就不再是司隶的范围了。对袁谭来说,明显更有利。
这应该是郭图的本意,也是汝颍系的目标。
是不是京畿,对一个地区的长久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长安为什么败落,颍川、汝南为什么能崛起,都和他们离京城的远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袁氏是汝颍系崛起的受益者,袁绍更是,但是一旦成为问鼎天下的天子,他就要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而不能再局限在汝颍人的眼界里。
首先,陈国不适合作为国都。
地处中原,无险可守,还不如洛阳。
其次,他起家于邺城,根本在邺城,手下的主要武力也来自于冀州,不能因此辜负了冀州。
当初光武帝因为废郭圣通,与冀州人结下梁子,一直影响到现在。如果自己再辜负了冀州人,天知道冀州人会做出什么事来。
他可不希望刚登基,就闹出冀州反叛,父子对决这样的事来。
他虽然宠爱袁尚,却也清楚冀州人支持袁尚并不是因为袁尚有多优秀,而是冀州人必须有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人。袁谭和党人的关系太深,是不可能与冀州人走到一起的,袁熙又一向不受宠,所以袁尚就成了他们的代表。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袁尚和冀州人都没有能够证明他们实力的战功,反倒是袁熙和之前不曾受到重视的幽州人和冀北人脱颖而出了。这会让冀州人更加焦虑,也更容易做出激烈的反应。
为此,袁绍不得不谨慎从事。
他没有直接接受郭图的建议,只是表示要考虑一番。
郭图也不着急,躬身而退。
出了门,郭图不禁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虽然袁绍没有立刻答应他,但他很清楚,袁绍感受到了汝颍人的意志。这不是武力的呈现,而是文化带来的影响。在解说天命这方面,汝颍人有着冀州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代汉自立,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天命和民心。
眼下,袁谭掌握的武力已经不亚于袁尚,在天命和民心上,袁谭更是遥遥领先。
冀州人为了扳回一局,不得不冒着青史骂名的风险,主动进谏天子,请天子禅让。
劝汉家天子禅让的事,由冀州人来。
劝陈朝天子登基的事,由汝颍人来。
每每想到这些,郭图都忍不住想笑,心情格外的开朗,在冀州几年受的气也尽数消散。
“文若,奉孝,努力!”
——
刘备再一次走进了袁熙的大帐,看着袁熙演练完他的顾应剑法后,刘备赞不绝口。
“君侯真是天赋过人,一日千里,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君侯的了。”
袁熙收剑,将双剑归鞘,合为一柄,然后扔给了刘备。“这剑送你了。”
刘备吃了一惊,看着手里的剑,抽出一柄,又抽出一柄,惊为天人。“这是谁的手艺,巧夺天工啊。”
“安邑匠师的精心之作,不错吧?我看你带着两柄剑不方便,特意花重金请来的一位名匠,花了一个多月才打成的,用起来很不错。这剑送你,回头我再打造一副自用。”
刘备正中下怀。
这剑不仅材质好,装饰也精美,仅是珠玉就有好几件,非常契合他的审美,一看就喜欢上了。
“君侯真是出手产阔绰,我每次来都有礼,搞得我一有空就想来。”
袁熙大笑,伸手揽着刘备的胳膊,将他引入帐中就坐。“跟你说一个消息,目前还没公布,估计还要过几天,你才能知道。提前告诉你,让你有个心理准备,多考虑几天,免得将来后悔。”
“什么事,这么重要?”刘备不敢怠慢,收起剑,凝神静听。
“你这次协助显甫出征有功,大将军想留你在中原,付以一州之任,继续征战,共创太平。”袁熙笑嘻嘻地看着刘备。“有兴趣么?”
“一州之地?”刘备的心跳突然了一下,随即狂跳。
由乐浪一郡改为中原一州,这个跨度太大了。
“并州,是并州刺史还是并州牧,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