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荒新城的热闹,已经不能用“繁华”来形容,更像是一锅被持续加温、即将沸腾的开水。“上古灵峰洞府”的猜想,如同最猛烈的薪柴,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想象力。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修士们聚在一起,谈论的不再仅仅是今天挖到了什么,或者参悟了什么功法,而是围绕着这个惊人的猜想,不断地延伸、补充,试图拼凑出那个失落时代的完整图景。
起初,还只是围绕着山峰本身。
“乖乖,要真是每座高山上都有上古大能的洞府,那得有多少前辈高人在此修炼过啊?”
“怕是数都数不清!你们看这山脉,一眼望不到头,高的山峰密密麻麻!”
“难怪能留下这么多零零碎碎的传承,当年这里该是何等景象?”
感叹之余,一些心思更活络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宏观的布局。这一看,不得了,更多“蛛丝马迹”似乎都能对得上号了。
这一日,在万象门开设的“博闻茶社”里,几位经常出入山脉、见识较广的散修和老修士正聊得热火朝天。一个经常带队在靠近新城外围区域活动的筑基后期老者,抿了口灵茶,若有所思地开口道:
“诸位,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咱们现在这座西荒新城所在的外围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出土的那些残片,拼凑出来的功法,像最早的那个《淬灵法诀》,还有后来商会联盟弄出来的几种,仔细想想,是不是大多都是炼气期、筑基期用的?”
旁边一人立刻点头:“没错!我参悟过《磐石筑基诀》,确实是筑基期的路数,扎实是扎实,但层次摆在那儿。”
老者一拍大腿,眼睛发亮:“这就对上了!你们想啊,要是真有一个上古超级势力盘踞在此,这外围地势平缓、范围广阔的地方,像不像……像不像这个超级大派的外门弟子聚居和修炼的区域?”
这话如同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外门弟子!
这个说法太形象,太有说服力了!
大宗门的外门,正是弟子数量最庞大、修为普遍在炼气筑基期、集中居住和接受基础教导的地方!如果外围是外门,那么出土的残片以基础功法为主,数量庞大但相对零散,不就完全解释得通了吗?外门弟子众多,日常修炼、听课、交易,功法玉简、器物碎片在居住区附近,再正常不过!
“我的天!老哥你这一说,还真像那么回事!”有人激动地胡子都翘了起来,“要真是外门,那这势力得有多大?光是外围就这么广阔!”
“可不是嘛!筑基期都只是外门弟子……那内门得是什么光景?金丹遍地走?”另一人咂舌不已,脸上满是震撼。
这个“外围即外门”的猜想,迅速得到了广泛认同。它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外围残片数量多但层次偏低的现象。
顺着这个思路,人们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向了那危险与机遇并存的西荒山脉深处。
“如果外围是外门,那这深山老林,这些高耸的山峰……”一个修士指着西边,声音带着颤抖,“岂不就是内门,甚至是核心真传弟子和长老们修炼的地方?”
这个推论,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就被接受了!内门和核心区域,自然是灵气更浓郁、环境更优越的灵峰之地!只有修为高深的前辈,才有资格和实力在那些险峻的山峰上开辟洞府!这也恰好印证了“残片多出自较高山峰”的规律——越是重要的传承,自然存放在越核心、越高处的地方!那里出土的残片更加复杂、深奥,甚至可能涉及金丹期乃至更高层次的知识,也就顺理成章了!
整个西荒山脉的格局,在这一刻,在无数修士的集体脑补中,变得清晰无比:一个以山脉深处灵峰群为内门核心、以广阔外围为外门区域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上古超级宗门轮廓,浮现在众人眼前!
然而,拼图还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没有被纳入这个宏大的框架——那就是分散在西荒外围相对中心位置的五大遗迹!
剑洞、乐祖水洞、丹祖岩地、鬼谷子石林、欧冶子荒谷。这五处遗迹,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道韵,高深莫测,一直是元婴修士们参悟的重点。它们的存在,似乎有些突兀,既不在“外门”的普通区域,也不在“内门”的深山灵峰。
这时,一位曾经侥幸在剑洞外围感受过一丝道韵的炼气期散修,怯生生地提出了一个想法:
“各位前辈……小子有个不成熟的想法。那五大遗迹,都分布在外围,但又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有,位置好像……有点讲究?它们散发出的道韵,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很像是在传授什么东西?”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继续说:“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这五大遗迹,在上古时期,根本不是某个人的洞府,而是……这个超级势力设立在外门的……传功之地?就像咱们现在宗门里的传功堂、讲法殿一样?”
寂静!
茶社里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传功之地!
这个想法,如同画龙点睛之笔,瞬间将五大遗迹完美地嵌入了刚刚构架好的超级宗门蓝图之中!
对啊!一个庞大的外门,弟子数以万计,怎么可能没有集中传授功法、答疑解惑的地方?这五大遗迹,位置相对集中,又各具特色,不正像是专门负责不同领域传承的“传功点”吗?它们散发出的浓郁道韵,不就是当年大能讲师在此传道受业时,留下的不朽印记吗?
“没错!肯定是这样!”一个激动的声音打破寂静,“怪不得这五个地方道韵如此奇特,经久不散,原来上古时期是干这个用的!”
“了不得!了不得啊!光是外门的传功之地,道韵就如此惊人,让元婴前辈都受益匪浅,那内门的传功之地,该是何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