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没说通棉二厂的工人。
人家给出的理由是,去年车间的机器伤到人了,他们厂赔了不少钱和料。
在那之后棉二厂的车间就是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了。
无奈,众人也只能先去检测车间去看出棉率。
出棉率很快就测出来了,秦巧梅前面的生产队是百分之五十。
他们的稍微高点,百分之五十五。
那一千三百八十公斤算下来就能差不多一千五百斤棉花。
“可以的,下午三点之后统一来拿棉花。”
工人检测完,把数据挤上去,就催促着他们赶紧离开。
给后面的人让位置。
秦巧梅几个人出来后,那个工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有人走过来,是车间里的工人,“都打发走了?”
“嗯,剩下的不用你管了。”
——
秦巧梅他们这边从棉花厂出来,就有些无所事事了。
“这今年这事整的。”李科感慨了一句,从兜里拿出来个干巴饼子啃起来。
干巴饼子硬的连带着他脸上的肌肉都狰狞了一下。
陆旷在拿着饲料喂牛,秦巧梅坐在板车上,回头望向棉花厂。
说实话,棉花厂的环境还没有砖厂的环境好。
机器一响,到处都是灰。
地也是泥土地,车辆一过先溅起一层灰。
“去粮食站吧。”陈丽一声令下,“左右要这么长时间,离的也不远,去看看。”
陈丽从棉二厂出来,又一脸心事重重。
分明就是有什么事急着想跟李江说。
李科打量了一眼陈丽和秦巧梅,他在队里不管事,毕竟他大哥二哥嫂子,都算是生产队说的上话的人。
要是他大哥,再给他安排个职位,队里的人不见得会满意。
说李江以权谋私,说他们老李家只手遮天。
但不代表他傻。
他嫂子这个这个样子他真没见到过。
就从刚刚秦家丫头跟她说完话开始。
李科到底没说什么,只点下头,“成。”
牛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粮食站。
李江他们果然在那排队。
李江这次长心眼了,拉过来的粮都是算好的,不会多出来多少余粮。
绝不会出现上次那种情况。
陈丽到了粮食站,就脚步不停地直奔李江而去。
秦巧梅想叫都没叫住,只能转头跟李科打了个招呼,“李叔儿,我们去供销社买点东西。”
李科点头,“买啥?”
“我想买两个缸。”
“那你们赶一辆牛车去吧。”李科摆摆手,“我给你们跟我嫂子说一声就行。”
“那多谢了。”
秦巧梅原本就打算拉一个牛车去,不然就得让陆旷扛。
那她压根都不会买。
两个人离开人群,陆旷才问,“跟陈丽说知青的事了?”
秦巧梅往陆旷身边凑凑,点点头,“说了。”
“看陈丽那反应估计能想到点什么,再不济李江也能想到。”
“甚至还会找人打听。”秦巧梅在后头补了一句。
两个人说的不说全中,也算是百分之八十。
陈丽跟李江说完,李江的脸色也一下子变的凝重起来。
“你听谁说的。”李江低声问了一句,把陈丽扯的离人群远了一点。
过日子过了大半辈子,李江不可能不知道陈丽是什么人,她可想不到这一点。
两口子交流起来。
“我跟秦巧梅聊天,话赶话说到这的。”
“秦巧梅?”这个人名让李江一怔。
这种局势他都没想这么长远,没想到让一个小女娃子话赶话说到这的。
“嗯,我就觉得这姑娘说的有道理,你说万一过两年知青回去了,那咱们在知青上投入这么多,不就打水漂了?”
“那也不能这么说,知青垦出来的地,人走了,不就是大队的了。”
“那倒也是,但我觉得不用给再给知青盖房子了吧。”
陈丽只想给队里节约成本,而且一盖就是砖房,还是连坐的砖房,要是到时候人走了,队里空出来这些房子不就白瞎了?
李江摇摇头,很不赞成,“房子得盖,先不说知青要不要走,那万一成家的知青选择留在这呢?”
“你是不知道,县城的人口有多密。”
陈丽正沉思,李江却话音一转,“但是房子也确实不能那么盖。”
“怎么盖?”
“这事回头再说吧,秦巧梅这丫头,你该说不说,脑袋灵光的很。”李江肯定地点头,面色还是很认真,“左右你不急,你看会儿队里的粮食。”
“你找领导喝喝茶,谈谈人生。”
陈丽明白,李江这分明就是找人打探消息去了。
而这边,秦巧梅和陆旷也正好到了供销社的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