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周末的喧嚣与华彩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消失在NbA各队训练馆硬木地板的汗水和严肃氛围中。日历翻到2003年2月,交易截止日悬在每支球队管理层的头顶。联盟的通讯线路前所未有地繁忙,流言蜚语比阿泰斯特的垃圾话还要密集。
ESpN的两条重磅新闻条像抽风一样不断刷新:
“密尔沃基雄鹿将雷·阿伦送往西雅图超音速,换来加里·佩顿!重磅炸弹!”
“菲尼克斯太阳队将马布里送至纽约尼克斯…”
更衣室里的电视音量被调得很低,但球员们的耳朵都竖着。阿泰斯特一边用力拉着弹力带,一边瞥着屏幕,嘟囔道:“妈的,雷·阿伦都走了?东部要变天啊?佩顿那老家伙嘴比我还臭…”
杰梅因·奥尼尔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卧推架上增加了一片杠铃片,发出沉重的金属撞击声。他的眼神比平时更加专注,仿佛要将所有外界干扰都扛举起来。
李特则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储物柜前,浏览着ESpN官网的的文字新闻。他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在球队间流转,他知道,这些震动联盟的交易,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关系不大。总经理唐尼·沃尔什和以赛亚·托马斯信奉的是稳定和内部挖潜,他们这个赛季的阵容框架早已确定,不会在赛季中期进行大动干戈的冒险。
“看什么呢,菜鸟?”雷吉·米勒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他刚做完理疗,脖子上还搭着毛巾。“担心咱们有变化?”
李特抬起头,笑了笑:“不,雷吉。我只是在想,外面风雨这么大,我们这里倒像个避风港。”
米勒在他旁边坐下,擦了擦汗:“避风港?小子,那是因为我们够硬。沃尔什和伊赛亚相信我们这群人能成事。外面再怎么换,我们打我们的。”
这话不假。当其他球队忙于磨合新阵容时,步行者队像一台保养良好、零件咬合紧密的机器,依靠着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防守,在二月份的赛程中稳步前行,胜多输少。
他们的进攻确实时常让人看得牙酸。除了小奥尼尔稳定的内线强攻和米勒神出鬼没的三分,缺乏稳定的第三得分点。阿泰斯特的进攻选择时而天使时而魔鬼,李特也更倾向于组织和防守,虽然经过大半个赛季的锻炼,但他的自主持球进攻依然像羞答答的大姑娘。但他们的防守,堪称联盟顶级铁桶阵。
每一场比赛,都像是肌肉碰撞的交响乐。阿泰斯特是那个定调的低音鼓,用他蛮牛般的力量和永不停歇的撕咬,摧毁对手箭头人物的节奏。李特则像一把精准的小提琴弓,用他无处不在的协防、精准的切球和出色的篮板预判,填补着防守的每一个缝隙。
“罗恩!左边!换防!”李特在一次防守中大声提醒。
“闭嘴,菜鸟!老子知道!”阿泰斯特吼着回应,但身体已经迅速移动,成功干扰了对方的传球。
场下的伊赛亚·托马斯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勾起。他喜欢这种充满对抗和沟通的防守。他走到场边,对着场内吼道:“对!就这么干!让他们每一次得分都像在沼泽里爬行!杰梅因!保护好你的禁区!那是你的地盘!”
小奥尼尔在内线用一记结结实实的大帽回应了教练的呼喊。他抓下篮板,习惯性地寻找李特的位置。整个二月,杰梅因·奥尼尔多次砍下两双数据,他是这支防守铁军的基石和内线终结点。
进攻端,当球队打不开局面时,球往往会交到李特手中。他不是那种能靠个人能力连续砍分的爆点,但他总能找到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一次进攻时间所剩无几,李特在弧顶面对紧逼,他没有强行出手,而是用一个背后运球躲开抢断,随即看到了利用掩护切出的米勒。一记带着旋转的击地传球,穿越防守,舒服地送到米勒手中,米勒接球就投,三分命中。
“传得漂亮,小子。”米勒回防时,与李特击掌。
“是你跑得到位,雷吉。”李特平静回应。
阿泰斯特有时会抱怨球权太少。“嘿!‘计算器’!多给我传几个!我手感正烫!”他在一次死球时冲着李特嚷嚷。
李特看着他,面无表情:“等你连续投进三个再说,罗恩。上一个你‘手感正烫’的球,砸在了篮板上沿。”
阿泰斯特被噎了一下,悻悻地跑开,嘴里嘟囔着“该死的菜鸟”,但下次防守依旧卖力。
托马斯教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球队进攻天赋比较匮乏,但他更相信防守赢得季后赛。他在训练中不断强调细节,打磨这套防守体系。他对李特的信任与日俱增,不仅因为他的防守和组织,更因为他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能够平衡阿泰斯特的冲动和小奥尼尔偶尔的情绪化。
“李,”一次训练后,托马斯单独留下他,“别被外面的事情分心,你太年轻了,雕琢你的技术,保持现在的状态,甚至更好。季后赛,我们需要你的脑子,和你那双长胳膊。”
李特点头:“我明白,教练。”
当交易截止日最终过去,风暴平息,步行者队阵容依旧。他们没有引进超级得分手,但他们拥有联盟顶级的防守效率,拥有一个稳定的内线核心,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射手,一个能量无限的防守悍将,以及一个日渐成熟、掌控节奏的年轻核心。
他们像一群沉默的工兵,在联盟交易市场的喧嚣之外,用一次次肌肉的碰撞、一次次的成功防守,默默搭建着通往季后赛的坚实阶梯。或许他们的进攻不够华丽,但他们的坚韧和团结,让他们成为任何对手都不愿在季后赛早期遇到的硬骨头。而李特,在这支铁血之师中,正悄然成长为那颗不可或缺的、冷静而强大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