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袁天同志刚来,情况了解得还算快。”钟晓亮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如同探照灯般锁定袁天,“不过,有几个问题,我想再强调一下,也请袁天同志和分管的几个局办务必高度重视。”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第一,关于工业运行。”钟晓亮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你刚才提到装备制造增长不错,但那是几家老牌国企在撑着!中小制造企业呢?特别是那些配套企业,生存状况怎么样?我看数据反映得不够充分嘛!
产业链的韧性,光靠几个‘大树’不行,‘小草’枯死了,大树也难独活!工信局要下沉下去,真正摸清底数,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不能只盯着报表上的几个大数!”他的目光扫向刘正气,刘正气立刻挺直腰板,应声道:“是,市长!我们马上组织专项调研!”
钟晓亮没理会刘正气,继续盯着袁天:“第二,科技创新。你提到高新产业产值占比提高了零点几个百分点,这当然好,但远远不够!赤阳的短板就在创新动能不足!我们引进的、培育的那些所谓‘高科技’企业,有多少是真正有核心技术、能在市场上打硬仗的?
别弄些花架子,搞个研发中心挂牌子,实际就是组装车间!科技局要把好关,要引导企业把真金白银投到研发上,不是投到门面上!政策扶持要精准,要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更不许撒胡椒面!”市科技局局长赵明远脸色微红,连连点头称是。
“第三,招商引资!”钟晓亮的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敲打的意味,“上半年签约额看着漂亮,落地转化率呢?有多少项目卡在纸上谈兵?有多少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招商工作不能光追求签字的快感,要追求落地的实效!要算大账,更要算细账!
土地、规划、环保、能耗,任何一个环节卡壳,项目就黄了!商务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调度协调,不能各吹各的号!”沈阳局长连忙表态:“市长批评得对,我们一定加强统筹,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钟晓亮的目光重新回到袁天脸上,语气放缓,却字字如锥:“袁天同志,你年轻,有干劲,有想法,这是好事。省里派你来,也是希望给赤阳带来新气象。但是,”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格外锐利,“赤阳的情况复杂,产业基础、发展惯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新同志嘛,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情况,深入基层,了解实情。
工作要大胆,但更要稳妥,要尊重规律,尊重基层同志的经验。
切忌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情况都没摸透就瞎指挥、乱放炮!那样不仅做不好工作,还会打乱节奏,影响大局!”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强调“熟悉情况”、“尊重规律”、“稳妥”,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敲打和警告,如同冰冷的钢针,刺向刚上任的袁天。
特别是最后那句“瞎指挥、乱放炮”,几乎是指着鼻子在训诫了。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角的余光悄悄瞟向袁天。
田诺书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没听见这充满火药味的话。
袁天放在桌下的手微微握紧了一下,随即又松开。他脸上没有任何愠怒或尴尬,反而迎着钟晓亮的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声音沉稳依旧:“钟市长的指示非常重要,点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我一定深刻领会,尽快深入下去,摸清实情,把工作做细做实。也请钟市长和各位领导放心,我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尊重赤阳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履行好职责。”
他的回应不卑不亢,既接住了钟晓亮砸过来的“大帽子”,表明了学习的态度,又隐晦地强调了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尊重实际”,姿态放低,却并未真正退让。
钟晓亮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想从他平静的表情里找出点什么,最终只是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移开了目光:“好,有这个态度就好。继续下一个议题。”
会议的后半程,袁天保持着沉默,专注地听着其他人的发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会议桌上无形的气流发生了变化。
在他发言前,还有几位副市长会与他有短暂的眼神交流,但钟晓亮那番话之后,那些目光都变得谨慎而疏离,甚至带上了几分审视。
钟晓亮派系的几位局长,如刘正气、沈阳,在后续涉及袁天分管领域的讨论中,要么避重就轻,要么直接绕过袁天,向钟晓亮汇报请示,仿佛袁天这个分管副市长并不存在。
会议在一种略显沉闷的气氛中结束。钟晓亮率先起身,和田诺低声交谈着走出会议室。其他人也纷纷离座。
“袁市长,”市工信局局长刘正气夹着公文包,脸上堆着笑容走过来,那笑容却像一张精心描画的面具,浮在表面,“刚才钟市长提的要求很及时啊!关于中小企业帮扶这块,我们局里其实一直在抓,就是力度上可能还欠点火候。您看,回头我让下面科室整理个详细报告,先送到您办公室?”
这话听起来是请示汇报,实则是在试探袁天的反应,也隐含着一丝“我们早有安排,您刚来别乱插手”的意味。
袁天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好,刘局长辛苦了。报告先送来,具体问题,等我们下去调研摸清情况后,再一起研究。”
“哎,好好好!”刘正气连连点头,笑容不变,“那袁市长您先忙。”说完,转身快步离开,走向正在门口和另一位局长说话的钟晓亮。
袁天收拾好自己的笔记本,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其他副市长和局长们三三两两地走着,低声交谈。经过他身边时,客气地点头致意,眼神却都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感。
他清晰地意识到,钟晓亮在会议上的那番“高标准、严要求”和“新同志论”,已经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可能向他靠近的试探性热情,也为他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回到十六楼办公室,袁天刚坐下,姜如烟就敲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轻轻放在他手边。
“袁市长,会议记录整理好会第一时间给您送来。”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嗯。”袁天端起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来。他看向姜如烟,“姜秘书,你对刚才会议上的情况,怎么看?”他想试探一下这个新秘书的立场和观察力。
姜如烟微微垂眸,似乎在斟酌措辞,片刻后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坦然:“钟市长对工作要求一向严格。几位局长的汇报,也…各有侧重。”
她的话很含蓄,点到即止,既没有对钟晓亮的评价,也没有对那几位局长的行为做直接判断,但“各有侧重”四个字,已足够表明她看清了那些阳奉阴违的把戏。
袁天心中了然,不再追问。“下午还有什么安排?”
“四点半,市科技局赵明远局长预约了汇报近期重点科技项目情况。”姜如烟看了一眼手中的平板电脑。
“好,让他准时过来。”袁天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