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北斗”团队陈述。
陈知行作为主汇报人,站了起来。
他没有使用花哨的幻灯片,而是将一份份扎实的报告、数据图表和应用案例演示,清晰地呈现在评委面前。
他的声音平稳,逻辑严密:
“各位专家,我们不去描绘遥远的未来,我们只汇报我们已经做到和即将做到的事情。”
他首先展示了电网仿真成功预警、避免连锁故障的模拟数据;
然后是基于模型提出的首都某个拥堵路口优化方案及预期效果;
接着是帮助港商企业精准定位并解决产线故障,挽回巨额经济损失的完整案例。
“我们的模型,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系统诊断医生】”
陈知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可能说不出基因的奥秘,但它能守护电网的安全,疏通城市的血脉,提升工厂的效率。
这些,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运行,此时此刻,最需要的能力。”
他的陈述,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硬核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效益,与方启明那种宏大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提问环节,火药味渐浓。
一位支持方启明的专家提问:
“陈同学,你们的工作确实扎实,但似乎缺乏足够的理论前沿性和国际影响力?
是否过于偏重应用,而忽略了原始创新?”
陈知行冷静回应: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
我们模型核心的异步并行架构和暂态混沌识别算法,本身就是对复杂系统理论的重要推进。
至于国际影响力,我们与mIt学者保持交流,并成功解决了外资企业的技术难题,这本身就是国际认可的体现。”
方启明则抓住“应用”这一点,带着一丝优越感反问:
“陈同学承认偏重应用,这很好!
但国家投入巨资支持高技术计划,是否更应该着眼于像基因组这样的、能够带来范式革命的原始创新?
而不是停留在修修补补的【高级技工】层面?”
这话就有些刻薄了,直接将他们的工作贬低为“修修补补”。
不等陈知行回答,一个平静却带着力量的女声响起,是沈婕。
“方教授,”
沈婕抬起眼,目光直接看向他,语气没有任何波澜,“我想请教一个具体问题。
您在申请中列出的那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高速基因测序仪,在完成您描绘的【范式革命】之前,预计第一年,能产出几项可以实际应用于临床诊断或药物研发的、经得起重复验证的成果?
请给出一个明确的、可考核的指标。”
这个问题,极其务实,甚至有些“煞风景”,却一下子将方启明从“未来蓝图”拉回到了“现实考核”的层面。
方启明措手不及,试图用“科研探索的不确定性”来辩解。
沈婕只是淡淡地追问:
“所以,是无法给出明确指标,对吗?”
方启明一时语塞。
沈婕不再看他,转而看向陈知行:
“陈同学,你们报告中提到,下一阶段将尝试将模型用于区域性水资源调度优化。
如果预算支持到位,一年内,能否在某个试点流域,拿出可验证的、提升供水效率或防洪预警能力的初步方案?”
“可以!”
陈知行回答得斩钉截铁,“我们有详细的技术路线和时间规划,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考核!”
高下立判。
一场预算论证会,变成了务实与空泛、当下与未来的激烈碰撞。
最终的结果尚未宣布,但会议室里的风向,已经悄然转变。
预算论证会上的激烈交锋,并未立即分出胜负。
支持“远大理想”与看重“现实效益”的两种观点在专家组内部僵持不下,预算分配陷入了短暂的僵局。
消息传回机房,气氛有些沉闷。
“还是不行吗?”
周炽有些泄气地趴在桌上,“方启明那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陈知行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然在飞速思考破局之策。
他习惯于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寻找答案,但这次的难题,更多在于人心和决策的权衡。
李泽川眼神冰冷,语气带着狠劲:
“要不我再去找人聊聊?总不能让那家伙真把肉全叼走了!”
苏想没有加入讨论,她独自坐在电脑终端前,反复回放着论证会上记录的片段(她养成了详细记录的习惯),尤其是方启明的陈述和评委们的反应。
她注意到一个细节:
当方启明提到需要巨额外汇进口某款“唯一可选”的超高速基因测序仪时,评委席上几位来自工业和经济领域的专家,眉头都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闪过她的脑海!
她猛地站起身,动作之大让其他三人都惊讶地看了过来。
“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被方启明带偏了!”
苏想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提高,
“他一直把争论的焦点引向前沿探索与实际应用哪个更重要。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
她快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
外汇储备、技术依赖、产业安全。
“方启明的项目,核心设备完全依赖进口,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外汇!”
苏想的目光扫过同伴,眼神亮得惊人,
“而我们都知道,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每一分外汇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要用来引进更急需的技术、设备,发展基础工业!”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逻辑清晰如刀:
“更重要的是,这种核心设备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今天他能卖给你,明天就能卡你脖子!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技术主权和产业安全的问题!而我们的项目呢?”
她指向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集群,“我们的核心算法和模型,是自主可控的!
我们是在用相对有限的经费,打造国家自己的智能大脑!
这难道不更符合国家现阶段的核心利益吗?”
这一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日,瞬间将争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陈知行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立刻接上:
“没错!
我们应该准备一份补充说明,重点强调两个项目在外汇消耗依赖性和技术自主可控性上的巨大差异!
这才是能真正打动决策者的关键!”
周炽一拍大腿:
“对啊!怎么没想到这茬!
跟他比谁更会花钱算什么本事?
要比谁更会给国家省钱、谁更能把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李泽川也收起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看着苏想,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赏:
“小状元,可以啊!这一刀捅得又准又狠!”
破局的关键,被苏想敏锐地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