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迷宫”的成功防御,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星宸科技和“星火之窗”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挫败了顾言之的致命偷袭,更反向捕捉到了对方攻击模式的珍贵数据。江辰的团队连夜分析这些数据,如同考古学家剖析化石的纹路,试图还原攻击者的行为习惯和技术特征。
然而,林晚星的心并未完全放松。顾言之的疯狂和无所不用其极,让她意识到,仅仅被动防御和构建“飞地”是不够的。只要顾言之的王国依旧矗立,他的阴影就会持续笼罩,威胁着所有试图在阳光下生长的幼苗。
“我们需要找到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林晚星在“潘多拉”项目组的晨会上,突然开口。会议室内,技术精英们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看向她。经历了数次风雨,这位年轻的艺术顾问在他们眼中,已不仅仅是老板的恋人,更是一位坚韧的战友。
江辰抬眸,示意她继续。
“顾言之的王国,建立在权威、人脉和资本之上。”林晚星走到中央屏幕前,调出了顾言之画廊、基金会及其关联企业的复杂关系图,“他擅长制造光鲜的表象,用‘品味’和‘权威’包装一切。但‘星火之窗’的存在,本身就在解构他的权威。而我们之前获得的关于他资金紧张、内部不稳的信息,说明他的王国并非铁板一块。”
她用手指点向关系图中几个闪烁的、代表与顾言之若即若离或近期传出不满信号的节点——包括那位倒戈的周经理提到过的几位藏家,以及一些与顾氏集团有业务往来但并非核心的合作伙伴。
“他在竞标失败、舆论受挫、偷袭未果后,内部压力必然达到顶峰。这时候,任何一点来自内部的裂隙,都可能被放大。”林晚星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江辰身上,“我们能不能,主动去‘叩问’这些裂隙?”
江辰瞬间理解了她的意图。这不是正面的强攻,而是心理和情报层面的渗透与策反。风险极高,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
“可行性分析。”江辰转向数据团队,“调取目标节点人物近三年的公开言论、财务状况、项目投资记录,进行情感倾向和压力指数建模。同时,启动‘回声’计划,对目标进行非接触式的信息投送与试探。”
“回声”计划,是星宸科技一项高度机密的情报心理学应用项目。它通过分析目标的数字足迹(社交媒体、公开访谈、消费记录等),构建其心理画像,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看似偶然的信息流露(如特定内容的新闻报道推送、社交圈层的“无意”提及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目标的认知和决策。
命令下达,庞大的数据机器再次无声运转。这一次,目标不再是冰冷的代码和网络攻击,而是人心。
与此同时,林晚星则通过“未名”空间和文景的渠道,以艺术交流的名义,开始有选择地与几位被标记的、对顾言之抱有微妙不满的圈内人士进行极其谨慎的接触。她不谈商业,不涉争斗,只聊艺术理念,分享“星火之窗”上一些充满生命力却被打压的作品,偶尔,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当前艺术圈资源垄断、新人难出头现象的惋惜。
这种纯粹基于艺术本位的交流,反而更容易卸下心防。一些模糊的抱怨、一些欲言又止的暗示,开始透过这些隐秘的渠道,反馈回来。
几天后,“回声”计划和林晚星的侧面接触,几乎同时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号。
目标是一位姓王的资深艺术评论家,曾是顾言之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但在顾言之近年愈发独断专行、尤其是强行推销某些高价艺术品后,两人关系出现了微妙裂痕。数据模型显示,王评论家近期在匿名论坛上多次发表对“资本绑架艺术评论”现象的不满,其个人财务也出现了一些不明原因的波动。
而林晚星在与一位和王评论家私交甚密的策展人闲聊时,对方“无意”中提及,王评论家最近在一次私人聚会上,酒后感叹“有些人已经把画廊开成了当铺,早已忘了艺术的初心”。
线索汇聚到一点。
“锁定目标:王维明。”江辰在指挥中心下达指令,“启动‘深潜’协议。尝试建立直接、安全的单向联系渠道。”
“深潜”协议,意味着动用更高级别的加密技术和中间人,确保联系过程的绝对隐蔽。信息由文景手下最可靠的“信使”传递,是一封没有落款、打印在特殊感温材料上的短笺,内容只有一句话:
「我们知道‘青花瓷瓶’的故事。若想聊聊艺术的‘初心’,明晚八点,旧港区三号仓库,灯亮为号。」
“青花瓷瓶”,是周经理提供的内部信息中,一个关于顾言之强迫王评论家为一组虚高估值的清代瓷器撰写夸大其词鉴定报告的代号。这是王维明内心深处的一根刺,也是顾言之拿捏他的把柄之一。
旧港区三号仓库,是“未名”网络下的另一个安全屋,位置偏僻,结构复杂。明晚八点整,仓库角落一盏孤零零的防爆灯亮起昏黄的光晕。
林晚星和江辰隐藏在二层的阴影中,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观察着下方。文景如同一尊雕塑,静立在灯光边缘。
八点零五分,一个穿着深色风衣、帽檐压得很低的身影,略显迟疑地出现在仓库门口。他警惕地环顾四周,最终,目光落在了那盏孤灯上,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正是王维明。
他没有看到林晚星和江辰,只看到了灯光下的文景。
“你是谁?”王维明的声音带着紧张。
“一个不希望看到艺术被亵渎的人。”文景的声音平淡无波,“王先生,请坐。”
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文景展示了部分关于顾言之资金链紧张、以及他强迫合作伙伴进行不当利益输送的间接证据(隐去了周经理的具体信息),其中就包括了“青花瓷瓶”事件的一些旁证。
王维明的脸色在昏黄的灯光下变幻不定,冷汗浸湿了帽檐下的头发。
“你们……想让我做什么?”他声音干涩。
“我们不需要你做什么危险的事。”文景道,“只需要你,在合适的时候,说出真相。关于顾言之如何操纵市场,如何打压异己,如何让艺术沦为资本的奴隶。不是诬陷,只是说出你知道的事实。”
王维明沉默了许久。仓库里只有他粗重的呼吸声。
“他会毁了我。”他喃喃道。
“如果他倒了呢?”文景的声音依旧平静,“是继续做他阴影下的傀儡,还是站出来,为自己、也为艺术,争一口干净的气?选择权在你。”
长时间的静默。最终,王维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站起身,步履有些踉跄地离开了仓库。
“他会妥协吗?”林晚星在黑暗中轻声问。
“概率67.4%。”江辰看着传感器上王维明离去时紊乱的心率数据,“恐惧和屈辱正在他内心交战。我们需要再给他一点推力,或者……等顾言之自己犯下更大的错误。”
第一次“叩问”裂隙,虽未一举成功,但一颗种子已经埋下。他们看到了王国王座之下,那细微却真实存在的暗疮。而压力之下的顾言之,会做出更多不理智的行为,让这些暗疮,加速溃烂。
猎手不再仅仅防守,开始将目光投向猎物的巢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