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夜的寒风愈发肆虐,像无数把小刀子刮过帐篷,发出“呜呜”的嘶吼。
徐明被冻醒时,发现帐篷内壁结了一层薄冰,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白雾,落在被子上变成细小的冰粒。
他裹紧棉袄坐起身,听见隔壁帐篷传来老人的咳嗽声,断断续续在寒夜里格外清晰。
“明啊,你醒了?”父亲徐建国披着厚外套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冻得发硬的压缩饼干。
“你听听这风,怕是寒潮要提前来了。之前听广播说两周内到,照这架势,最多一周就得撞上。”
徐明接过饼干,咬了一口差点硌到牙,他掰了小块塞进嘴里慢慢嚼着:“咱们带回来的燃料得省着用了,不然撑不到寒潮来就没了。”
正说着,帐篷外传来张婶的吆喝声,夹杂着器物碰撞的响动。
两人走出帐篷,只见公共帐篷前的空地上已经聚了不少人。
大家裹着厚厚的衣物,手里拎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人拿着半块肥皂,有人揣着几节旧电池,还有人抱着一件孩子穿小了的棉袄。
原来天不亮就有人开始自发交换物资,把自己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换成急需的生存品。
“张婶,你这棉鞋能跟我换吗?我用两包感冒药换!”一个年轻媳妇抱着孩子走过来,孩子的小脸冻得通红,脚上的鞋子已经破了洞。
张婶看了眼孩子,立刻把棉鞋递过去:“换啥换!给孩子穿!感冒药你留着,万一孩子发烧了能用得上!”
“这可不行,灾变后药比啥都金贵!”年轻媳妇坚持把感冒药塞给张婶,“我家还有点冲剂,实在不行能顶一阵。”
两人推让间,有人拎着一串晒干的野菜走过来:“谁有多余的手套?我用这个换!”
徐明注意到,李哥正用一把磨好的镰刀换了一副厚棉袜,他胳膊上的伤口已经结痂,却依旧挽着袖子,神色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王大爷则坐在一旁,把自己的旧围巾换成了一把小剪刀,说是能给孩子们修剪头发,也能应急剪绳子。
人群中,赵三抱着半袋玉米面挤来挤去,眼睛盯着一双崭新的雪地靴:“我用这袋玉米面换你的靴子!”
靴子的主人是个小伙子,摇了摇头:“我不换,这靴子是我唯一能御寒的东西,玉米面我家还有点。”
“你傻啊!”赵三压低声音,“寒潮来了又怎么样?能出去找物资的才活得下去!你留着靴子也没用,不如换点吃的,我年轻力壮,以后找着物资还能分你点!”
小伙子被他缠得没办法,刚想松口,就被徐建国喝住了:“赵三,别逼人换东西!物物交换讲究你情我愿,强买强卖在这儿行不通!”
赵三悻悻地收回手,狠狠瞪了徐建国一眼,转身又去缠别人。
徐明走过去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别理他,你的靴子留着自己用,真缺吃的就去公共物资那领,按定额来,不会让你饿肚子。”
交换持续到中午,大家大多换到了急需的东西:有人用电池换了手电筒,有人用袜子换了针线,还有人用打火机换了块压缩饼干。
徐明和李哥趁着交换的间隙,检查了安置点的防线。
他们用找来的钢筋加固了帐篷的支架,又在周围堆起了厚厚的雪墙,试图阻挡寒风。
“光靠这些不够,”李哥踩着雪墙皱眉道,“要是寒潮提前来,温度还得降,而且邻镇的恶徒说不定会趁乱找上门。”
“先通知大家省着用物资,”徐明沉声道,“另外,守夜的人手再加一倍,多盯着邻镇的方向。”
“等过两天,咱们再出去找一次物资,争取在寒潮来之前多囤点东西。”
李哥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收拾交换物品的人群,眼神坚定:“好,我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