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红头文件的威力,远超他之前的想象。
最初的省内轰动只是前奏。随着这份《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通过官方渠道正式下发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以及各大医学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林杰这个名字,开始在全国医疗圈内迅速传播。
他的手机,真正进入了被打爆的模式。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铃声就把林杰从睡梦中惊醒,是一个陌生的西北地区号码。
“喂,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林杰林主任吗?”对方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语气急切,“我是宁省银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姓马。冒昧打扰您!我们这边有个病人,二尖瓣重度反流,左室功能差,看了您参与制定的那个规范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到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好像放宽了?我们想请教一下,像我们这种地市级医院,开展这类手术需要注意什么?病人我们不敢轻易动啊……”
林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起身,耐心解释:“马主任您好,规范里确实对部分临界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后可以考虑微创手术,但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多学科团队支撑。您可以把患者的详细资料发我邮箱,我帮您看看……”
上午查房时间,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个不停。
他不得不调成静音,但屏幕始终亮着,显示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未接来电和短信。
“林专家,我是华南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想邀请您来我们这里做个关于规范解读的学术报告……”
“林医生,我们是东海市心脏中心的,想派一个团队去您那里进修学习微创技术,不知道能否接收?”
“林主任,我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的编辑,想请您就规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写一篇述评……”
中午在食堂吃饭,短短十几分钟,又接了三个电话。
一个是西南某偏远地区医院院长,希望能借助林杰的影响力,帮他们申请购买胸腔镜设备的专项资金;
另一个是某个医疗器械公司的副总裁,拐弯抹角地想打听规范中对特定品牌器械的倾向性,并暗示丰厚的“咨询费”;
还有一个是大学同学,多年不联系,开口就是祝贺,然后打听他是否认识国家卫健委某司局的领导,想为孩子工作的事情牵线。
王鑫端着餐盘坐在林杰对面,看着他几乎没动几口的饭菜和不断闪烁的手机屏幕,咂了咂舌:“林主任,您这现在比明星还忙啊。我看你得配个秘书了。”
林杰苦笑着放下又一次震动起来的手机:“都是同行咨询和交流,不好不接。”
下午,他原本计划召开质管办内部会议,讨论下半年的质量安全重点。
结果会议不断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打断。
“林主任,不好意思,又打扰您。”这次是东北一位地市级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声音里带着困惑,“规范里提到机器人手术学习曲线的问题,我们医院刚引进设备,正在摸索,您看这个模拟训练的标准,是按照规范附件里的来,还是可以有调整?”
林杰只好暂停会议,走到窗边详细解释:“张主任,附件里的标准是一个基础要求,是保证手术安全的下限。具体训练时长可以根据术者原有的腔镜基础和培训条件适当调整,但关键步骤的熟练度考核必须严格达标……”
会议草草结束。
林杰回到办公室,看着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的各种来电信息和待办事项,感到一阵疲惫,但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被需要的充实感和隐隐的兴奋。
这种全国范围的关注和认可,是他过去在省医内部斗争时从未体验过的。
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站上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邮箱更是重灾区。
未读邮件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有真诚请教技术问题的,有邀请合作课题的,有药企、器械商寻求“学术支持”的,还有各种学会、协会邀请担任委员、编委的。
他粗略浏览了一下,光是各种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委员邀请函,就不下十封。
这在以前,是他需要努力争取甚至不敢想象的。
下班时间早过了,林杰还埋在办公桌前,筛选和回复邮件。
周海峰院长推门进来,看到他还在忙,笑了笑:“怎么样?感受到国家级专家的烦恼了吧?”
林杰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院长,这比在京城写稿子还累。”
“累是累点,但这是好事!”周海峰在他对面坐下,神色认真,“这说明你的工作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你的话现在有分量了!这对你个人,对我们省医,都是极大的提升。”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说,部里相关司局对这份规范评价很高,梁老在其中极力推荐了你。你小子,这次算是真正进入某些大佬的视野了。”
林杰心中微动。这或许就是梁院士所说的“利器”。
“不过,树大招风。”周海峰话锋一转,提醒道,“你现在名声是起来了,但盯着你的人也更多了。李忠民那边,绝对不会坐视你坐大。还有,这些找你的人里,鱼龙混杂,有些是真心求教,有些可能就是糖衣炮弹,或者别有用心。你要擦亮眼睛,把握好分寸。”
“我明白,院长。”林杰点点头。他想起今天接到那几个器械商的电话,对方言语间的试探和诱惑,他听得清清楚楚。
晚上十点多,林杰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他洗了把脸,看着镜中自己略带憔悴但眼神依旧清亮的脸。
手机又响了。他看了一眼,是个北京的固定电话,号码有些眼熟。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喂,林杰吗?我是梁启华。”电话那头传来梁院士洪亮的声音。
“梁院士!您好!”林杰立刻振作精神。
“没打扰你休息吧?听说你回去后,电话被打爆了?”梁院士笑道。
“还好,能应付。”林杰不想让老师担心。
“嗯,刚开始都这样。这说明你的工作有价值,大家认可你。”梁院士语气欣慰,随即变得严肃,“不过,找你的,恐怕不都是好事。我听到点风声,有些人对规范里的某些条款有意见,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或者想从你这里打开缺口。你要有心理准备。”
林杰眼神一凝:“谢谢梁院士提醒,我会注意的。”
“另外,征求意见阶段很快要结束了,后续还有修改和定稿的工作。你这边省医的工作如果走不开,我可以跟周海峰打招呼……”
“不用,梁院士。”林杰立刻说道,“省医这边我能协调好。国家规范的事情是大事,我随时听候调遣。”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早点休息,后面还有硬仗要打。”
挂了电话,林杰走到窗边,看着省城寂静的夜景。
电话依旧安静不下来,屏幕上又跳出几个未接来电和微信好友申请。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相对单纯的工作状态了。
他站在了聚光灯下,享受着荣誉和关注,也必然要承受随之而来的明枪暗箭。
他拿起手机,找到苏琳的微信,发了一条信息:
“琳琳,我好像……真的成了名人了。”
苏琳很快回复,带着一个俏皮的表情:“恭喜林专家!不过,名人也得按时吃饭睡觉哦!”
看着苏琳的信息,林杰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而此刻,在省卫生厅长办公室,李忠民看着秘书整理上来的、关于林杰近期收到大量全国性邀请和咨询的报告,脸色十分阴沉。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犹豫了片刻,又放了回去。
他得换个方式,会一会这位新晋的“国家专家”了。
名声鹊起?我倒要看看,你这名声,能护你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