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落座,戴维看着手中的名片,率先开口:“张总在米国收购克莱斯勒大厦、拿下特普地产股权的操作,我们都有所耳闻。
不知道接下来,铸梦基金对欧洲市场,是否有具体的规划?”
张伟豪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欧洲资本大佬,语气沉稳地开口:
“之前我和保尔森财长聊过,尽管眼下金融风暴还在持续,但我依旧看好米国,以及整个西方市场的长期潜力。
后续铸梦基金不仅会维持现有投资规模,还会加大相关业务的投入,尤其是实体领域。
如果各位手里有优质的实体项目,比如制造业、高端农业或者基础设施,我们完全可以一起合作,共享收益。”
这话一出,客厅里瞬间安静了几秒。戴维?罗斯柴尔德指尖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眼底闪过思索;
富兰克端着酒杯的动作顿了顿,若有所思地看向张伟豪;
安海斯和戴尔比斯的代表也交换了个眼神。
显然,张伟豪 “侧重实体、寻求合作” 的表态,正好戳中了他们当下的需求。
此刻西方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资本都在寻找 “抗风险的出口”,而实体业务恰好是相对稳健的选择。
只是碍于场合特殊,几人虽有合作意向,却都没立刻接话 。
毕竟这场夜宴更像 “圈层破冰”,具体的合作细节,还需后续私下深入洽谈。
短暂的沉默后,弗朗索瓦率先打破僵局,笑着举起酒杯:“说起来,张总这次在次贷危机里的操作,才是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从做空次贷、两房,到抄底优质地产,每一步都踩得又准又狠,我们在欧洲都听说了不少细节。”
这话瞬间勾起了其他人的兴趣。富兰克立刻接话:
“是啊,我还让银行的投资部门研究过铸梦的做空策略,发现你们总能提前预判市场波动,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张伟豪笑了笑,当然不能说自己 “重生预判” ,只用 “数据分析 + 市场逻辑” 打太极: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我们团队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做了深度拆解,再结合宏观经济数据,提前预判了风险爆发的节点。
戴维?罗斯柴尔德却不置可否,眼神锐利地看着他:
“‘捡低估资产’说起来简单,但能在风暴最烈的时候敢出手、敢重仓,这份魄力可不多见。
尤其是收购克莱斯勒大厦,看似是‘面子工程’,实则是在向市场释放信心。
这步棋,下得很高明。”
张伟豪心里暗自佩服老狐狸的眼光,表面却依旧谦虚:“罗斯柴尔德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个投资人该做的判断。
而且铸梦能有今天的操作空间,也离不开市场给的机会。
若不是这场危机,我们也没机会接触到这么多优质资源,说到底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
接下来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次贷危机的复盘展开。
几人从雷曼破产的连锁反应,聊到欧洲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再到实体产业的未来机遇,偶尔也会询问张伟豪对某一领域的看法。
张伟豪始终保持着 “不卑不亢、点到即止” 的态度,既展现了对市场的洞察力,又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核心布局,让几位大佬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夜色渐深,水晶吊灯的光芒依旧璀璨。
张伟豪知道,这场看似随意的聊天,早已在他与欧洲顶层资本之间搭建起了 “合作的桥梁”。
他的表态让对方看到了合作价值,而他对危机操作的复盘,则让对方认可了他的专业能力。
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这些 “口头意向”,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张伟豪端起香槟,轻轻晃动着杯中的酒液,心里清楚:这场看似简单的名片交换,早已悄然开启了与欧洲顶层资本对话的大门。
而他那张低调的黑色烫金名片,不过是这场对话的 “敲门砖”—— 真正的合作契机,才刚刚开始。
显然,铸梦基金在米国的一系列抄底操作,早已传入欧洲资本圈,而自己,如今已成了他们眼中 “值得结交的新力量”。
能与这些欧洲顶层玩家同席,往后铸梦基金布局欧洲市场,无疑会少走许多弯路。
眼看张伟豪与戴维等人的寒暄渐入尾声,弗朗索瓦笑着走上前,自然地揽住他的肩膀,半拉半引地将他带向另一桌:
“走,带你认识些不一样的朋友,总跟那帮老古董待着,小心你身上也沾满腐朽味儿, 你本来就比同龄人沉稳,可别真把自己熬成‘小老头’。”
张伟豪脚步微顿,心里暗自了然 。
原来这就是顶级圈层的 “隐性划分”,即便在同一场夜宴里,也会依着资历、领域甚至年龄,悄然形成不同的交流圈子,且毫不避讳这种 “分流”。
顺着弗朗索瓦的指引望去,另一桌果然坐着几位身着正装的中青年,年纪多在三十岁上下,少了几分戴维等人的老派庄重,眉宇间透着新兴领域的锐利与活力。
“给大家介绍下,” 弗朗索瓦拍了拍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语气带着调侃又不失郑重,
“这位就是最近在华尔街掀起风浪的‘东方镰刀’—— 铸梦对空基金的创始人,张伟豪张先生。次贷危机里做空雷曼、抄底克莱斯勒大厦,都是他的手笔。
话音刚落,桌上几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主动起身伸手,有人则在低声交流着 “铸梦基金” 的名字。
而张伟豪的目光,却第一时间落在了人群中一个穿着简约灰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身上。
那张略显青涩却带着专注神情的脸,他再熟悉不过:正是脸书的创始人,扎克。
上一世只在新闻和纪录片里见过的 “社交巨头”,此刻就坐在不远处,还在拿着手机在键盘上敲打着,显然还在琢磨着产品相关的事。
张伟豪心里微微一动:没想到爱尔威的夜宴,不仅汇聚了罗斯柴尔德这样的老牌资本,还藏着扎克伯格这样的未来科技新贵。
“张总,久仰大名。” 扎克伯格率先站起身,主动伸出手,语气带着技术创业者特有的直接,
“我关注过铸梦在资本市场的操作,尤其是对市场趋势的预判,非常精准。”
张伟豪与他轻轻握手,指尖触到对方略显冰凉的手指,笑着回应:“扎克先生才是真正的创新者,
脸书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这种对行业的颠覆力,比资本操作更有价值。”
他这话并非客套, 此刻的脸书虽已在年轻群体中崭露头角,但尚未完全开启商业化之路,扎克伯格也远未达到后世 “科技巨头掌舵人” 的地位。
能在这个阶段认出他,并点出脸书的核心价值,显然让扎克伯格有些意外,眼里的疏离少了几分,多了几分认同:“张总对互联网行业也有关注?”
“当然,” 张伟豪点头,目光扫过桌上其他几人。
有硅谷的早期投资人,有新能源领域的创业者,还有专注于生物医药的研发者,
“未来的机会,一半在传统实体的升级,一半在新兴领域的突破。
铸梦基金不仅关注金融和地产,也在寻找优质的科技项目。”
弗朗索瓦在一旁笑着补充:“我就说你们能聊到一块儿吧?
张总眼光独到,你们这些搞创新的,正好可以跟他多交流交流 ,说不定能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一时间,桌上的气氛热闹起来。
扎克伯格开始主动聊起脸书的用户增长数据,硅谷投资人则分享着最新的技术趋势,
张伟豪偶尔插话,既能精准点出项目的核心优势,也能提出切实的资源支持方向,
很快便融入了这个 “年轻圈层”。
张伟豪暗自庆幸弗朗索瓦的引荐。
与戴维等老牌资本的交流,是为了打通欧洲金融的 “人脉通道”;而与扎克伯格等新兴力量的接触,则是为了抢占未来科技的 “布局先机”。
一场夜宴,两场交流,看似随意的圈层流转,实则为铸梦基金的全球布局,埋下了两颗关键的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