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深关于“血脉密码”的暗示,如同在苏晚晴脑海中点燃了一簇幽蓝的火焰,既带来了指引,也灼烧着她的理智。她不再将调查局限于冰冷的文件,而是开始回忆,努力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那些被时光模糊的记忆碎片中,寻找父亲可能留下的、不同寻常的“痕迹”。
父亲苏正宏在她印象中,始终是忙碌而威严的,但偶尔,在难得的家庭时光里,他会流露出对科技近乎痴迷的一面。他书房的藏书并非全是商业管理,更多的是关于宇宙学、神经科学、以及早期人工智能理论的着作。她记得,自己十二三岁时,父亲曾送给她一个极其精巧的、看似是装饰品的八音盒,盒盖上雕刻着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说:“晚晴,记住,真正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需要智慧和勇气才能找到。”
当时她只当是父亲激励她努力学习的寻常话语,如今回想起来,那八音盒,那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以及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难道都是有意为之?
那个八音盒,在她成年离家后,便被收纳在老宅阁楼的旧物箱里。苏晚晴立刻动身返回老宅,在积满灰尘的箱笼中,她找到了那个依旧光洁如新的八音盒。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熟悉的、略显单调的旋律流淌而出。她仔细检查着八音盒的每一个细节——木质纹理、金属发条、内部的音筒与拨片……似乎并无异常。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指尖在盒盖内侧普罗米修斯浮雕的火焰部分,触摸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周围木质的光滑感。
借助高倍放大镜和特殊角度的光线,她发现那簇火焰的轮廓,是由无数个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微小凹点组成!这绝非普通的雕刻工艺!
她立刻将八音盒带回实验室,使用高精度3d扫描仪对这些凹点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凹点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组极其复杂的、非标准的二进制编码序列!
这组二进制序列,显然是一个密钥。但它用来开启什么?
苏晚晴将密钥输入电脑,尝试与她已知的所有苏氏系统、父亲可能使用的加密文件进行匹配,皆告失败。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她猛然想起了那份“普罗米修斯前瞻研究基金”的投资协议!协议的编号,似乎与这组二进制序列的某一段落存在某种结构上的呼应!
她立刻调出协议电子版,将二进制序列作为解密密钥,尝试对协议附件中一个此前被忽略的、经过加密的附录文件进行解密。
进度条缓慢推进,最终,解密成功!
附录文件的内容展现在她面前,并非技术图纸或财务数据,而是一份简短的、手写体的研究笔记扫描件,署名正是苏正宏。笔记记录了他对“普罗米修斯”基金核心研究方向的观察与思考,其关键词令苏晚晴屏住了呼吸——“环境自适应认知阈值的非线性模型”、“基于生物电信号反馈的潜意识引导可能性”、“技术伦理的绝对边界”……
笔记的最后一段,笔迹略显潦草,仿佛是在某种紧迫状态下写就:
“……‘火种’并非工具,而是镜子。它映照人心之欲,放大意志之力。得其形易,控其神难。若心术不正,必遭反噬。我将关键‘约束’藏于‘序曲’之内,非至纯至坚之心志,不可启用,亦不可得见。盼后来者慎之,重之。”
“序曲”?苏晚晴目光再次落回那个八音盒。八音盒所演奏的,不正是一段简单的序曲吗?难道“约束”就藏在这段音乐里?父亲所谓的“至纯至坚之心志”,又是指什么?
这份来自二十多年前的父亲手记,如同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真相的大门。她终于明白,“光年计划”所探索的方向,与父亲早年接触的“普罗米修斯”基金的研究,在核心理念上一脉相承,甚至可能,“光年计划”的某些底层构想,就源于父亲当年的思考与警示。
“火种”指的是一种强大的、能够与环境甚至人类认知深度交互的核心技术。而父亲,早已预见到了其巨大的潜力与风险,并提前设下了“约束”。这“约束”,很可能就是对抗林薇薇手中那件“礼物”,乃至应对“诺亚生命”所追求的那种无节制技术的关键!
文先生调查父亲过往的目的,昭然若揭——他们不仅在寻找技术遗产,更想找到并解除这个“约束”!
周慕深引导她发现这一切,目的依旧成谜。是为了让她掌握对抗敌人的武器?还是想借她之手,找到并利用这“火种”与“约束”?
苏晚晴看着屏幕上父亲那苍劲而充满告诫的笔迹,感受着手中八音盒冰凉的触感。
她继承了这份沉重的遗产,也继承了守护它的责任。
“约束”就在“序曲”之中。她必须在自己、或者值得绝对信任的人之中,找到那个符合父亲所说的“至纯至坚之心志”的存在,才能解开最后的谜题,掌握那决定胜负的力量。
时间愈发紧迫。
她手握“普罗米修斯之钥”,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下一步,该如何转动这把钥匙,才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也不会让自己……被这“火种”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