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0 日的晨光比前一天更柔和,我六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 —— 心里装着八百米决赛的事,连梦里都是跑道上的场景。洗漱时对着镜子拉伸,活动僵硬的腿部肌肉,昨天预赛的酸痛还没完全消退,轻轻按一下大腿,还是会隐隐作痛。换上干净的运动服,把 “801” 的决赛号码布别在胸前,指尖碰到号码布上的褶皱,突然想起去年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时的紧张,只是今年的紧张里,多了几分对团队的责任。
走到操场时,小周和小郑已经在布置拔河决赛的场地了。他们把拔河绳牢牢固定在两侧的桩子上,绳子中间系着的红布条在晨光中晃悠,旁边还摆好了加油用的啦啦队花球 —— 那是小吴昨天特意从艺术院借来的。“凡哥,你来得正好!” 小周看见我,举着手里的哨子晃了晃,“裁判长刚说,拔河决赛八点准时开始,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咱们得赶紧通知各院系队伍。”
我赶紧掏出手机,在运动会工作群里发通知,又给几个院系的体育部长私发消息确认。刚发完,李阳就扛着一箱矿泉水过来了,额头上渗着薄汗:“刚去器材室检查了决赛用的计时器和秒表,都没问题。对了,你等会儿比赛,检录那边我让小孙多盯着点,你安心热身。” 我点点头 —— 有这群伙伴兜底,我才能放心去拼这场决赛。
七点半,各院系的拔河队伍陆续进场。理工院的队员穿着统一的蓝色运动服,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瓶功能饮料,正在互相按摩肩膀;艺术院的队伍则更热闹,女生们举着 “艺术艺术,勇夺第一” 的牌子,男生们则在做拉伸,个个摩拳擦掌。小孙带着引导员,把队伍领到指定位置,反复确认比赛规则:“三局两胜,脚下不能踩线,绳子过线就算赢,明白吗?” 两边队员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斗志。
八点整,拔河决赛正式开始。随着裁判的哨声响起,两边队员瞬间往后倒,拔河绳中间的红布条在原地来回拉扯。理工院的队员力气大,刚开始就占了上风,红布条慢慢往他们那边移;艺术院的队员也不甘示弱,女生们在旁边大声喊 “加油”,男生们咬紧牙关,脸憋得通红,硬生生把红布条又拉了回来。我站在旁边,拿着相机记录比赛,镜头里的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 —— 有的队员鞋底磨得蹭蹭响,有的队员手被绳子勒得发红,却没人松手。
“加油!加油!” 看台上的观众也跟着喊,声音震得操场都在晃。最后十秒,理工院突然发力,红布条一下子过了线,裁判吹响了哨子。理工院的队员们欢呼着抱在一起,艺术院的队员虽然失落,却也走过去和他们握手:“你们厉害,明年我们再来!” 我放下相机,心里满是感慨 —— 这就是运动会最动人的地方,有输赢,却没有真正的失败者。
九点半,我开始热身。小吴拿着毛巾过来,帮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凡哥,别太紧张,就跟昨天预赛一样,按自己的节奏跑就行。我们都在终点线等你,还给你准备了惊喜。” 我笑着问 “什么惊喜”,她却神秘地摇摇头:“等你跑下来就知道了。” 逼哥、小胖和小林子也来了,小胖手里拿着一个喇叭,笑着说:“张凡,等会儿我们用喇叭喊你名字,保证让你动力满满!” 小林子则举着相机,调试着镜头:“我找了个最佳位置,肯定能把你冲线的瞬间拍得特别帅。”
十点十分,男子八百米决赛开始检录。我站在检录处,看着其他七位选手 —— 有昨天预赛第一的理工院男生,他正活动着手臂,眼神里满是自信;还有艺术院的选手,戴着耳机,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热身。我深吸一口气,跟着大家做高抬腿,膝盖尽量往上抬,感受腿部肌肉的发力,心里默默规划着战术:前两圈跟住大部队,最后一百米再冲刺。
十点半,决赛正式开始。我站在第四道,做好起跑姿势,耳边是观众的欢呼声和喇叭里的加油声。发令枪响的瞬间,所有选手都冲了出去。理工院的男生一马当先,很快就跑到了第一名的位置;我则跟在第二梯队,保持着第四名的位置,慢慢调整呼吸,尽量让节奏平稳。第一圈下来,我的呼吸已经有些急促,额头上的汗滴在跑道上,瞬间就被晒干了。
跑到第二圈时,艺术院的选手突然加速,超过了我,跑到了第三名的位置。我赶紧加快脚步,跟在他后面,不敢被拉开距离。就在这时,我听见跑道旁传来熟悉的声音 —— 是逼哥用喇叭喊我的名字:“张凡!加油!快超过去!” 紧接着是小周和新干事们的声音:“凡哥!冲啊!” 我咬了咬牙,摆动着手臂,加快了步伐,慢慢拉近了和艺术院选手的距离。
最后一百米,我的体力已经快到极限了,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喉咙里也像有火在烧。理工院的男生还在第一名的位置,离我有大概十米的距离;第二名是外语院的选手,我离他还有五米。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见终点线旁的小吴和新干事们 —— 他们举着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 “张凡,你是最棒的!”,牌子旁边还挂着昨天预赛时的照片。
我心里一热,突然有了力气。我咬紧牙关,摆动着手臂,脚步迈得更大,慢慢超过了艺术院的选手,跑到了第三名的位置。离终点还有五十米时,我又加快了速度,想追上第二名的外语院选手,可他也在加速,我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着两米。冲过终点线的瞬间,我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小周和小吴赶紧跑过来,递上矿泉水和毛巾,小吴笑着说:“凡哥,第三名!太棒了!这就是我给你的惊喜 —— 那个牌子是我们昨天晚上连夜做的!” 我接过矿泉水,喝了一口,冰凉的水顺着喉咙往下滑,才觉得舒服点。逼哥和小胖也跑过来,小胖拍着我的肩膀说:“张凡,你太厉害了!最后一百米冲得太猛了!” 小林子则拿着相机,递过来看:“你看,这张照片拍得特别好,你冲线时的表情特别帅。”
裁判走过来,笑着说:“张凡,不错啊!最后一百米的冲刺很精彩,第三名的成绩也很好了。”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成就感 —— 虽然没拿到第一名,但这个第三名,比去年的第一名更让我开心,因为它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这一年成长的见证。
下午三点,运动会闭幕式开始。校领导站在主席台上,总结着这两天的比赛:“这次运动会,不仅有激烈的竞争,更有团结和坚持,每个运动员都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每个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随后是颁奖环节,我走上领奖台,接过第三名的奖牌和证书,奖牌挂在脖子上,沉甸甸的,却很温暖。台下的小周和新干事们使劲鼓掌,逼哥和小胖则用喇叭喊着我的名字,声音里满是骄傲。
下午四点,闭幕式结束。我们二十个人留在操场上,开始收拾所有的东西 —— 把拔河绳、接力赛的布条、宣传牌和横幅都收起来,把散落的垃圾捡干净,把运动器材放回器材室。小孙拿着成绩表,笑着说:“这次运动会圆满成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校领导还特意表扬了咱们体育部,说咱们组织得特别好。” 小吴则拿出相机,翻着这两天拍的照片:“你看这张,拔河决赛时理工院队员的表情;还有这张,你冲线时的样子,都特别有纪念意义。”
收拾完操场,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我们二十个人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吃着李阳买的雪糕,聊着这两天的趣事。小周说:“明年我也要参加八百米比赛,争取像凡哥一样拿名次。” 小吴则说:“明年我要设计更好看的海报,让更多的人来参加运动会。” 李阳看着我们,笑着说:“明年的运动会,就靠你们了。今年大家都辛苦了,国庆节好好休息,开学后咱们再做总结。”
回到宿舍,我把奖牌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上这两天拍的照片。妈妈发来微信,问我比赛怎么样,我赶紧拍了张奖牌的照片发过去,妈妈回复:“儿子真棒!今年国庆节还回家吗?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我笑着回复:“应该是不回去了,没有抢到来回得车票,所以我打算去做点兼职然后玩几天。”
大学的生活有针对性得写不会水文写日常天天得事情,从大二下学期一直到实习会有一个不一样得情节发展,一直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会波动很大,一直到因为一件事有了躺平得资本以后开始回归了主题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