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最后一周,空气变得愈发温暖湿润,阳光明亮却不炙人,正是春夏之交最宜人的时节。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挂在廊架上,随风轻摇,散发出甜丝丝的香气。黑板旁边的日历上,“五一国际劳动节”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红旗。
周一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前,脸上带着鼓舞人心的笑容:“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这是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的节日。为了让我们学习的环境更加整洁美丽,也为了让大家亲身体验劳动的意义,我们班决定,在节前开展一次彻底的‘教室美化大扫除’活动!”
这个消息让教室里响起一阵兴奋的嗡嗡声。李老师开始分配任务:有的小组负责擦拭窗户和窗台,有的负责整理图书角和卫生角,有的负责清扫地面和拖地,有的负责给教室里的绿植浇水、擦拭叶片。任务清单被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劳动最光荣!”李老师强调,“每一个角落的整洁,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我们班的‘大家庭’焕然一新!”
季晨熙和周小雨、李小虎分到了一组,负责擦拭靠走廊那一排窗户的玻璃和窗框。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干净的抹布和小水桶。活动开始,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撸起袖子,接水的接水,搬凳子的搬凳子,干得热火朝天。
季晨熙负责清洗抹布和传递。他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抹布在水桶里仔细搓洗,拧得半干,再递给站在凳子上的周小雨。周小雨个子小,擦高处的玻璃有些吃力,踮着脚尖,小脸憋得通红。李小虎看见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扫把,跑过去说:“周小雨,你下来,我个子高,我来擦上面!你擦下面吧!” 周小雨感激地点点头,两人交换了位置,配合顿时顺畅了许多。
季晨熙看着他们默契的合作,又看看周围:有的同学仔细地擦拭着讲台的边边角角,连粉笔槽都不放过;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把图书角的书按大小分类摆好;还有的同学蹲在地上,用小铲子仔细刮掉地上不知何时粘上的口香糖残迹……虽然大家忙得鼻尖冒汗,胳膊酸疼,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和一丝自豪的神情。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湿漉漉的抹布,又抬头看了看那扇被擦拭得越来越明亮的玻璃窗。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毫无阻碍地照进教室,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中的尘埃在光柱里清晰可见,却又被很快清扫干净。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心中升起:原来,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让身边的环境发生这么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份改变,虽然琐碎,却让人心里这么踏实、这么亮堂。
他想起爸爸。爸爸的工作,是不是也是一种更伟大、更艰辛的“大扫除”和“守护”?爸爸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就像同学们打扫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灰尘和隐患,让更多的人能在明亮、安全、整洁的“大家”里安心地生活、学习。爸爸的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却支撑着千千万万个像他们教室这样的小小空间的安宁。
想到这里,他拧干抹布的动作更加卖力了。他不再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带着一种新的理解去投入。他甚至注意到窗框轨道里积累的灰尘,向李老师要来了旧牙刷,一点点仔细地刷干净。
大扫除结束后,教室焕然一新。玻璃窗明几净,桌椅排列整齐,地板光可鉴人,绿植的叶子翠绿欲滴。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都开心地笑了。李老师给每个参与劳动的同学发了一枚红色的小小五角星贴纸,贴在额头上,作为“劳动小能手”的奖励。
“同学们,你们看!”李老师指着明亮的教室,“这就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也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为我们自己鼓掌!”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放学路上,季晨熙额头上贴着那颗小红星,心情格外愉快。他帮楚颜提着从超市买的、略显沉重的购物袋,虽然小手被勒出了红印,但他坚持要自己提。
“妈妈,”他仰起脸,额上的小红星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今天我们班大扫除了!我把窗户擦得可亮了!李老师还表扬我了!”
“真棒!宝贝是劳动小能手了!”楚颜笑着夸赞。
“妈妈,爸爸的工作,”季晨熙认真地问,“是不是也是一种……特别特别大的‘大扫除’和‘守护’?让我们的国家干干净净、平平安安的?”
楚颜心中一动,蹲下身,平视着儿子清澈的眼睛,郑重地点点头:“是的,宝贝。爸爸的工作,是最高尚、最光荣的劳动。他守护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大教室’,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家里、在学校的教室里,安心地生活、学习。爸爸是了不起的守护者。”
晚上,季晨熙在成长记录本上,画了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窗户上映出蓝天白云。在教室外面,他画了一个小小的、穿着军装的身影,正站在高高的地方,守护着这片宁静。在画的旁边,他工工整整地写道:
**【今天学校大扫除,我认真擦了玻璃。】_
**【劳动很累,但看到教室变干净,心里很高兴。】
**【李老师说劳动光荣。】
**【我想,爸爸的劳动更光荣。】
**【他守护着我们的国家,这个最大的“家”。】
**【我在教室里劳动,爸爸在远方劳动。】
【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通过这次集体劳动,季晨熙对“劳动”和“责任”有了更具体、更崇高的理解。他将班级的值日与父亲的戍边联系了起来,体会到了不同岗位上的付出都有着共同的意义——让共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那枚“平安方向牌”贴在胸口,仿佛也染上了劳动的光荣色泽,提醒他,无论是擦亮一扇窗,还是守护一座城,只要尽职尽责,便都闪耀着同样的价值。春末的晚风温柔,孩子心中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如同被擦亮的玻璃,愈发清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