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带着记忆穿越也相当于自己的金手指了,很多事情都能提前预知。
虽然没有小说中所谓系统的金手指,但他已经很满足了,知足者常乐嘛!
“奴才遵旨,这就给伍秉钧写信,不过伍秉鉴能不能来,奴才就做不了主了”。
“这怎么话来说”?
难道还有变故不成?就算和珅如今已被撤职为七品官,但所承皇恩依旧不逊色以往啊?
伍秉鉴如果将来能成为大清首富,那他的消息渠道应该早就已经传到其耳朵了啊?应该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个伍秉鉴脾气有些倔,只因这几年伍秉钧的身体每况愈下,寻了很多中医都没有效果。在这节骨眼上,他恐怕不会离开广州前来京城”。
伍秉鉴与其兄长伍秉钧的关系非常好,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他自就非常尊敬与爱戴兄长。
京城来回一趟至少也得两三个月的光景,以伍秉鉴的秉性,再加上其兄长的身体状态,他怕到时候来不及见兄长最后一面。
“伍秉钧后年才去世,如今还早呢”!
“皇上是怎么知道的”?
和珅闻言惊讶地看着嘉庆帝,皇上连伍秉钧的面都没见过,就能预知他的未来?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糟糕!嘉庆帝这才发现自己方才说漏嘴了,这种未卜先知的说法说出来也没人信吧?
虽然古代封建迷信,相信鬼神之说,但那是相对而言。就拿和珅来说,这种说法就完全站不住脚。
“咳咳,朕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可转念一想,不对啊!历史上关于伍秉钧的死亡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在明年,也就是嘉庆五年时。伍秉钧因被当地官员诬陷,被迫卷入一桩走私案。
后世有记载称,这桩案子是朝廷官员栽赃陷害行商的冤案,但行商无处申诉。
伍秉钧足足交完几万两白银后便一病不起,仅仅一年后便英年早逝,有说法认为他是因此事被气死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伍秉钧感染了时疫,从此便卧床不起,年仅三十岁便撒手人寰。
众说纷纭,可不管怎样,这伍家兄弟两个可是经商的奇才。若能治好伍秉钧的病,让他们兄弟两个为朝廷效力,那以后对外贸易也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想到这里,嘉庆帝心中顿时有了计划。他找出文房四宝后,拿起毛笔便开始写。
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后,再用玉玺在上面盖上印章,随后递给和珅。
“这是朕亲自给伍秉鉴兄弟两个写的文书,和爱卿你一会儿也写一份。然后让富察松毓带着汪必昌、意大利传教士德天赐以及粘杆处的兄弟去一趟广州,伍秉钧的命朕救定了”!
这可是关乎大清工商业开端是否能一帆风顺的关键,若那两兄弟能为他所用,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是!奴才这就去写”!
虽不明白皇上为何会对伍家兄弟两个如此看重,但既然有吩咐,和珅自然无有不从!
“回来”!
“皇上还有何吩咐”?
“回去时候顺便去一趟雍亲王府,让富察松毓来一趟养心殿!再传召德天赐一同过来”!
如今距离和珅海外出使的日子越来越近,德天赐教导使团成员的知识也学的差不多了。
现在他刚好得空,可以随富察松毓去一趟广州。汪必昌到时候也会一同前往,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但如果中西医结合起来,效果想必会更好一些!
“奴才遵命!皇上还有什么吩咐吗”?
临走之前,和珅不放心地又出言询问了一声,生怕皇上等会儿又叫住他。
“没了,和爱卿忙去吧”!
“嗻”!
……
雍亲王府
“大哥加油,大哥必胜”!
“二哥加油!二哥必胜”!
王府内,上官鼎此时正与张魁在演武场角逐,两人旗鼓相当,彼此之间不分胜负。
上官鼎温文尔雅,看上去是个文弱的书生,可他一手出神入化的太极功夫让他即使在面对孔武有力的张魁也能从容应对。
靠的就是他的四两拨千斤,当初他就是因为比武战胜张魁,才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甘心认他做大哥。
“魁弟,有长进啊?懂得如何对付为兄的太极了”。
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哪怕对方力气再大,都能借力用力,然后出奇制胜!
“那是!小弟都和大哥切磋这么多年了,就算对方是朽木,也总会开窍的吧”?
听到上官鼎夸赞自己,张魁的嘴角压都压不住,自己终于有一天可以在大哥面前扬眉吐气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再这样下去,为兄大哥这个位置很快就要退位让贤了”!
能被自己的兄弟超越,上官鼎并没有嫉妒,反而为张魁感到高兴。他们之间的感情,那可是同生死,共患难过的!
“大哥,就算小弟武力超过你,你也终生是我张魁的大哥。谁要敢不服,小弟第一个不答应”!
上官鼎对他有多次的救命之恩,他心甘情愿认其为大哥,不是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
“就是啊,大哥,张魁说的对!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哥!小弟虽半路加入,但我对大哥你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
富察松毓知道,张魁方才说这句话,更多地是暗指自己。因为在众多兄弟当中,如今只有自己担任了粘杆处的统领,同时还是禁卫军统领,权力不可谓不大。
而上官鼎他们现在都在自己麾下效力,平时虽嘴上不说,可心底里肯定会担心自己会凭借手中权力压他们一头。
虽说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可往后的发展,谁知道呢?这么多天过去,连个官职也不给大哥封一个,难道不是区别对待吗?还是说皇上其实内心压根看不起他们江湖出身?
“你最好说到做到!皇上如今器重于你,为何不给大哥讨一个官职?这件事情你最好给出兄弟们一个解释,不然也别怪我们会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