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在卡尔与威廉二人眼中的重要性是截然不同的
对卡尔来说,维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的目的便是保卫国土,维持皇权与社会秩序,原因无他,奥地利已经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大国了,并且其扩张空间已经有限,作为皇帝,奥地利不好在帝国境内扩张
而向外看,南边是西班牙与法兰西正争得眼红脖子粗的势力错综复杂的意大利,贸然插手很容易将国家拖入泥潭;东南是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能维持住双方的稳定,卡尔就已经烧高香了,更别提主动招惹了;东北是波兰广袤平原,就算现在波兰衰弱了,但依旧是东欧大国,再说了,打下了波兰又能怎么样,全境的平原,打的下来,防守的成本足以拖垮奥地利;而帝国西侧,自不必说,法国,如今的欧陆最强国;
没有很好的扩张方向,和目标,对于卡尔来说,与其维持巨大数量的军队,不如保持两万人上下的编制,把国内的绝大多数资源投入国内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奥地利是大国,能把本国广袤的国土给利用好了,其潜力无限巨大。
因此,对于卡尔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来说,军事是要排在经济,政府建设,外交之后的,能用外交和钱解决的事就尽量不要打仗,这是卡尔一直以来执政的心得。
————————
而对于威廉来说,对于威廉的普鲁士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普鲁士王国的前身是勃兰登堡,勃兰登堡五六十年前的国家状况,说句不好听的,苟活罢了,所处的地方是整个帝国资源贫瘠的东北角,矿产稀少,粮食不足,贸易也就能蹭点边角料;
现如今,普鲁士王国能发育起来,靠的就是一条——扩张
自己的土地不好,自己这边没有钱,那就抢夺邻国的土地,邻国的财富,而对国内,也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统合国家全部力量才能跟周围的大国掰掰手腕,只有这样,勃兰登堡才有机会,试问,如果威廉不敢强硬的剿灭强盗贵族,不敢进攻波兰,不敢赌上国家的命运,焉有现在普鲁士的繁荣?
军事力量是普鲁士的立国之本,因此,哪怕让威廉拿出八成国家收入充作军费,威廉都能干得出来,二人观念的差异是来自于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奥地利作为已经坐拥众多土地的大国,更关注国内的发展,国内的官员贵族也更倾向于保守;而普鲁士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对土地拥有近乎狂热的扩张欲,新兴的容克贵族发了疯似的请战,想要发动更多地战争,获取战功
………………………………
时间回到现在,卡尔的一声惊呼,让威廉更加得意
“啧啧啧啧,卡尔,还是见识少了吧,这就是普鲁士,精实,团结,高效,而且,军人听命令,有能力,这些人当本王的下属,本王用的也舒服,不是吗?你看看你维也纳那些文官,遇到点事就互相扯皮,贪腐,结党营私,要我说,全都杀了,哪有那么多屁话,杀干净,朝野一片清新。”
威廉那是越说越欢,越说嘴上越没个把门的,卡尔越听越烦,直接打断道:“行了行了,说你两句反过来还越叫越狂了,维也纳的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算了,现在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看也看完了,咱们回去吧”
“奥…………”看到卡尔有些烦躁,威廉也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对维也纳的多嘴,也就不再反驳,闭上嘴跟着卡尔重新上了马车。
…………………………
不过虽说卡尔对威廉的多嘴有点不满,但能看到如今普鲁士的强盛,他作为半个勃兰登堡人,也是由衷的表示欣慰。
甚至于如今普鲁士上下的团结氛围和整个国家那昂扬向上的朝气,反过来倒让卡尔这个统领一个帝国的皇帝有些羡慕。
奥地利是一艘大船,整体看上去让人震撼,令人闻之生畏,但只有卡尔这个船长知道,船体上有多少小补丁,小漏洞,而卡尔所能做的,便是尽力的去填补漏洞,让这艘本就足够大的船继续安全无恙的航行下去,其他船员,虽说都尊重他这位船长,但却没有一个能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忧他之所忧,想他之所想。
而普鲁士则是一艘小船,威廉是他的船长,船虽不大,但船体完好坚固,船上也有一所跟船长同患难共方向的船员,可以预见,普鲁士的小船绝对会越做越大。
检阅过队伍,卡尔也没了别的事情,同时,为了不给现在治安压力爆棚的柏林再添麻烦,卡尔便一直在柏林宫中等待着阅兵式那一天到来
…………………………
最终,在万众期待与卡尔的耐心等待下,1680年9月7日
阅兵式开始了
当天前来观礼的众多市民纷纷站在城市大道旁争着伸头张望着,他们看向中央广场搭建的检阅阅兵的高台,上面站满了他们平时见到见不到的大人物
波兰大将 扬·索别斯基
瑞典国王顾问 芒努斯·加布里埃尔·德拉加尔迪
丹麦首相 波德尔·格里芬费尔特
俄国首相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利岑公爵
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
法兰西财务大臣 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
英国托利党温和派领袖 丹尼尔·芬奇
英国国王的弟弟 詹姆斯
奥地利首相 约翰·保罗·霍克
普鲁士内务大臣 奥托·冯·舍伦贝格
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卡尔·布莱·冯·哈布斯堡
除了这些大国重臣外,帝国境内的各大邦国的公爵,大贵族也都纷纷前来
只不过在这些大佬面前,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尊贵身份便失去了光辉
一座不大的高台,也就一百多平,此刻却成为了全欧洲最有含金量的一块地方
谁能在这个场合出个名,被他们其中的某个人看上,那简直就跟一步登天没什么两样。
当施韦林客串的主持人将这么一长串名字及其身份报出来后
整个柏林沸腾了,无数的年轻人摩拳擦掌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一时间整个阅兵式现场的氛围更加的火热起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