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九,第四个作坊终于完工了。
家丰带着人把制糖用的漏斗、材料,还有一口新铁锅搬了进去。看着这口新铁锅,家丰忍不住叹气 —— 还是铸铁的。他暗自决定,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找李铁匠一趟,问问能不能锻造铁锅。
上次去李铁匠家,他给了铁板煎的图纸,没多久李铁匠就打造了出来,难度不算大,最后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两块。
制糖用的山楂等材料占用空间不大,所以家丰决定,先把冰糖葫芦和白糖的制作都放在这个新工坊里。
聚集好帮忙盖作坊的人,家丰走上前,像往常一样讲话:“各位乡亲,咱们的制糖坊今天正式完工了!大家的工钱都算好了,一会去我爷爷那里领,跟以前一样,一分不少。”
“咱们这五星制糖坊,先招三个人干活,管事还是暂时由我娘李秀兰来当。我知道有些人担心,说以后没活干、没钱挣 —— 大家放心,现在干活的人里,很多都不是最初盖作坊的人了:有的进了其他作坊做工,有的参加了乡民团,所以我们补充了不少人手,后续不会缺活。”
他顿了顿,继续说:“大家也知道,我买了自家两旁的地,下一个要盖的是西院,也就是以后我们家要住的房子。拿了工钱后,想继续留下来盖西院的,就去找金茂大伯报名 —— 我们优先录用这段时间干活勤快、手艺好的人。”
“好!” 一听有后续的活计,还能继续挣钱,人群里立刻响起叫好声,掌声也跟着响了起来。
“最后,祝咱们的五星制糖坊开工大吉!大家散了,去领工钱吧!”
家丰话音刚落,众人就兴冲冲地朝着庄老汉坐的桌子涌去。家丰又给了庄老汉八两银子 —— 加上之前给的,四座作坊盖下来,总共花了二十八两,比庄老汉最初预估的多了三两。
虽然实际工期比预估的短,但中途换人、加人,还要找木工做工具、搭架子,额外支出比预想的多了不少。好在接下来要盖房子,之前做好的工具、架子还能继续用,也不算浪费。
其他人都热热闹闹地领工钱,家丰却在看热闹的人群里看到了宇文空谷,连忙上前打招呼:“见过宇文先生,您也来看看?”
“唔,过来瞧瞧。” 宇文空谷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赞许,“不错,能在乡村立足,让乡亲们富足,还能凝聚人心,小丰果然非池中物。你心思奇巧,总能做出常人想不到却又实用或好吃的物件,可曾想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
家丰笑着看了眼不远处喧闹的人群,摇了摇头:“先生,我可不想要什么大平台 —— 勾心斗角不是我的强项,一旦出去,恐怕会被人分食得连骨头都剩不下。”
“你能想到这一层,确实难得。” 宇文空谷长叹一声,转而提醒道,“既然作坊完工了,你可曾办转契?”
“转契?什么意思?” 家丰没听懂。
“荒芜的土地,要是有人盖了房子居住,去县衙办理房契后,才能正常交易。” 宇文空谷解释道,“除了村镇统一办理或者分房后盖的房子,大多是直接办房契。我听小女说,你先买了地,还办了地契 —— 将来要是想交易,只凭地契会吃亏。”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了些:“要是有强人想强占你的房子,先办了房契,到时候你说都说不清。像你这样先买地、后盖房的情况,有专门的‘转契’手续,只需给些好处,县衙不会为难 —— 办了转契,才能同时证明地和房子都是你的。”
“原来如此,多谢先生提醒!” 家丰恍然大悟 —— 地契只能证明土地归属,房契才能同时证明房子和土地是自己的,而且看这意思,房契的优先级还在了你地契之上。
告别宇文空谷时,家丰总觉得这人说话文绉绉的,一点不像本村人。
随后,他带着重力去县城,请了户房的人过来办转契。这次没让对方白跑,给了一两银子的好处费,户房的人乐呵呵地帮着办完了手续。
办手续的时候,家丰就看见小宝在周围晃悠,还一个劲地给他使眼色。送走户房的人后,他走到小宝跟前,问道:“怎么了?一直朝我眯眼睛,有话就说。”
“小、小丰啊,” 小宝擦了擦鼻涕 —— 不知道为啥,这孩子一年到头都在流鼻涕,“你最近可真厉害!上次帮你送完糖,我就一直没机会跟你单独说话。”
“最近确实忙。” 家丰不太想跟这孩子多聊,直接问,“小宝哥,有话就直说吧。”
“就是上次,你不是说我帮朱老爷送糖,以后我娶了小花,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嘛?” 小宝说着,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可我送完糖,朱老爷本来答应给我赏钱的,结果没几天他就死了,我们家啥好处也没捞着。现在我们归朱夫人管,她也不待见我们,我娘说,以后想巴结都没地方巴结了。”
“所以,小宝哥你找我,就是说这事?” 家丰耐着性子,“我们家现在越来越好,你们家要是一直这样,小花可能看不上你了 —— 你们得加油啊。”
“加油?加什么油?” 小宝一脸疑惑,随即摆了摆手,“算了,我找你主要是想再要口糖吃,你能不能再给我点?”
“糖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凭啥给你?” 家丰白了他一眼。
“我可以告诉你个事!” 小宝一拍胸脯,“要是这事有用,你就得给我糖!”
“行,你说,我听听。” 家丰没指望他能说出什么重要消息。
“朱麻子家的小麻子,打算把你打傻!” 小宝说得煞有介事,还带着几分得意。
“什么意思?” 家丰愣了一下,有些意外。
“小麻子的爷爷老说,村里需要‘守村人’,还说你不能太聪明,不然会给村里惹麻烦。所以小麻子说,要替村里人把你打傻,保护村子!”
“神他 * 的保护村子,以为自己是木叶忍者啊?还得打傻我?” 家丰彻底无语,追问,“行吧,那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动手?怎么干?”
小宝把自己参加小麻子 “秘密聚会” 时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 原来他偷偷混进了小麻子的圈子,还真听到了些有用的事。
“行,小宝哥,谢了。等我回去拿糖给你。” 家丰觉得这消息还算值一块糖。
回到家,家丰和静竹一起把房契藏好,又叮嘱四时,这几天悄悄跟着自己,多留意周围。
他还找了些麻布垫,塞在后脑勺的头发里 —— 虽然没到束发的年纪,但头发也是用发箍箍着的,他特意在发箍下面吊了块厚布条,算是个简易的防护。
这几天没了明面上的敌人,他在村里确实随意了些,现在想来,还真怕被人从背后敲闷棍。
除了小宝的消息,之前独眼朱家的潇潇也说过类似的话,由不得他不防。
堆肥的进度家丰也没落下,这几天去看的时候,发现肥料有些干燥,就撒了些水。不过他也意识到,现在的肥料量还是太少了。
家里的鸡加上野鸡一共十四只,其中九只母鸡正在孵鸡蛋,已经孵了十几天,再过五六天就能多出一批小鸡了。鸭子只有五只,还没孵蛋,看来得再补几只。
另外,夏天到了,正好适合放羊 —— 家丰琢磨着,要不要给乐君添些羊来养?
这个时代没有奶牛,黄牛、水牛的奶又少,市面上的奶制品基本都是羊奶,既能喝羊奶,又能攒羊粪当肥料,一举两得。
跟乐君一说,乐君立刻高兴得不行 —— 家丰这才发现,大哥居然有 “动物亲和” 的特质,跟家里的鸡鸭相处得都很好。不过羊圈是个大事,得等盖房子的时候定好地址,再着手买羊。
这天傍晚,秀兰从制糖坊回来,刚进门就赶紧喝了口水。
“娘,您回来了。” 家丰迎了上去。
“回来了。” 秀兰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语气里却满是宠溺,“你这孩子,老给我安排管事的活,你娘我又笨,学起来费劲。”
“娘,您这不做得挺好嘛,制糖坊也没出啥岔子。” 家丰乐呵呵地恭维。
秀兰叹了口气:“这不是地里的禾苗都开始抽穗了嘛,麦收也没多久了,我总不放心。”
“哎呀,不是说了嘛,地里的事交给电力和磁力了,他俩以前都是种地的老手,不会出岔子的。” 家丰不以为意。
“可咱们的麦子本来就比别人家种得晚,还补种过,我真怕到时候收得少。” 秀兰还是担心。
家丰感慨道:“咱们现在种的是春小麦,将来要是能种冬小麦就好了 —— 冬小麦收得早,后续还能多种些其他作物。”
“冬小麦?” 秀兰一脸疑惑,“还有冬小麦这种东西?”
“嗯,等冬天的时候,咱们可以试试。咱们这属于华北平原,气候适合种冬小麦。” 家丰点点头。
“对了小丰,你让你庄三伯做的过滤工具,他做好了吗?” 秀兰突然想起正事。
家丰笑着说:“娘,您这管事当得挺称职啊,事情记得比谁都清楚!做好了,做了两套,明天三伯就给您的制糖坊送过来。”
“那就好。” 秀兰放心地点点头。
一晃两个半月过去,自从家丰从幽沟回来后,家里的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秀兰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总觉得像在梦里一样。
她坐在家丰做的椅子上 —— 这椅子坐着特别舒服,久了也不会腿酸,是她最喜欢的家具。
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问:“小丰,你觉得阿青这姑娘怎么样?”
“阿青挺好的啊。” 家丰回想了一下,“二娘说她学做饭学得快,现在也适应了咱们家一天三顿的规矩。不过我总觉得,她不跟我们一桌吃饭就算了,也不跟重力他们一起吃 —— 大概是怕人说闲话吧。可这样一来,她总躲在小角落里偷偷吃饭,跟做贼似的,不太好。”
“嗯,你觉得好就行。” 秀兰笑了笑,语气随意地说,“那回头等房子盖好了,就让她去你房里伺候吧。四时还小,不懂这些,也没长开,就先别霍霍四时了。”
家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