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如同一个受创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滑出那片令人窒息的“绝对虚空”,重新回到常规宇宙空间。星光照耀在舰体上,却驱不散那股从虚空中带出来的、深入骨髓的寒意。舰桥内一片沉默,只有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以及几位船员因之前精神冲击尚未完全平复的粗重喘息。
林风靠在指挥椅上,闭着双眼,脸色苍白。他的意识仿佛还残留在那座狂乱的异种方尖碑内部,感受着那个硅基文明最后时刻的绝望与疯狂。那不是一个清晰的、可供分析的数据包,而是一种更加原始的、烙印在能量本身中的“记忆”回响。
“指挥官,您还好吗?”副官担忧地递过一杯能量液。
林风缓缓睁开眼,接过杯子,指尖还有些微不可查的颤抖。“我没事。”他的声音沙哑,目光投向主屏幕上正在远去的、那片如同宇宙伤疤般的黑暗区域,“数据……都记录下来了?”
“全部记录完毕,包括能量波动频谱、精神冲击波形,以及您与目标接触期间的所有传感器读数。”技术员确认道,语气中带着后怕,“我们已经脱离了虚空的直接影响范围,正在全速返回‘哨兵’节点。”
林风点了点头,将杯中的能量液一饮而尽,一股暖流稍稍驱散了体内的冰冷与疲惫。他站起身,走向数据分析台。“在我休息期间,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吗?”
“正在处理,指挥官。信息非常混乱,干扰极大,但……有一些惊人的发现。”负责数据分析的科学家调出了几幅经过初步清理和增强的图像与波形图。
第一幅是异种方尖碑能量脉络的结构放大图。与人类纪念碑网络相对统一、标准化的能量通道不同,这些脉络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仿佛分形几何般的嵌套结构,充满了冗余和看似无用的回路。
“看这里,”科学家指着几个关键节点,“它们的能量流转并非完全遵循最小阻力路径,而是在这些冗余回路中不断循环、叠加,形成了一种……自激性的能量湍流。这或许就是它最后表现得不稳定、甚至狂乱的原因之一。这种结构虽然能短时间内爆发出极强的能量,但极难控制,且对碑体本身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林风若有所思。人类的纪念碑网络更注重稳定、持久和可控,而这异种方尖碑的结构,更像是一种为了追求瞬间极致输出而设计的、近乎自毁的武器。
第二幅是记录中那个硅基文明抵抗“虚空”吞噬时的能量场模拟图。可以看到,他们的方尖碑网络形成的防御场,是试图用强大的、同质化的能量去“硬抗”虚空的侵蚀,如同用堤坝去阻挡海水。
“他们的策略是‘对抗’与‘排斥’。”科学家解释道,“试图用有序的能量场将无序的‘虚无’隔绝在外。但根据我们遭遇的情况看,虚空的侵蚀具有某种‘同化’或‘消解’特性,这种硬碰硬的方式,最终会导致防御场的能量被快速消耗、污染,直至崩溃。”
林风想起了自己撑起空间屏障试图延缓那团物质时的无力感,他的力量同样在被快速“消化”。硬抗,似乎行不通。
第三幅,也是最关键的一幅,是从异种方尖碑最后狂乱爆发中剥离出的一段极其微弱的、隐藏在主频率之下的“背景杂音”。经过放大和降噪处理,这段杂音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有规律的波动。
“这段信号……非常奇怪。它似乎不属于那个硅基文明本身,也不属于虚空侵蚀。”科学家脸上带着困惑,“我们初步分析,它可能是一种……‘记录’?记录的是虚空侵蚀本身在微观层面的某种能量涨落模式,或者说……是它的‘运作规律’?”
林风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立刻调取了医疗团队关于隼体内“虚空侵蚀”的实时监测数据,将那段“背景杂音”的频率模式与侵蚀能量的活性波动进行比对。
屏幕上,两条曲线在大部分时间杂乱无章,但在几个极其细微的、几乎被忽略的时间点上,出现了短暂而惊人的……反向同步!
当侵蚀能量活性增强时,那段“杂音”的特定频率会减弱;而当侵蚀活性因医疗干预出现波动时,“杂音”的对应频率则会产生微弱的峰值!
这不是对抗,也不是排斥。
这更像是……一种揭示了其内在规律和潜在弱点的“说明书”!那个硅基文明在失败的最后时刻,或许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可能捕捉到了敌人运作机制的某些碎片,只是来不及理解和应用,就彻底消亡了。
“失败的教训……”林风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是一种在绝境中看到一丝微光的锐利,“他们用灭亡为代价,告诉我们‘硬抗’此路不通,并且……留下了关于敌人弱点的线索!”
他猛地转身,面向通讯官:“联系‘哨兵’节点!最高优先级!将我们获得的所有数据,尤其是这段‘背景杂音’的分析,同步给医疗团队和研究部门!告诉他们,停止所有试图‘中和’或‘驱散’侵蚀能量的尝试!转向分析这段频率,寻找与之形成‘共振抵消’或‘频率干涉’的可能性!”
“是,指挥官!”
“探索者号”尾部引擎喷出更加明亮的蓝色光焰,加速驶向“哨兵”节点。
希望依旧渺茫,但不再是绝对的黑暗。一个古老文明的失败,或许正是另一个文明生存下去的关键。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绝望的真相,更是一份用灭亡书写的、关于如何与“虚空”共处甚至对抗的……血的教案。
林风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局限于星舰与炮火,更是一场发生在微观层面、关乎能量规则与存在本质的战争。而他们,刚刚拿到了第一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份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