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菜越长越好,王龙飞心里那点底气也越来越足。本地几家餐馆和摊贩的订单稳定了下来,虽然量不大,但细水长流,每天都能见到现钱。
晚上和网友互动时,那条“什么时候开通外地快递啊?馋哭了!”的评论,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他琢磨了好几天。外地快递,听着是条好路子,能卖上价钱,量也能上去。可难题也明晃晃摆在那儿:野菜娇贵,磕碰不得,放久了蔫得快,这千里迢迢寄出去,路上耽搁一两天,到了客户手里还能不能吃?万一坏了,不是砸招牌么?
但他没轻易放弃。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网上搜“生鲜快递”、“蔬菜保鲜”、“冷链运输”。信息依旧杂乱,费用看着就让人咋舌。专用的泡沫箱、冰袋、吸水纸、真空包装机…每一样都要钱,而且操作起来似乎很复杂。
成本太高了。他那点微薄的利润,根本撑不起这种“高端”玩法。
他盯着屋里堆着的那些普通尼龙袋和几个皱巴巴的泡沫箱,眉头拧成了疙瘩。难道就没别的法子了?
他又点开那条评论,看着后面跟着的一串“+1”和期待的表情,心里有点不甘。
试试?就用最土的办法试试?
他想起上次给那个南方小伙寄野菜的经历。也是简单的泡沫箱加冰水瓶,好像也成了。虽然规模小,但原理差不多吧?
心一横,他决定小范围试水。他在最新一条视频的评论区置顶了一条回复:
“谢谢大家厚爱!外地快递一直在琢磨,怕路上坏了糟蹋东西。想先小范围试一下,就用最普通的泡沫箱加冰袋保鲜,限前五位朋友,每种野菜最多一斤,混装也行,运费到付,坏了我赔。真想要的朋友私信我地址电话,丑话说前头,口感肯定不如现摘,尽力而为!”
发出去没多久,私信提示音就叮叮咚咚响了起来,比平时热闹得多。他没想到响应的人这么多,远远超过了五位。他只好挨个回复,解释说明,最后硬着头皮选了地址最近、沟通最痛快的十位网友,记下地址和需求。
第二天送货前,他特意起得更早,采摘了最新鲜水灵的野菜,小心地用干净吸水纸裹好,再分装进塑料袋里扎紧。然后跑去小卖部,买了几瓶冰水急冻成冰袋。
下午送完本地订单,他立刻赶回家,开始打包。屋里顿时忙乱成一团。黄豆好奇地围着堆满野菜和泡沫箱的桌子打转。
他按照地址顺序,一个个仔细核对:称重、装袋、放冰袋、塞进大小合适的泡沫箱、用胶带封死、填写快递单…动作笨拙又小心翼翼,生怕漏了步骤或者贴错单子。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也顾不上擦。十个包裹,花了他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看着地上十个封装好的、大小不一的泡沫箱,他长长舒了口气,心里却七上八下。这十个箱子,装的不仅是野菜,更是十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场未知的冒险。
快递员上门取件时,看着这一地箱子,有点惊讶:“哟,飞子,生意做大了?往外发展了?”
王龙飞苦笑:“试试水,也不知道成不成。”
“放心,咱这快递现在快了,两三天准到!”快递员帮着把箱子搬上车。
接下来两天,王龙飞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时不时翻看手机物流信息。第三天下午,他开始陆续收到网友的反馈。
手机叮咚作响,跳出好几条消息和图片。
“收到了收到了!冰袋还没完全化!菜有点压到了,但看着还行!晚上就吃!”
“博主良心!包装很用心了!荠菜有点蔫,但马齿苋很坚挺!谢谢!”
“收到!辛苦了!马上炒鸡蛋试试!”
“箱子完好,冰袋给力!菜很新鲜,比我们本地菜市场的好多了!”
几乎都是好消息!虽然也有提到轻微压痕或略有萎蔫,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一单彻底损坏。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一种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涌上来,比卖掉多少本地菜都来得强烈。
他赶紧回复感谢,并仔细询问口感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晚上,他把这次尝试的过程和网友的反馈剪辑成了视频。没有回避问题,如实展示了打包的忙乱、网友反馈的蔫叶特写,以及那些满意的评价。
标题带着点如释重负和小小的骄傲:《第一批外地快递试水成功!感谢信任!》
视频反响空前热烈。评论区变成了大型“馋哭”现场和预订现场。
“看着就好吃!下次试水求带!”
“博主打包太实在了!下次冰袋可以少放点,省点运费!”
“求开通常态化快递!”
“这野菜看着就正宗!羡慕!”
王龙飞看着滚动评论,心里暖烘烘的,也沉甸甸的。他一条条回复,解释目前的困难和以后的打算:
“谢谢大家!这次是试水,包装还得优化,成本也得算算。等摸索出稳妥的办法,一定尽量满足大家!”
关掉电脑,他拿出那个破笔记本,开始计算这次试水的成本:野菜本身、冰袋、泡沫箱、胶带、快递费…林林总总加起来,利润其实很薄,几乎算是平进平出。
但他并不沮丧。这条路,总算初步蹚通了!虽然又小又艰难,但方向是对的。
他看着窗外静谧的田野,又看看脚边打盹的黄豆。本地市场有限,而这网络连接起来的广阔天地,或许才是他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蔬菜,真正的归宿。
只是,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他需要更仔细地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