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的玻璃门被推开时,裹挟着晚风的凉意和街边烧烤摊的香气一同涌了进来。姜小龙已经抢占了靠窗的位置,正挥舞着手臂冲他们喊:“这边这边!我点了鸳鸯锅,辣锅加麻加辣,清汤锅给姗姗姐你多放了枸杞!”
袁姗姗刚走到桌边,就被扑面而来的暖意裹住——店里的暖气开得很足,墙上挂着的红灯笼晃悠悠的,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红。她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那件深蓝色连衣裙,领口的银线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还是小龙细心。”她笑着坐下,指尖碰到桌角的玻璃杯,冰凉的触感刚好压下脸颊的热意。窗外的天色已经暗透,路灯次第亮起,像串起的珍珠,沿着街道一直铺向远处。
林栋把装着获奖证书的文件夹放在桌角,挨着袁姗姗的外套。“刚在楼下碰到张教授,他说明天学校会把项目资金打过来,让咱们下周去签合同。”他拉开椅子坐下时,衣摆蹭过袁姗姗的椅背,带起一阵极淡的雪松味——那是他今天特意换的洗衣液,早上出门时犹豫了三分钟才拧开瓶盖。
“真的?”姜小龙正拿着菜单猛划,闻言猛地抬头,笔尖在“雪花肥牛”上戳出个小洞,“那是不是能买新的示波器了?咱们那台老古董,测高频信号时总跳屏。”
“先买传感器校准仪。”林栋敲了敲他的手背,“你的示波器能凑合用,校准数据不准,做再多测试都是白费。”他说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袁姗姗的领口,银线绣成的纹样在暖光里若隐若现,像她总爱在实验记录末尾画的小符号。
“都买!”袁姗姗接过菜单,在“手擀面”那栏打了个勾,“资金下来先更新核心设备,剩下的留着做后续测试。对了,李教授说下周要带他的博士生来咱们实验室交流,得把数据报告再整理一遍,别到时候出岔子。”
“放心吧,”林栋往她面前的小碟里倒了些醋,“我今晚回去就把原始数据按他的要求格式重导一遍,保证比教科书还规范。”他记得袁姗姗吃火锅时总爱往麻酱里加两勺醋,说这样解腻。
服务员端着锅底过来时,姜小龙已经把肥牛、毛肚、虾滑摆了满满一桌。辣锅沸腾时,红油翻涌着溅起细小的油花,麻香混着牛油的气息瞬间填满了整个角落;清汤锅里,枸杞和红枣在沸水里打着转,咕嘟咕嘟的声响里,袁姗姗忽然笑出声:“咱们现在这样,倒像刚做完实验聚餐的样子。”
“本来就是实验成功的庆功宴!”姜小龙夹起一片毛肚在辣锅里七上八下,“这毛肚就得烫15秒,跟咱们调试传感器似的,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他把烫好的毛肚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补充,“不过实验可没这么香。”
林栋正往清汤锅里下虾滑,闻言抬头笑了:“等下周李教授的博士生来了,让他们尝尝你的‘实验级毛肚’,顺便请教下抗干扰算法。”他舀了勺清汤,撇去浮沫后倒进袁姗姗的碗里,“先喝点汤暖暖胃,等下再吃辣的。”
袁姗姗捧着温热的汤碗,指尖在碗沿画着圈。灯光透过水汽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他低头专注地用勺子把虾滑舀成均匀的小块,侧脸的轮廓在暖光里显得格外柔和。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他趴在实验室的操作台上改代码,凌晨三点时,她也是这样给他泡了杯热牛奶,当时他抬头的瞬间,台灯的光在他睫毛上投下的阴影,和此刻竟有几分重合。
“想什么呢?”林栋把煮好的虾滑夹进她碗里,“再不吃就老了,跟传感器的响应速度似的,得掐着时间。”
“没什么,”她夹起虾滑吹了吹,“在想李教授的博士生会不会很难对付,听说他带的学生都特别严格。”
“严格才好,”林栋往辣锅里下了片肥牛,“能挑出咱们算法里的漏洞,总比以后量产了出问题强。”他顿了顿,看向袁姗姗,“你整理的实验记录那么细致,到时候让他们好好学学,尤其是那个温度补偿曲线,我觉得能给他们点启发。”
姜小龙在旁边猛点头,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姗姗姐的记录册,我上次偷看了一眼,比教科书还工整!每个数据点旁边都画着小图标,高温时画太阳,低温时画雪花,比栋哥你那堆代码好看一百倍!”
袁姗姗的脸颊微微发烫,正要反驳,林栋却先开了口:“那是她用心。”他夹起一块煮得刚好的豆腐放进她碗里,“就像这豆腐,得小火慢煮才入味,急不得。”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雨滴敲在玻璃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街对面的烧烤摊还亮着暖黄的灯,烟火气混着雨丝飘进来,和店里的火锅香缠在一起。袁姗姗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忽然发现林栋的影子就在旁边,肩膀几乎要碰到一起。
“对了,”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早上整理资料时发现的,上次去潘家园买的那个磁环样品,你说参数不错的那个,给你。”
林栋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是枚银灰色的磁环,表面光滑得能映出灯光。“这个型号我找了好久,”他指尖摩挲着磁环的边缘,“当时没货,没想到你帮我收着了。”
“看你那天翻了好几家店都没找到,”袁姗姗低头喝了口汤,“就顺便问老板留了一个,想着说不定能用在抗干扰模块上。”
“肯定能用。”林栋把磁环放进外套内袋,指尖碰到心口时,忽然觉得那里比火锅还暖。他想起潘家园那天,她蹲在摊位前认真比对磁环参数的样子,阳光落在她发顶,有根碎发翘了起来,他当时差点伸手去帮她捋平。
辣锅的红油还在翻滚,姜小龙已经开始畅想未来:“等咱们的传感器量产了,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雪湖’怎么样?纪念咱们第一次测试成功的地方!到时候在产品手册上印上咱们三个人的合照,必须把我拍帅点!”
“先把你的实验报告补完再说。”林栋笑着敲他的头,“上周让你整理的温度循环测试数据,你还只写了个表头。”
“明天就补!”姜小龙举起杯子,“来来来,干杯!庆祝咱们项目成功,也庆祝以后赚大钱!”
玻璃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袁姗姗喝了口果汁,目光掠过林栋握着杯子的手——他的指节分明,虎口处还有道淡淡的疤,是上次调试设备时被金属片划到的。她忽然想起自己抽屉里还放着那片他用过的创可贴,当时没舍得扔。
雨越下越大,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邻桌的笑声、服务员的吆喝声、锅里咕嘟的声响混在一起,热闹得让人心里发暖。林栋把最后一片肥牛夹给袁姗姗时,她忽然说:“其实那天在评审会,李教授夸红丝绒衬底的时候,我偷偷看了你一眼。”
“嗯?”林栋正擦手的动作顿住了。
“你在笑,”她的声音很轻,被雨声和火锅声裹着,却清晰地传到他耳朵里,“眼睛亮得像……像咱们第一次调试成功时,示波器上那条平稳的曲线。”
他看着她,忽然说不出话。窗外的雨还在下,玻璃上的水痕蜿蜒而下,像谁悄悄画下的线。锅里的虾滑还在冒着泡,辣锅的麻香和清汤的甜香缠在一起,像此刻说不出口的话。
“是吗?”过了很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其实我也看到了,你回答专家问题时,耳尖红得像……像咱们测高温时的传感器指示灯。”
袁姗姗的脸瞬间热了起来,慌忙低下头去夹锅里的青菜,却不小心碰倒了醋瓶,深色的液体在桌布上晕开一小片。姜小龙在旁边大喊“快拿纸巾”,手忙脚乱中,林栋伸手过来帮她擦拭,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背,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
“没事吧?”他的声音就在耳边,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没事。”她飞快地抽回手,心跳得像要撞开胸腔。
雨停的时候,庆功宴也接近了尾声。姜小龙已经趴在桌上睡得口水直流,嘴角还挂着满足的笑。林栋结完账回来,把外套披在他身上,然后拿起袁姗姗的外套递给她:“我送你回去。”
夜风带着雨后的凉意,吹得路边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两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时不时交叠在一起。
“今天谢谢你的磁环,”林栋忽然开口,“很实用。”
“能用就好。”袁姗姗踢着路边的小石子,“李教授的博士生来了,我把实验记录再细化一下,重点标出来。”
“不用太急,”他放慢脚步,“明天上午休息半天,下午再弄也来得及。”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其实……你画的那些小图标,太阳和雪花,我都看懂了。”
袁姗姗的脚步猛地顿住,抬头时撞进他的目光里。路灯的光在他眼底跳跃,像藏着细碎的星光。她忽然想起自己在最新的记录册最后一页,画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小人,一个举着传感器,一个拿着记录册,只是还没来得及画完。
“快到了。”她别过头,指了指前面的小区门口,声音有点发颤。
“嗯。”林栋看着她的侧脸,想说的话在舌尖打了个转,最终只化作,“上去吧,早点休息。”
袁姗姗点点头,转身走向小区大门时,忽然听到他在身后喊:“对了!”
她回过头,看到他站在路灯下,手里捏着个东西——是片压平的桂花叶,边缘已经有些发黄。“这个,”他走过来递给她,“上次你掉在实验室的,我捡起来了。”
是她夹在实验记录里的那片桂花书签。她接过来时,指尖碰到他的,这一次,谁都没有躲开。
“晚安。”他说。
“晚安。”她轻声回应,转身走进小区时,手心里的桂花叶还带着他的温度。
走到三楼的转角,她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路灯下,他还站在那里,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她忽然想起火锅店里没说出口的那句话——其实,你笑的时候,比示波器上任何一条曲线都好看。
而林栋看着她的窗户亮起灯光,才转身离开。口袋里,那枚银灰色的磁环硌着心口,像个温柔的秘密。他想,明天整理数据时,要在她画太阳图标的地方,悄悄画一个小小的、只有他们能看懂的符号。
夜色温柔,晚风里带着雨后泥土的清香。庆功宴的烟火渐渐散去,但有些东西,才刚刚开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