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软软地铺在希望小学的围墙上,老槐树刚长出的新叶把阳光筛成了细碎的金片,轻轻落在“乡村教育研究基地”那块崭新的牌匾上。陆星衍正调试着观测台的天文望远镜,就看见苏念抱着一摞还带着墨香的观测记录本小跑过来——是城里小学的孩子们昨天刚寄到的,每本扉页上都画着歪歪扭扭的星星,旁边工工整整地写着:“和希望小学的朋友一起看星空”。
“李老师到村口了!”苏念把记录本放在观测台的木桌上,指尖抚过封面上的小海豚图案,“她说带了新书手稿来,想和孩子们坐在老槐树下聊故事呢。”话音未落,校门口就传来孩子们雀跃的欢呼声。小雨和朵朵正围着一位穿米白色连衣裙的女士,兴奋地举着上次画的星空图,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李老师笑着从帆布包里取出厚厚一叠手稿,泛黄的纸页边缘还细心贴着孩子们寄给她的画——有小海豚、观测台,还有老槐树,每一张都仔细塑封保存。“这是第三部《希望小学的星空:彩虹桥那边》,”她把手稿在图书馆长桌上摊开,首页画着一座连接山与海的彩虹桥,桥上的孩子们手捧书本相视而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小雨踮着脚,一字一句地念:“‘林晓的机器人帮隔壁学校修好了投影仪’——李老师,这写的是我们帮青山小学的事吗?”见李老师点头,林晓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补充:“当时朵朵还给我的机器人贴了星星贴纸呢!”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的发梢,苏念悄悄举起手机,定格下这温暖的一幕。
正说着,陈砚带着影视公司的张制片来了。厚厚的拍摄方案里夹着几张设计图——孩子们在特效工作室学画小海豚,在图书馆寻找神秘线索,在青山小学帮忙建观测台。“关于匿名捐款人的伏笔,”张制片指着方案说,“我们想设计成孩子们在捐赠图书里发现线索,最后顺藤摸瓜找到这位神秘人。”
这时校门口响起汽车喇叭声,“希望教育基金”的工作人员抱着一个密封纸箱走来:“匿名捐款人寄来的,说要等孩子们到齐才能打开。”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朵朵拉着工作人员的衣角小声问:“里面是小海豚模型吗?”工作人员神秘地眨眨眼:“这是个秘密。”
待李老师聊完新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向纸箱。陆星衍小心拆开胶带,箱子里整齐码着二十本烫金封面的《海洋百科全书》,还有一个刻着小海豚的木质盒子,锁孔竟是星星形状的。“书里肯定有线索!”孩子们立刻分头翻找。苏念在扉页发现一行清秀的字迹:“每片海洋都藏着星星的倒影”,陆星衍则找到一张画着观测台的蓝色信笺,上面写着:“第一个线索,在孩子们第一次看到流星的地方。”
“是观测台!”小雨拉着朵朵就往观测台跑。林晓在望远镜底座发现星星贴纸:“第二个线索,在装着‘大海’的书里。”朵朵眼睛一亮,从书架抽出那本边角磨白的《海底两万里》——果然,一把星星钥匙正夹在书页间。
当钥匙轻轻转动,木盒应声开启。银色的海豚徽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盒底的信纸上写着:“亲爱的孩子们,下个月的电影启动仪式上,我会带着‘海洋礼物’来看你们。届时,请你们朗读新书序言,让更多人听见希望的声音。——一个藏在星光里的朋友。”
孩子们举着徽章欢呼雀跃时,周老师从青岛打来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小海豚“希望”正顶着彩球跃出水面,水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它学会了新动作等着你们呢!”周老师笑着说,“等‘海洋科普角’揭幕那天,我还要给你们带小海豚发卡。”
午后,老槐树的影子渐渐拉长。李老师把孩子们送的画仔细收进帆布包,张制片带着修改方案离开,基金工作人员也留下“下周送达更多海洋图书”的承诺。孩子们仍沉浸在兴奋中,举着海豚徽章在观测台里比划,商量着去城里要带的礼物。
夕阳西下时,陆星衍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启动仪式上,我的老板将混在嘉宾中,佩戴同样的海豚徽章。第一个找到他的孩子,将获得与小海豚‘希望’共游的机会。他与希望小学有着特别的缘分,期待那时亲口讲述。”
暮色渐浓,校园里的灯笼次第亮起。陆星衍和苏念望着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的孩子们,忽然觉得下个月的启动仪式像一本待翻的故事书——那些藏在星光里的约定、未解的身份谜题、即将揭晓的特殊缘分,都将在新的篇章里,绽放出更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