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商场里暖气开得足,苏念摘了围巾,对着手机备忘录仔细挑选——小雨要海豚明信片,朵朵喜欢星星徽章,阿杰点名要天安门钥匙扣。陆星衍推着购物车跟在她身后,拿起个贝壳书签端详:“这个做工比上次的好,正好给孩子们当新年礼物。”
“王老师的围巾也得买,”苏念把一条驼色羊绒围巾轻轻放进车里,“她每天站在教室门口陪孩子们早读,脖子都冻红了。”购物车渐渐堆成小山,每件礼物都装着沉甸甸的心意。
回程高铁上,奖杯在行李架上闪着微光。陆星衍翻看陈砚送的旧相册,指尖停在一张泛黄照片上——年轻的父亲与陈砚站在山区校舍前,背景里的老槐树与如今希望小学门口那棵几乎一模一样。“没想到我爸当年参与过这里的建设。”
“这就是缘分啊。”苏念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等陆叔叔来设计海洋实验室,让孩子们也画些创意怎么样?他们肯定想要能观察小海龟的玻璃缸。”
“好主意!寒假就布置这个作业。”陆星衍合上相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说不定真能给我们启发。”
列车到站时,暮色已染红天际。出站口,小雨爸爸举着歪歪扭扭的欢迎牌,身边两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正踮脚张望——小雨举着新画的《海底世界》,朵朵紧张地捏着衣角。
“老师!有人夸我的画吗?”小雨扑上来抱住苏念的胳膊。朵朵小声问:“北京的老师们喜欢我们的海底世界吗?”
小雨爸爸笑着递来保温桶:“炖了鸡汤,路上喝。”揭开盖子,热气模糊了镜片,也暖了心房。
三轮车颠簸在山路上,两人轮流讲述北京的见闻。听到奖杯时,小雨紧紧抓住苏念的手:“等实验室建好,我要第一个去看小海龟!”路过镇子时,小雨爸爸特意停车买了两盏红灯笼:“挂宿舍门口,喜庆。”
宿舍灯火通明,王老师捧着笔记本等在门口:“孩子们的问题我都记下了,明天得好好交代。”接过围巾时,她眼眶微红:“外面冷,心里暖。”
第二天,教室后的照片墙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陆星衍拿出父亲的设计图册:“你们现在的教室,也有陆爷爷当年画的图纸呢。”孩子们伸出小手轻抚泛黄的图纸,仿佛触摸到一段温暖的过往。
李叔叔来时带来了奖牌和实验室草图。小雨把奖牌戴在脖子上片刻,又小心地给朵朵戴上。讨论设计方案时,陆星衍提起邀请父亲参与的想法,李叔叔笑道:“陈先生早联系好了,陆老先生下周就到。”
这个消息让校园沸腾起来。孩子们用彩纸折出海龟舰队,在黑板上画出欢迎海报。小雨准备了特别的礼物——画上有教学楼、图书馆,还有穿蓝色t恤的孩子们奔向大海,旁边写着:“陆爷爷,这是您设计的学校,也是我们最爱的学校。”
周一的晨光中,轿车驶抵校门。孩子们举着画作涌上前,脆生生的问候响成一片。陆振明下车时仰望着教学楼,眼角泛起细碎的光——二十多年前的破旧校舍,已变成眼前这座充满欢笑的校园。
“陆爷爷!”小雨递上画作,“这是我们去看海的样子。”老人接过画仔细端详:“实验室一定给你们设计得漂漂亮亮。”
午饭后,陈砚说起往事:“当年你父亲不仅免了设计费,还自掏腰包添置课桌椅。”陆星衍望向父亲,陆振明摆摆手:“能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学习,比什么都强。”
这时李叔叔带来新消息:县教育局邀请他们做经验分享,基金会明年夏天还要组织孩子们去青岛当海洋馆小讲解员。操场上顿时欢声雷动,孩子们蹦跳着计划要带哪些贝壳标本,要画多大的海底世界。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陆振明和陈砚站在未来的实验室选址旁。“没想到二十年后还能一起为孩子们做事。”陆振明望着操场方向,那里苏念正和孩子们放风筝,海豚风筝在霞光里越飞越高。
陆星衍轻轻握住苏念的手:“你看,约定都在慢慢实现。”他们不曾听见两位长辈的低声交谈——关于即将设立的助学基金,关于未来要建的分校,更关于父子联手设计新校舍的温暖计划。
夜色渐浓,宿舍门口的红灯笼亮起柔光。窗纸上的小海豚剪影随风轻晃,映着黑板上那行稚嫩而坚定的字迹:
“我们的梦想,像大海一样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