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红星背着双肩包又去了国家图书馆。这次他直奔特藏部,提前预约了《明实录》中关于冯保的部分影印本,厚厚的几册,纸页泛黄,上面还有前辈学者的批注,墨迹都透着年代感。
特藏部的阅览室更静,连翻书都得轻手轻脚。李红星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影印本,里面记载着冯保的生平细节:
“嘉靖二十八年入宫,侍裕王(万历父)于潜邸,性警敏,善书算,能揣上意”
“隆庆六年,迁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与张居正相结”。
他一边读,一边在笔记本上画时间线,标注出冯保每个阶段的身份变化,从潜邸小太监到掌印太监,他的柔和刚肯定不一样,早期是藏刚显柔,后期是柔中带刚。
翻到 “万历元年,保请上御经筵,复请设起居注官,帝皆从之” 时,李红星停下笔。这段记载说明冯保不是只会弄权的太监,还懂治国,甚至敢给小皇帝提建议。
他突然明白,之前练步态时总觉得不对,是因为只盯着太监的标签,没抓住冯保的内核—— 他首先是个政治家,其次才是太监,步态里得有掌事的稳,不是单纯的卑微。
他拿出手机,重新播放老版片段,这次重点看冯保处理政务的戏份:坐在值房里批奏章,腰虽然弯着,却坐得稳,手捏毛笔的姿势,腕子有力,不像普通太监那样软塌;
跟下属说话时,眼神虽然低,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下属回话慢了,他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了两下,没说话,却比骂一句更有威慑力。
“原来如此。” 李红星在笔记本上补了一句:“冯保的体态:对帝 —— 柔中藏敬,对下 —— 柔中藏威,核心是稳。”
中午在图书馆食堂随便吃了份盒饭,下午他又去了影视资料区,调出 1990 年版《万历首辅张居正》《明宫三大案》等涉及冯保的老剧,逐集找冯保的戏份,对比不同演员的演绎方式:有的演员侧重阴狠,眼神太厉;有的侧重卑微,腰弯得太狠;只有老版《大明王朝》的演员,把稳和藏演出来了。
他把这些对比都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个表格:
“演员 A:眼神过厉,失了谦卑;
演员 b:腰弯过狠,失了威严;
老版演员:眼神低而不飘,腰弯而不塌,得度。”
傍晚离开图书馆时,天已经擦黑。李红星背着装满资料的双肩包,走在长安街上,晚风一吹,脑子更清醒了。他掏出手机,给晋东打了个电话 —— 之前总不好意思问,现在心里有了点底,想听听前辈的建议。
“大哥,我拿到《大明王朝》的本子了,演冯保。” 电话接通,李红星直接说。
“冯保?” 晋东的声音带着点惊讶,随即笑了,“好角色啊!那是个能出戏的角色,比你演的那些正面角色有嚼头。怎么,遇到难处了?”
“嗯,体态和眼神把握不准。” 李红星如实说,“我看了很多史料和老剧,知道要沉腰趋行,可身体就是跟不上,总怕演成娘太监。”
“你先把太监这个标签撕了,” 晋东的声音很稳,像在片场说戏,“你演的是冯保,不是太监模板。冯保是掌印太监,管着司礼监,天天跟皇帝、内阁打交道,他的柔是练出来的生存技能,不是天生的。
你练步态时,别想着我是太监要这么走,要想着‘我是冯保,我现在要去见嘉靖,我得稳,得藏住心思—— 角色的心理通了,体态自然就对了。”
李红星也是眼前一亮,看来大哥也发现了这一点,自己想的就没错,他不能一直盯着太监的身份,却忘了角色的心理逻辑。冯保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生存和掌权,不是为了像太监。
挂了电话,李红星站在街边,看着来往的车流,心里的困惑突然散了。他掏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1. 拆角色:
1.冯保的目标 —— 掌权,处境 —— 伴君如伴虎,性格 —— 隐忍、狠辣;
2. 体态服务于角色:见帝时柔是为了保命,见下属时柔是为了立威;
3. 先研究透心理,再练体态,不急于梦境构建。”
回到公寓,李红星没再对着镜子瞎练,而是把史料里关于冯保的记载整理成人物小传:嘉靖二十八年入宫,因会读书被选入潜邸;隆庆年间靠隐忍躲过几次宫斗;
万历登基后,联合张居正扳倒对手,坐上掌印太监之位…… 每一段经历后面,都标注出对应的性格变化和可能的体态习惯。
比如潜邸时期,冯保地位低,体态应该更谦卑,腰弯得深一点,步幅更小;
掌印时期,地位高了,腰可以稍直一点,步幅稳一点,眼神里的藏更多了。他甚至根据记载,在笔记本上画了冯保不同时期的体态示意图,用箭头标注出腰弯角度、步幅大小的变化。
忙到凌晨,李红星才洗漱睡觉。躺在床上,他没再强行构建梦境,而是在脑子里过人物小传,想象冯保在不同时期的样子 —— 潜邸时的小心翼翼,宫斗时的隐忍,掌权后的沉稳。虽然还没完全找到体态的感觉,但心里的方向越来越清晰。
第二天一早,李红星给华姐打了个电话:“华姐,我决定接冯保这个角色。见张导时,我想带着我的人物小传和体态分析,跟他聊聊我对冯保的理解,我不想只试戏,我想让他知道,我真的摸透了这个角色。”
电话那头,华姐的声音带着笑意:“我就知道你会接。张导最看重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你准备得这么扎实,他肯定高兴。我这就跟他约时间。”
挂了电话,李红星走到阳台,看着初升的太阳。他拿起桌上的《万历起居注》,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批注,突然觉得 —— 这个角色虽然难,但正是因为难,才更有价值。他不是在冒险打破人设,而是在做演员该做的事—— 用角色证明自己,不是用标签定义自己。
他把人物小传放进背包,准备下午再去图书馆补充点明代宫廷礼仪的细节。走到门口时,手机响了,是夏晚晴发来的消息:“听说你接了新本子?加油!不管演什么,你都能演好!”
李红星笑着回复:“谢谢,等我琢磨透了,跟你说说这个冯保有多有意思。”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背包上,里面的史料和笔记,像一块块砖,正在为冯保这个角色,搭建起坚实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