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
天确实越来越冷了,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下一场雪,但是温度一直在下降。
齐家是南北两个卧室都是垒的炕,可以烧炕的。
毕竟冬天如果只有一个客厅有炉子,那冬天取暖可费劲。
所以杨大林觉得回头要早点帮家里买点柴火来。
不然这时候的冬天会很冷,自己只是吃了大力丸,没有吃什么避暑丸,避寒丸啊。
还有身上的被子,杨大林晚上睡觉都得把薄棉袄盖在上面。
晚上太冷了。
再冷一点,杨大林不知道家里有没有棉花,给自己做一套厚厚的棉衣呢。
所以杨大林接下来要准备买点柴火,买点棉花准备过冬的事情。
有着前世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又不是只有十六岁,这些事,自己都要想到头里。
杨大林之前就问过齐大爷,如果只花钱买棉花不一定买得到。
最好有粮票换,这不昨晚就有奖励的粮票。
加上粮票加上钱,可以更好买东西。
因为乡下来的人,来黑市或者鸽子市卖东西,最想要的就是粮食或者粮票。
昨晚杨大林把三斤肉票和十五斤面粉票给了齐婶子。
自己留下了五斤面粉票,随身携带。
然后看看适当的买点啥。
今天天还没亮,齐婶子和齐妍华就出门了。
她两个是早起排队去买肉去了。
杨大林本来要跟着的,齐婶子告诉他,一早去买菜买肉的邻居很多,没事。
让他安心去干活去就成,晚上回来吃肉。
没办法,这时候买肉就得去很早,不然等你起来日上三竿了,再去买肉,猪毛估计都没有了。
如果等日上三竿大中午去买肉,下午去买肉,能买个得儿啊。
是真不知道现在的物资紧张程度啊。
别提现在了,前世杨大林在2003年在乡镇中学读书。
都不敢说自己顿顿能吃肉,那时候他还馋肉馋的很厉害。
平常和同学吃一碗鸡汤豆腐脑,都可以吃三四个四两的馒头。
他们当地喝豆腐脑有个规矩,可以无限续汤,只要你喝的下去。
前世杨大林不馋肉大概是2010年之后了。
所以说,咱们老百姓真正吃饱没多少年。
农村吃饱饭大概也是不让交提留和公粮之后了。
前世小时候杨大林还见过家里交公粮,要把麦子先把里面的小土块,石子捡干净。
用湿毛巾把粮食擦一遍晾干再装袋送到乡里去的。
可见农村的老百姓之难。
不要小瞧这时候一顿肉的魅力。
很多家庭一年也吃不了几回肉的。
还有很多家庭是尽量买肥肉炼油的。
不然为啥这时候的人如此能吃,因为缺油水,物资太少了。
杨大林早上和齐大爷出了门,就给齐大爷说了,今天想买点柴火和棉花的事。
齐大爷表示,没问题,他带着杨大林去买。
果然院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齐太给力了。
火车站附近就有一个鸽子市,齐大爷就认识两个在里面常年卖东西的老人。
就算他们现在去鸽子市,鸽子市没人了,他也能找到他们家。
问题不大。
不过杨大林可能需要付出一点粮票,不然只有钱很难买。
杨大林拍了拍胸膛,告诉齐大爷:“放心吧,大爷,粮票我带了,带了五斤昨儿晚上发的细粮票,就是不知道够不够。”
齐大爷回答:“差不多,应该够了,我也带了一些,到了看看情况吧,我也好久没有买过了,也不知道啥价格。”
早上依然是先找饭店吃饭,吃完饭先去干活。
下午早点干完,杨大林和齐大爷就骑板车去了一个附近的胡同。
这是个偏僻的小院。
齐大爷敲敲门,很快一个看面相五六十岁的老头过来开了门。
“老齐啊,啥事?”
“我带一个邻居来找你换点东西。”
那老头伸头左右看了一眼:“成,进来吧。”
杨大林这才锁好齐大爷的板车和齐大爷进了这个小院。
屋内应该还有人,但是没有出来,三个人就在门口里面说话。
杨大林识相的赶紧给对方点上烟。
齐大爷介绍了这位姓多,以后喊多大爷就行。
多大爷不知道是不是和多隆有关。
不过杨大林前世就有个多姓同学,两个人关系挺好的,据他所说,好像关系不大。
自古好像就有这个姓了,人很少。
多大爷见小杨同志很上道,等杨大林点完烟问道:“想换点啥啊爷们儿?”
“多大爷,我换点棉花,做一件大棉袄,类似军大衣那种,能当腿的,还有换点做棉袄的布。”
本来杨大林想说换点布票的,后来一想如果能在这买到布还不如一步到位。
多大爷开口问他:“行,没问题,你要换多少啊,问你个问题,做个大棉袄知道要用多少棉花多少布料不?”
杨大林一摇头,表示真不知道。
不过他记得家里做的棉被,一般有六斤,八斤,十斤都是算重的。
那么一个军大衣,自己前世也穿过最多也就是五六斤棉花吧。
自己做个大棉袄用上个四五斤棉花差不多了吧,就是棉布用多少自己真不知道。
两个老头对视一眼,嘿嘿一笑。
多大爷抽了一口烟道:“真是个傻小子,今天要不是老齐带你来,真能坑死你。”
杨大林知道对方在开玩笑:“那不能多大爷,您家就在这,还认识我齐大爷,哪能坑我这一个小伙子?”
杨大林的话老多也明白了,你看你家就在这,还是熟人带来的,你敢坑我,真以为我不敢来找你。
多大爷一听:“行,小子挺聪明也伶俐,还知道拿话堵我。
给你说一下,一般军大衣是用4.5斤的粗绒白花棉花。
咱们供销社卖的絮面没那个好。
你这身高不做棉袄棉裤,只做一个件棉大衣的话,撑死用四斤差不多了。
不过你做大点也成,因为你后面可能还会长个子。
这样你买五斤棉花就绰绰有余了。
供销社絮棉一斤1块4,还要絮棉票。
我这棉花算你一块八,絮面票一斤算你两块,这就是十九块。
然后再来说布票。
布票一个大衣需要七八尺布料左右。
不过你里外需要双层呢对吧。
所以最少也要十五尺布料。
一尺布料供销社2毛8,但是需要布票。
布票黑市如今也能卖到五毛钱一尺。
所以我这的布料是7毛5一尺。
十五尺布料我算你11块2,加上19块,一共三十块二毛,二毛再给你免了。
一共三十块。
但是我要四九城的细粮票三斤,一斤给你算三块钱。
所以你给我二十一块钱,三斤细粮票就行。”
杨大林一听这个价格,真不便宜,今天还没有齐大爷带自己来,说不准更贵。
怪不得如今很多孩子是老二穿老大的衣服,老三穿老二的衣服。
一件棉大衣这么贵,顶人一个月工资了。
这还只是原材料,没算人工呢。
细粮票这是快到年底了又涨价了,明年还会更贵。
昨天要不是有街道办的奖励,杨大林都买不起。
因为齐家三口都有定量,一个月的细粮票才有十斤左右。
十斤你还不能一下都买到,还需要分批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