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49章 《崇祯字典》

天启七年的春天,北京城迎来了一件稀奇事——信王府门口排起了长队,而且排队的不是求见的官员,也不是请愿的百姓,而是一群七八岁的娃娃,个个手里攥着几文铜钱,眼巴巴地望着王府大门。

“排队排队!都别挤!”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口维持秩序,声音尖细却颇有威严,“识字的站左边,不识字的站右边!”

队伍顿时乱成一团,大多孩子慌慌张张地往右边跑,只有零星几个怯生生地站在左边。

王府内,朱由检正对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发愁。

“宋先生,这《千字文》也太难了,能不能再简化点?”他指着其中一行,“你看这个‘鹑’字,笔画多得能当迷宫走,孩子们哪记得住?”

宋应星挠挠头:“殿下,这已经是最基础的启蒙读物了...”

“基础?”朱由检哭笑不得,“我这二十一世纪来的都觉得基础,明朝的娃娃们不得哭晕在茅房?”

方正化在一旁插话:“殿下,其实老奴觉得,识字本就是件难事,哪能一蹴而就...”

“错!”朱由检一拍桌子,“识字不难,是你们教的方法不对!来,看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你们看,这是‘马’,这是‘妈’,这是‘骂’。”三个字排在一起,形声字的规律一目了然。

宋应星眼睛一亮:“殿下这是...要将汉字按偏旁部首归类教学?”

“不止,”朱由检又写下一组字,“这是‘青’,这是‘清’、‘请’、‘情’...看出门道没有?”

方正化眨巴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哎呦!这些字读音差不多啊!”

“聪明!”朱由检笑道,“咱们编一本《崇祯字典》,就按形声字分类,同偏旁的字放一起,同音的字放一起。再搞个拼音标注,保证娃娃们三个月就能读报纸!”

宋应星激动得胡子直抖:“殿下大才!若是此法可行,天下寒门学子都有书读了!”

说干就干。朱由检当即召集王府里所有识字的,连厨子账房都没放过,全部投入编撰工作。他自己更是亲自上阵,把现代汉语拼音简化成了一套“崇祯注音符号”。

几天后,第一版《崇祯字典》终于出炉。朱由检决定先在王府周边的穷苦孩子中试点,这才有了王府门口排长队的一幕。

“来来来,每人领一本,不要钱!”朱由检站在门口,亲自给孩子们发书,“回家好生学着,三天后我来考试,考得好的奖励糖葫芦!”

孩子们领到书,个个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地跑了。

然而朱由检没想到,这事很快就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日早朝,礼部侍郎周道登突然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陛下!信王殿下近日推行所谓《崇祯字典》,将圣人之字任意简化,败坏文风,玷污斯文,此乃断我华夏文脉之举啊!”

温体仁立刻跟着附和:“周大人所言极是!汉字乃圣人所创,一笔一划皆有深意,岂可随意更改?信王此举,实乃亵渎先贤!”

朱由检站在一旁,心里直骂娘。这帮老顽固,正事不干,咬文嚼字倒是一个顶俩。

天启皇帝本来在打瞌睡,听到“信王”二字才勉强睁开眼:“五弟,又有啥新鲜玩意儿了?”

朱由检赶紧出列:“皇兄,臣弟只是编了本识字课本,让穷苦孩子也能读书认字,并无更改汉字之意。”

“胡说!”周道登激动得胡子直抖,“臣亲眼所见,书中将‘礼’简写成‘礼’,将‘义’简写成‘义’,这不是篡改是什么?”

朱由检心里冷笑,面上却恭敬:“周大人,这些简写体民间早已有之,臣弟只是将其整理收录,方便教学而已。”

“民间俗体,岂登大雅之堂!”温体仁义正词严,“若人人都写俗体,百年之后,谁还识得正体?圣贤经典何人能读?”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多官员都站在周道登一边。毕竟读书人是少数,谁也不想自己的识字优势被平民百姓轻易超越。

徐光启看不下去了,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信王殿下初衷是好的。如今我大明识字者不足十一,若能推广简易识字法,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周道登立刻反驳:“徐大人!文字乃国之根本,岂可因便利而损其精髓?今日简化一字,明日简化一词,长此以往,圣贤之道谁人继承?”

双方争论不休,天启皇帝被吵得头疼,最后摆摆手:“罢了罢了,五弟也是好心。这样吧,你那什么字典,只在自家教教下人便是,莫要往外传了。退朝!”

朱由检憋着一肚子气回到王府,却发现门口又排起了长队。这次不是孩子,而是一群大人,个个衣着朴素,一看就是平民百姓。

“信王殿下!求您行行好,教我们识字吧!”一个老汉带头跪下,后面呼啦啦跪倒一片。

“老人家快请起,”朱由检连忙扶起老汉,“这是为何?”

老汉抹着眼泪说:“小老儿的孙子前日领了殿下的书回家,才三天就能认一百多个字了!街坊邻居看了都眼热,求殿下也教教我们吧!”

朱由检心中一动,问道:“您孙子现在何处?”

老汉朝人群里喊了一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怯生生地走出来,手里紧紧攥着那本《崇祯字典》。

朱由检随手指了几个字,男孩果然都认得了,虽然发音不准,但意思都说对了。

“天才啊!”朱由检惊叹。三天认一百多字,这放在现代也是神童级别了。

男孩却摇摇头:“殿下,不是俺聪明,是您的书编得好!同偏旁的字放一块儿,记一个就能猜一片!”

围观的百姓纷纷附和:“是啊殿下!您就开个识字班吧!我们愿意交学费!”

朱由检心中暗喜,表面却为难:“不是本王不肯,是朝堂上诸位大人不同意啊...”

百姓们顿时炸了锅:“那些官老爷自己识文断字,就不许我们平民百姓识字了?”“凭什么他们能读书,我们就得当睁眼瞎?”

眼看群情激愤,朱由检赶紧安抚:“诸位静一静!这样吧,本王在王府后院开个夜校,每晚教一个时辰,你们愿意来的就来,但切记保密,莫要声张。”

百姓们欢呼雀跃,千恩万谢地走了。

当晚,信王府后院灯火通明,朱由检亲自授课,来了足足两百多人,连窗外都趴满了人。

“这个‘日’字,像不像个太阳?所以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朱由检用生动的比喻教学,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就在这时,李若琏匆匆走来,在朱由检耳边低语:“殿下,温体仁派人在外面盯梢,怕是又要找麻烦。”

朱由检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来得正好!你去...”

第二天早朝,温体仁果然又发难了。

“陛下!信王殿下阳奉阴违,昨夜在王府聚众授课,教授俗体字,臣有确凿证据!”

天启皇帝皱眉:“五弟,可有此事?”

朱由检不慌不忙:“皇兄明鉴,昨夜臣弟确实在王府授课,但教的不是俗体字,而是《孝经》。”

温体仁冷笑:“殿下何必狡辩?臣的眼线听得清清楚楚,您就是在教识字!”

“温大人说的没错,”朱由检突然话锋一转,“臣弟确实在教识字,但教的是《孝经》中的字。陛下若是不信,可当场考核。”

说罢,他朝殿外喊道:“带进来!”

只见三个平民打扮的人怯生生地走进大殿,扑通跪倒在地。

朱由检道:“这三位是昨夜听课的学生,陛下可随意考校他们《孝经》中的内容。”

天启皇帝来了兴趣,随口问了几句《孝经》中的句子,三人虽然紧张,却都对答如流,字正腔圆。

温体仁脸色一变:“这...这不可能!一夜之间怎能...”

朱由检笑道:“温大人有所不知,臣弟的教学方法特别,一晚上就能让人读懂《孝经》。若是温大人不信,也可派家中下人来学,保证三天就能读会写。”

朝堂上一片哗然。三天能读会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天启皇帝也震惊了:“五弟,此言当真?”

“臣弟愿立军令状!”朱由检信心满满,“若三日内教不会一个文盲读《孝经》,臣弟愿受任何惩罚!”

温体仁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好!臣就派家中一个马夫来学,若是三日后他真能读《孝经》,臣...臣就支持殿下的识字班!”

一场朝堂之争,就这样变成了教学赌约。

消息传出,京城哗然。温体仁家的马夫阿福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走到哪都有人指指点点:“看!就是他要三天学会读《孝经》!”

阿福压力山大,见到朱由检时腿都在抖:“殿...殿下,小的一个字都不识啊...”

朱由检拍拍他的肩:“放心,包在本王身上。”

接下来的三天,信王府彻夜灯火通明。朱由检亲自教学,用他的“形声字归类法”和“崇祯注音”,果然在第三天晚上,阿福已经能磕磕巴巴地读完半本《孝经》了。

第四日早朝,温体仁信心满满地等着看笑话,却见阿福捧着《孝经》,虽然读得结结巴巴,却一字不差地读完了指定段落。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惊呆了。

温体仁脸色铁青,指着阿福:“你...你早就识字对不对?”

阿福扑通跪下:“老爷明鉴!小的以前真是一个字都不识啊!殿下教的方法神了,同音的字放一块儿记,偏旁一样的放一块儿认,想学不会都难!”

徐光启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此乃利国利民之大才啊!若能推广此法,我大明何愁人才不济?”

天启皇帝也龙颜大悦:“好!五弟果然厉害!朕准了,你那什么字典,尽管推广!”

朱由检却摇头:“皇兄,臣弟以为,此事不宜由朝廷推行。”

众人都愣住了。这么好的机会,信王怎么反倒推辞?

朱由检解释道:“若是朝廷推行,必然又有许多规矩限制,反倒不便。不如由臣弟先在民间试行,待成效显着再说。”

退朝后,徐光启追上朱由检:“殿下为何拒绝陛下好意?”

朱由检苦笑:“徐大人有所不知,我这是以退为进。您看着吧,不出三日,那些反对的人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果然,第二天开始,不断有官员悄悄来访,都是来求《崇祯字典》的。

“殿下,下官家中老仆想识字,求殿下赐书...”

“下官有个远房亲戚,想请殿下指点教学之法...”

朱由检来者不拒,统统满足。他心里清楚,这些官员嘴上反对,心里却明白识字人口增多对自己统治有利——毕竟能读告示就能理解政令,能写字的就能当吏员,何乐而不为?

短短一个月,《崇祯字典》悄然在京城流传开来,夜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朱由检更是创造性地推出了“拼音扫盲法”,让许多原本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很快就能读会写。

这日晚间,朱由检正在王府批阅各地送来的扫盲成果报告,李若琏突然急匆匆赶来:

“殿下,出事了!山东传来消息,有人仿造《崇祯字典》,在其中夹杂邪教经文,暗中传播!”

朱由检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有人会利用扫盲运动来传播邪教!

“立刻查清是什么邪教!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这种伪版字典?”朱由检急问。

李若琏面色凝重:“已经发现三处,都在山东。更麻烦的是...东厂似乎也得到消息,魏忠贤正在调集人手,说要彻查‘信王邪书案’!”

朱由检倒吸一口凉气。好个魏忠贤,这是要借题发挥,把他一棍子打死啊!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方正化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殿下!不好了!东厂的人把王府包围了,说要搜查邪书!”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