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启地球这件事,华夏办的可谓毫无心理压力。
毕竟全世界的人都不要命的来攻击华夏,都想让华夏死无葬身之地,那华夏临走时候给他们来一个狠的,也算是另一种方式帮他们减轻负担了。
这样一来,地球就不用建设那么多的地下城,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浪费资源,说不定都不用让地球流浪,直接造飞船就能逃离。
既避免了上千年的流浪,也减轻了负担,两全其美,多好。
不过唯一收到伤害的就只有大鹅了。
从全世界敌对华夏开始,大鹅就一直没有参与。
等所有势力联合起来之后,大鹅依然没有参加,只是集结部队守着自己的边境,生怕联合军一个转向先把自己给灭了。
而且,在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华夏将联合军打的屁滚尿流时候,大鹅也第一时间送上了祝贺。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大鹅确实没有做什么对不住华夏的事情。
但可惜,最后都打红眼了,双方核武都用上了,谁还在乎你是什么站队,一块揍了得了,这叫雨露均沾。
李胜利等人对大鹅还是稍稍有一些歉意的,这事确实是华夏做的有点不厚道,所以李胜利等人决定,等那天再回流浪地球世界的时候,一定好好给大鹅赔罪。
前提是...大鹅得等到那个时候...
(大鹅:夜半垂死惊卧起,小丑竟是我自己。)
李胜利等人来到明末世界世界之后,华联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了。
由于焦员还需要在现实世界稳定局面,便让二把手留在了明末,代替他主持华联的全方位工作。
随着人员的到齐,华联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上并没有说什么特别大的事项,而是围绕明末世界和生化危机世界,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计划,以五年为一个界限,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又称华联一五计划。
基础建设在会上只是小事,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科学领域。
对现实世界来说,流浪地球世界的技术太过于超前,很多科学理论都需要重新对接,生化世界就更不用提了,他们的实际科技水平,连现实世界还不如。
因此,现实世界和生化世界的科学家和相关学者们,想要吃透流浪地球的技术,必须要重新进行一番理论上的学习。
经过仔细的商量,华联高层共同决定,由流浪地球世界的科学家和学者们,带着现实世界和生化世界的科学家们一同进行上课。
不过这个上课,并不是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听讲。
而是由流浪地球一方的专家们,带着后两方的科学家们进行项目实操,在实操中渐渐汲取新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要是真让这些院士再回到课堂上听课,那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快。
更何况他们的基础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欠缺的只是先进技术的感知,很多东西其实他们只要听上一遍,就能了解各差不离。
为了方便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整个实验室并没有设立在明末,而是在生化世界建成了一个超级研究院。
华联对于明末世界定位很精确,那就是大本营,任何世界都要从这里中转。
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如果真的有一天遭遇强敌,即便是他们能够追到明末世界,其他世界的安全也能够保证。
有了流浪地球世界的人口补充,明末世界的人口终于突破18亿,在这偌大的星球上,虽然十八亿华夏人还是显得有些少。
可有先进的技术加持,至少开发全球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而且流浪地球的人口,大部分都是高知人口,只要简单的培训就能上手各种工作,所以建设工作也基本上没有费什么力气。
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成一个现代的、宜居的星球,其中基建铁路自然是重中之重,初期规划铁路六条。
欧亚铁路三条,两条横跨东西,一条直通南北,南美、北美各一条,都是南北走向,非洲也规划了一条横跨南北的铁路。
这里规划的铁路并不是原本的铁路,而是流浪地球世界的超导磁悬浮铁路,时速最高可达七百公里,从京市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全速只需要十个半小时。
可以说,在明末世界的各行各业,基本上都使用的是,流浪地球世界的最先进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超级电池轿车、核聚变飞机、核聚变邮轮等等,民用都是这个级别,军用就更不用说了。
原本想要建设的太空电梯项目,都被无限期的往后推迟,因为发现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想要开采月球,或者其他星球的话,那流浪地球世界建设的那个大发动机已经完全足够了,毕竟那玩意的单台推力就能达到150亿吨。
现实世界中500吨大推力发动机已经是世界顶尖了,可在这行星发动机面前,就连人家的零头都赶不上。
这么大的推力,即便是小型化一下,减去1000倍推力,保留1500万吨的推力,再把他装在飞船上,虽然速度不见得有外星人那么快,但也不慢了。
1500万吨的推力,从地球前往月球的话,单程只需要10个小时左右,一天时间能跑个来回。
并且飞船的装载利用率,可要比电梯强的太多了。
毕竟一架飞船不行,就十驾,再不行就二十驾,甚至是一百驾一起飞,这效率不是嗷嗷的。
所以,太空电梯对于华联来说,确实是有点鸡肋了。
在华联的命令向全球宣布之后,整个明末星球上的华夏人都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个个拼死拼活的开干。
谁都知道,这颗星球真是自己的星球。
在这颗星球上,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同族,建设这颗星球,那就是在给自己干活,这积极性可不就上去了。
于是,明末星球上立刻开始了一股建设热潮,没有一个人偷懒,除了孩子和走不动的老人,基本上全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