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936年上海租界的初春,雪化得磨磨蹭蹭,巷口青石板缝里还嵌着星星点点的残雪,被早行的人踩得咯吱响。朝歌食肆的木门“吱呀”推开时,一股冷意裹着雪后特有的清冽飘进来,朱成碧却早守在灶前,围裙上沾着圈淡白的面粉,指尖凝着层几乎看不见的浅金微光,正轻轻往陶盆里的杂粮粉里揉。

她没敢用重了法术——这世间的规矩她摸得透,穿梭空间、移山填海那类神通绝不能碰,可这点改变物质肌理的小手段,倒还稳妥。此刻微光正顺着指缝渗进面粉里,把粗细不均的麦麸颗粒悄悄揉得更匀,这样烤出的饼会更紧实耐嚼,战士们揣在怀里,饿了掰一块,能顶更久的力气。

“朱姐,我娘腌的肉脯切好啦!”阿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少年扛着个粗布包,跑得气喘吁吁,棉鞋上沾着泥点。他把布包往案板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是半盆暗红的肉脯丁,油润润的,还带着点酱香味。“我娘说,多给红军战士带点荤腥,打仗耗力气,光吃干粮扛不住。”阿福抹了把汗,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攒的炒芝麻,您掺饼里,香!”

朱成碧笑着接过来,把芝麻倒进面粉盆里,指尖微光又闪了闪——这次是让芝麻的香气稍微锁在颗粒里,等饼烤透了,咬开时香味才会漫出来,不至于路上散得太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火光映着她的侧脸,案板旁挂着串马齿苋干,是周木匠上月带着阿强在苏州河边割的,晒了足足十日,干透了,捏在手里脆生生的。老木匠特意用粗麻线把马齿苋串成串,挂在灶边通风的地方,每次来都要摸一摸:“这草煮水治痢疾,得留好,前线缺药,战士们要是闹肚子,这就是救命的东西。”

正说着,陈玄掀帘进来了,棉袍肩上沾着层薄雪沫,他拍了拍,把怀里的铜烟盒轻轻放在案板上。那烟盒是地下党联络员老吴给的,表面磨得发亮,里面藏着张糙纸,用米汤写着密信,得用醋熏才能显影。“老吴刚在巷口递的信,”陈玄的声音压得低,指尖敲了敲烟盒,“陕北那边冻得厉害,战士们手都肿了,缺治冻伤的草药,还缺能揣着走的干粮——最好是能放半个月不坏的。”

他说着伸手碰了碰陶盆里的面粉,指尖蹭到朱成碧的手背,温温的。“我去联络商队,上次那批往郑州运菜的商队,是咱们的人,能帮忙带物资。你把饼多做些,要是能让饼的保质期再长点……”

“知道了。”朱成碧打断他,笑着把面团往案板上一放,指尖微光裹着面团转了圈。这次法术用得更细,她悄悄把面团里的水分锁得更实,还让面粉的筋性稍微提了点——这样就算饼放久了,也不会轻易发霉变硬,半个月应该能撑住。“阿福刚去李大夫家了,说要换点柴胡。李大夫上次就说,要是给红军的药,他库里还有两包金银花,让咱们随时去拿。”

陈玄点点头,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我昨天在旧货摊淘的铁皮,你看看能不能用——周师傅说要给木车暗格包层铁皮,防颠簸漏货。”

朱成碧接过铁皮,指尖微光扫过,铁皮边缘的毛刺瞬间被磨平,变得光滑不伤手。“正好用,等周师傅来了,我帮着把铁皮嵌进木车板里,省得用钉子,还结实。”

没等多久,周木匠就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个工具箱,里面凿子、刨子摆得整齐。老木匠的左手少了两根手指,是去年在闸北被鬼子的炮弹碎片划伤的,现在空荡荡的袖口总晃着,却一点不影响干活。他走到后院的木车旁,蹲下身,用右手把铁皮往暗格边缘比了比:“姑娘,你那法术能让铁皮贴得更牢不?别路上颠开了,漏了草药,那可就糟了。”

朱成碧走过去,指尖贴着铁皮边缘,浅金微光顺着铁皮渗进木车板的纹路里。原本需要钉子固定的铁皮,此刻竟像长在了木头上似的,用手掰都纹丝不动。周木匠笑着拍了拍车板:“还是你这法子省事,省得我再找钉子——对了,我还雕了个新模子,给饼印个‘朝’字,战士们吃的时候,也知道是咱们食肆送的。”他从工具箱里掏出个桃木模子,上面的“朝”字刻得方正,边缘还留着点木屑。

接下来的三天,食肆的灯天天亮到后半夜。朱成碧负责揉面、烤饼,阿福烧火、打包,周木匠则忙着加固木车,还在车板下又加了层木板,防止暗格被压破。每天晚上,朱成碧都会用微光把烤好的饼逐个过一遍——不是什么复杂的法术,只是悄悄在饼的表面凝一层极薄的膜,能挡点潮气,也能让保质期再延长几天。

阿福烧火时总盯着灶里的火苗看,偶尔会问:“朱姐,你手上那光,是啥呀?”朱成碧只笑着揉面:“是让饼更好吃的法子,别声张,咱们悄悄给战士们做最好的饼。”阿福似懂非懂地点头,烧火更卖力了,炉膛里的火苗总烧得旺旺的,把饼烤得外脆里实。

第四天凌晨,天还没亮,巷子里只有巡夜的租界警察打更的梆子声,“咚——咚——”,敲得人心里安稳。陈玄押着木车,阿福帮着推车,朱成碧站在门口送他们,手里还塞给陈玄个暖手宝——是用粗布缝的,里面灌了热水,她悄悄在暖手宝外层凝了点微光,能让水温降得慢些,陈玄路上能暖手。

“路上遇着鬼子哨卡,别硬来,”朱成碧叮嘱,“要是查得严,就把外层的饼卸了,里面的草药要紧。”陈玄点头,把暖手宝揣进怀里,又摸了摸她的头:“放心,我很快回来。”

木车轱辘压过青石板,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传得远。朱成碧站在门口,直到车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回食肆——灶上还温着粥,是给周木匠留的,老木匠年纪大了,起得早,却总说要帮着收拾残局。

陈玄和阿福推着车,走了半个时辰,到了租界和华界交界的日军哨卡。两个穿黄军装的鬼子端着枪走过来,枪托在地上顿得“砰砰”响,军犬则围着木车转,鼻子凑着货堆嗅得凶,喉咙里发出低吼。

阿福攥紧了衣角,陈玄却没慌——他早和朱成碧商量好,等军犬靠近暗格时,就用点小手段。此刻见军犬的鼻子快凑到车板下,陈玄悄悄抬了抬手指,指尖凝着丝极淡的微光,弹向军犬的鼻子。那微光没别的用,只是暂时麻痹了军犬的嗅觉,它突然打了个喷嚏,往后退了两步,再嗅时,竟没了之前的凶劲,只转着圈晃尾巴。

鬼子骂了句“八嘎”,走过来掀开最上面的油纸包,里面是整齐的杂粮饼,麦香混着芝麻香飘出来。他捏起一块咬了口,皱了皱眉,又摸了摸车板,没发现异常,挥了挥手:“快走!”

过了哨卡,阿福才松了口气,擦了把汗:“陈哥,刚才那狗咋突然不叫了?”陈玄笑了笑:“是朱姐的法子,帮咱们混过来了。”

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才到郑州的联络点——是家不起眼的茶馆,掌柜的是地下党,见了陈玄,只点点头,把他们引到后院。后院里,个穿棉袄的年轻小伙正等着,见了木车,眼睛一下子亮了:“陈老板!可算等着你们了!”

是小石头,去年在闸北时,他跟着部队撤退,在食肆喝过粥,后来就留在郑州做物资转运。小石头的棉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却攥着个粗布包,递到陈玄手里:“这是陕北战士托我带的,说吃着你们送的饼,想起去年在闸北喝的热粥了。”

陈玄打开布包,里面是块叠得整齐的红军帽徽,边缘磨得发亮,还有张纸条,字迹歪歪扭扭,却很有力:“谢谢朝歌食肆的乡亲们,我们一定好好抗日,把鬼子赶出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交接完物资,陈玄和阿福没多留,第二天一早就往上海赶。回去的路上,阿福总把帽徽拿在手里看,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了:“朱姐见了这个,肯定高兴。”

回到食肆时,朱成碧正坐在灶前揉面,见他们回来,赶紧站起来。陈玄把帽徽递给她,她接过来,用指尖轻轻摸了摸,又找了个小木盒,把帽徽放进去,摆在账本旁边。账本上记着每次送物资的数量:“二月,杂粮饼两百块,肉脯十斤,马齿苋干五斤,柴胡三包……”一笔一笔,都写得清清楚楚。

入夏后,局势渐渐紧了。日军在上海增兵,租界里的特务也多了起来,经常挨家挨户查“可疑物资”,巷口偶尔会传来鬼子的皮鞋声,敲得人心里发紧。

有天午后,食肆里刚来了两个客人,就听见门口传来粗暴的脚步声——是两个穿黑衣服的特务,敞着怀,手里攥着个本子,进门就四处打量。“你们这店,卖什么的?”其中一个特务眯着眼,目光扫过灶边的腌菜坛,“这里面装的什么?”

朱成碧正往坛子里码腌菜,闻言没慌,手里的动作没停,指尖悄悄凝了层微光,顺着坛沿滑进去。那微光在草药包外面裹了层“气膜”——其实就是让空气稍微凝固,把草药包和腌菜隔开,就算特务翻菜,也碰不到底下的草药。“先生,这是自家腌的雪里蕻,下饭的。”她递过双筷子,“您尝尝,咸淡正好。”

特务接过筷子,夹了口腌菜嚼着,没尝出异常,又走到后院看了看,见只有堆柴火和辆旧木车,没发现别的,骂骂咧咧地走了。

等特务走远,陈玄从里间出来,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传单,上面印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黑体字。“老吴刚送来的,”他把传单递给朱成碧,“北平的学生都在罢课游行,陕北那边队伍壮大了,缺的物资也更多了——咱们得赶在秋收前,再送批棉衣过去。”

朱成碧点点头,当天就去找张婶。张婶是租界里的老住户,丈夫去年被鬼子抓去做劳工,没回来,她自己缝补为生,手巧得很。听说要给红军缝棉衣,张婶一口就答应了:“我这就去喊街坊们,咱们妇女也能为抗日出份力!”

没过多久,食肆的后院就热闹起来,五六个难民媳妇都来了,手里拿着针线和旧棉衣。张婶把北平学生捐的新棉絮分给大家,朱成碧则把她们带来的棉线拢在一起,指尖微光扫过——这是让棉线的纤维更紧密些,缝棉衣时不容易断,也更结实,战士们穿在身上,不容易漏棉絮。

周木匠也来帮忙,他从旧货摊淘了些旧木板,刨成薄片,做成棉衣的里子。木板原本有点糙,朱成碧用微光把木片表面悄悄磨得软和,贴身穿也不硌人。“咱们做的棉衣,得让战士们穿得暖和,还得耐穿。”老木匠边刨木片边说,额头上渗着汗,却没停手。

阿福则忙着烧开水,给大家沏茶,还把食肆里的糖糕拿出来,分给大家吃:“婶子们辛苦了,吃点甜的解解乏。”

就这样,连着忙了十几天,三十多件棉衣终于缝好了。每件棉衣的领口都缝着个小小的“朝”字,是周木匠用烙铁烫上去的,不显眼,却藏着心意。朱成碧把棉衣叠得整齐,装进粗布包,又用微光在包外层凝了层薄膜——防潮,路上就算遇着雨,也不怕棉絮受潮。

十月底,沈青从北平回来了。他是去年从闸北逃难去北平的学生,这次回来,肩上扛着个大布包,脸瘦了些,却眼睛亮得很。“朱姐,陈哥!红军在会宁会师了!”他一进门就喊,把布包往案板上一放,“这是北平学生捐的棉衣,还有些铅笔和本子,说要给陕北的小战士写字用。”

打开布包,里面的棉衣虽然薄,却洗得干净,铅笔和本子用油纸包着,整整齐齐。沈青喝了口热茶,又说:“北平的学生都在捐钱捐物,还上街游行,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大家都盼着能早点把鬼子赶出去。”

朱成碧和陈玄商量着,把这次的物资和之前缝好的棉衣一起送过去。这次走的是水路——从苏州河坐船到南京,再转陆路去陕北,这样能绕开日军的主要哨卡。打包时,朱成碧把铅笔和本子藏在棉衣夹层里,又用微光把棉衣的棉絮压实了些——这样既暖和,又不占地方,一艘小船能装更多物资。

出发前一晚,食肆里的人都没睡。周木匠把木车仔细检查了一遍,加固了车轮;张婶把棉衣又缝了遍领口,怕路上磨破;阿福则把炒芝麻装了满满两袋,塞进物资包:“让战士们就着饼吃,香!”

朱成碧煮了锅姜茶,给每个人端过去:“路上冷,喝口暖着。”陈玄接过姜茶,看着她:“等我回来,咱们就准备冬菜,冬天陕北更缺菜。”

第二天一早,陈玄带着物资上了船。船晃得厉害,朱成碧早用微光在货箱外裹了层薄膜,防止潮气浸进去。一路上,陈玄没敢大意,白天躲在船舱里,晚上才敢靠岸歇会儿。走了七天,才到陕北的联络点。

负责接收的同志见了物资,紧紧握着陈玄的手,眼眶都红了:“太谢谢你们了!现在天越来越冷,战士们有了这些棉衣,就能少受点冻。还有这些铅笔本子,小战士们肯定高兴坏了——他们早就想认字了。”

陈玄笑着说:“都是应该的,咱们都是中国人,就得互相帮衬着。”他还把阿福的炒芝麻递过去:“这是孩子攒的,让战士们就着干粮吃。”

在联络点待了一天,陈玄就往回赶。回来时,他带了袋陕北的小米,是战士们硬塞给他的:“让乡亲们尝尝我们陕北的小米,熬粥香。”

十二月初,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了上海。那天正下着雨,老吴冒雨跑进食肆,浑身都湿透了,手里攥着张湿淋淋的纸条:“西安事变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扣了蒋介石,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喘着气,又说,“陕北那边怕日军趁机捣乱,急需御寒的物资,还有治伤的草药——咱们得赶紧送一批过去!”

朱成碧和陈玄没犹豫,当天就把食肆里存的杂粮、棉衣都整理出来。阿福把灶边的马齿苋干全包好,周木匠则把食肆的旧门板拆了,改成简易的担架——万一有伤员,能用上。朱成碧则把刚腌好的两坛咸菜倒出来,把灶里藏的草药全装进去,指尖微光掠过,咸菜的咸香裹着草药味,就算凑近闻,也只像腌菜的味道,看不出来异常。

送物资那天是冬至,天寒地冻,风刮在脸上像刀子。这次走的是秘密通道——在租界边缘的一个破庙里,入口是个菜窖,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走。陈玄带着物资,手里拿着个铁皮罐做的手电——是朱成碧给他做的,里面装着蜡烛,她用微光让蜡烛的火苗燃得更稳,还能延长燃烧时间,走了半夜,蜡烛都没灭。

通道里又黑又窄,偶尔会有水滴下来,落在脸上冰凉。陈玄一手拎着物资包,一手举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心里想着食肆里的灯——此刻成碧应该还在灶前等着,灶上温着粥吧。

走了三个时辰,终于到了通道出口。负责接应的同志早举着火把等着,见了陈玄,赶紧接过物资:“可算来了!前线刚传来消息,日军在边境蠢蠢欲动,这些物资太及时了!”

陈玄跟着他们到了临时营地,夜里的营地很安静,只有哨兵的脚步声。有个小战士正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块杂粮饼,见了陈玄,赶紧站起来:“您是从上海来的吧?这饼和上次送的一样,好吃!”小战士咬了口饼,眼睛亮了,“我娘也在上海,要是她知道我能吃到上海的饼,肯定高兴。”

陈玄摸了摸小战士的头,心里暖烘烘的——这一路的辛苦,值了。

除夕那天,上海放晴了,太阳照在食肆的木门上,暖洋洋的。朱成碧早起来煮鸡汤,灶膛里的柴火燃得旺,鸡汤的香味飘出巷口。她用微光把菌子的鲜味悄悄催得更浓,还往汤里加了红枣和桂圆,暖身子。

周木匠带着几个孩子来帮忙,他给孩子们雕小木枪,朱成碧用微光把木枪的边缘磨圆,怕扎着孩子们的手。阿福则在巷口放鞭炮,是他从租界的华人铺子买的,虽然只有一小串,却响得很热闹。

陈玄回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陕北的小米。他刚进门,沈青就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台收音机:“陈哥!朱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了!”

收音机里传来清晰的声音,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食肆里的人都围过来听,连巷口卖菜的王婶也端着碗饺子过来:“这么大的好消息,咱们一起过年,热闹!”

张婶把缝好的新棉衣拿出来,分给大家看:“开春咱们再缝一批,送过去!”周木匠则把那块红军帽徽拿出来,放在灶台上,和鸡汤的热气一起,映得发亮。

朱成碧给每个人盛了碗鸡汤,递到陈玄手里时,他接过,却没喝,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枚银簪,簪子上刻着个小小的“碧”字。“在陕北的镇子上买的,”陈玄笑着说,“虽然不贵重,却是我的心意。”

朱成碧接过银簪,别在发间,指尖微光闪了闪,把帽徽上的一点锈迹悄悄淡去。她看着满屋子的人——孩子们拿着小木枪跑,周木匠和沈青在说陕北的事,张婶和王婶在包饺子,陈玄坐在身边,手里捧着热鸡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窗外的鞭炮声又响了,阳光透过窗纸,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洒在灶台上的鸡汤和红军帽徽上。食肆里的笑声、歌声混在一起,裹着烟火气,飘出巷口。那点改变物质的微光,此刻早融入了这人间烟火里,和援共的心意一起,在乱世里,悄悄凑成了燎原的星火——只要人心齐,总有把鬼子赶出去的那天。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万古剑髓风水王者归来哭天喊地七仙女快穿:普通的我,靠美貌攻略?重生70,老娘物资堆成山魂穿珞珈,但是忠诚派世家囚凰女将心重生九零,情场金丝雀九霄帝医咒回:甚尔有个妹妹青冥问心录兽世之妥协双日凌空,魔剑觉醒,求魔问道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半夏柒清欢逃出宫的第99次焚寂枪神开局仙子大师姐,我真不是靠山王快穿,神明退休指南杀手帝师:开局继承破烂书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超甜妥俗!打工妹的流水情债西游系统纪元假面骑士:元素纪元六零奶团被读心,带飞全家成团宠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星际战争?我的新品发布会罢了HP白眼给你顶级魔药天赋穿越流民的腹黑小夫郎别叫我老祖,我只是个筑基修士京圈大佬们的重生妹宝,又甜又乖宇宙地球人类三篇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宁尊仙途星轨蚁途人民的名义:胜天半子,与天争命爱情公寓:续章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凡人修仙:魂体双修快穿:不当血包了,我创翻所有人现代神侦探古代小捕快穿梭位面?转手跟国家合作!穿越七零:炮灰亲妈养崽记前世今生:再续千年缘夺回家产,资本家大小姐下乡边疆民间故事选集名侦探柯南:都给我坐下喝红茶【HP】我就是来度个假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