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舟,你知道为何小僧独让你下山,为何又在你化形之时便告诉你与小僧缘分已尽。”
“你有慧根,小僧已载你渡过半边苦海,余下只凭你自己便可到彼岸,但命门之话言你会沉于苦海,便收入寺内。”
“可有慧根而无慧性,佛道不成,但天下之路不是无慧性而不通,有慧性却也不见得能走通佛路。”
”不见得尔不能创佛之新道,这也是小僧收尔入寺的因,但你之心性还有需塑造。”
“你有慧根,本性善嘉,但无慧性,不清世间善恶,只能依世间众生之则来判断。”
“众生向恶,所谓传唱之善不过是恶,众生为善,所谓传唱之恶不过是善,何为善恶之界,众生早已因私心模糊,凭一己之心分辨罢了。”
“那日你见一城被毁,小僧所救者不足十者,于那满城生灵如何?”
晦舟沉默了很久,久到殿外的薄雾都散了些,才低声道:“如一瓷碗取泛海中一瓢,所救者微乎其微。”
“这世间的苦难何能解救,于佛的有缘者相比天下苍生何其少者,世间满是苦难而佛不曾救尽世间。”
“所以,晦舟你知佛之行,还欲成佛否?佛并非能凭心所至,凭念所达。”
“佛有竭尽,不能解救众生苦难,只能渡有缘者,以有尽之微力赴无尽之难,愿否?”
晦舟张嘴想要立刻回答,但肯定的话语卡住了。
因为自己面前的方丈肯定是这样过来的。
而自己口说无凭的言语像是在对方丈的羞辱,方丈的一生信奉却被自己这样大言不惭的话语,所道必定会与之并行。
他甚至不敢想,若有朝一日,他也站在“救”与“不救”的路口,会不会像方丈这样坚定?
是否会真正践行,是否会在未来有所违背,自己连处在这种明知不可为但却依旧前行的心境都未曾有过,何来有信心守住?
方丈像是看穿了他的犹豫,没再追问。
山风裹着松针的气息涌进来,吹得供桌上的灰尘飘了些起来。
没经历过就不妄下结论,这已经很好了。”他望着窗外的山峦,声音轻了些,“但你要记住——不要轻易去改世事的走向,也不要去救那些本就与你无缘的苦难者。
“不要因为自己善良的本性而妄图去挽救,世间的一切并非我们所看到的。”
“若小僧早知道那座城的悲剧会发生,也有能力阻止,却还是放任了一切——晦舟,你眼里的小僧,会是怎样的?”
这句话像道惊雷,猛地劈在晦舟心上。他浑身一僵,连呼吸都顿了,灵识像是被冻住似的。
这是晦舟第二次在此地震惊的僵住全身,怔怔的望着方丈,下意识的想问为什么,但并没有道出口。
因为他相信,相信方丈的仁慈,即便现在他亲自所述,但还是相信。
就像书里写的,“行逆道之事,因难言之隐”,方丈这样做,定然有他的苦衷。
望着晦舟的双眼,方丈有一瞬间的失神,不过没有等到晦舟的答复再次开口。
“何为有缘者,何为苦难者,何为苦海恶鬼?造成这一切的是几位人族染天院的化神境修士。”
“原本这不关那一城上亿生灵的生死,毫无关系,只要小僧去协助他们,这一切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但小僧止步了,静静的等待这一切的结束,他们并非有缘者,或许这听来有些荒谬,但事实就是这样。”
“一位人族的化神境的修士带着他的后代逃出染天院,随后有五位化神境的同境修士阻她,在那座城中爆发大战。”
“一位化神境的修士诞生了一位天资卓越的婴儿,天资太过卓越傲视同辈,生下来便被佐证为证道之资。”
“那位婴儿的天赋是她的神魂,而她的母亲化神存在是主修神魂的,本应是美好的,但人族的贪婪一如既往。”
“宗门内的化神修士认为他们不需要证道之资的族人,而是人族证道者,天人道尊,因为人族的天山内的天人道尊直接少了六位,这并非秘密。”
”那位婴儿的天赋太好了,这也让贪婪的人族更进一步,他们想要将其培养成道尊,因其神魂的强大,便想用禁法造成墨魂。“
”小僧不是墨魂这种天赋究竟用何种方法形成,这是人族的一个禁忌,但无例外,每一位墨魂的拥有者基本可证道成功。“
”但她的父母拒绝了,随后一场争斗在院内爆发,死伤无数人族低阶修士,结果是其父亲为掩护妻女当场战死。“
”逃到那座城池时便被追上,一场大战爆发,可即便那位母亲燃尽神源,也没有冲出包围,最终神源燃尽魂飞魄散。”
“原本即便几位化身境界的修士在空中交战不会死那么多的生灵,但那位母亲燃烧神源,其神魂燃烧散发出了魂荡。”
“城中生灵尽皆受魂伤,连元婴都不可抵抗,满城修士不死即疯,而那位婴儿最终还是完好无损的带回去。”
“所以小僧该去阻拦吗?如果小僧去阻拦,或许结局不变,但不会死那么多的生灵。”
“如果小僧选择去帮助,结局可能不一样,但会死更多的生灵,贪婪狡诈的人族不会就此罢休。”
“所以小僧选择了袖手。”他的声音又恢复了之前的静气,“不是无情,是知道自己无法救。”
“那些城中生灵不是有缘者,而造成那场悲剧的化神修士更不是,只是一群沉溺苦海的恶鬼。”
“这世间的苦难,不是‘伸手’就能解决的,有时候看着它发生,反倒是减少苦难的法子。”
晦舟忽然懂了方丈的意思。
原来“不救”不是冷漠,“不动”不是怯懦,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是怕自己的“善”,反倒成了更大的“恶”。
或许是这样?或许吧。
“这是一种选择,晦舟,你可知为何小僧只让你陪小僧前去?历练你的心境只时一点。”
“另一点是这寺中待在这弟子都曾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自以为能拯救更多的生灵,消除更多的苦难。”
“可到头来,活着的弟子都困住了,迷失在苦海中找不到返回的方向,连本该幸存的有缘者等不到自己的渡舟,最终死亡或是沉入深海终成恶鬼。”
晦舟望着方丈,看到了一条路那是方丈走过的佛路,是他往后要走的,满是荆棘却也藏着光的路。
如果他能迈上的话,如果他能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