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午后,阳光褪去了灼人的热度,变得温和起来。李晓东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京城的胡同里,车筐里放着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圈着几处待售的宅院——他打算给于莉另寻一处新宅,作为真正属于他们俩的婚房。
之前那处两进四合院虽好,却是以“陈志远”的名义分配的,带着公务色彩,少了几分家的温馨。他想给于莉一个完全私密的空间,一处能让她彻底放松、安心生活的地方,就像三进四合院于秦淮茹她们那般,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按照地图的指引,他先去了西四附近的一条胡同。这里离于莉家不远,又避开了喧闹的主街,环境清幽。中介是个姓王的老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拄着根拐杖,见了李晓东,笑眯眯地迎上来:“陈工程师?久等了,咱这就去看宅子。”
李晓东此刻依旧是“陈志远”的装扮,点头应道:“麻烦王大爷了。”
王大爷领着他走进胡同深处,在一扇朱漆斑驳的院门前停下:“就这儿了,三进的院子,前两年刚翻修过,屋主举家南迁,急着出手,价格公道。”
推开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岁月。院里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几株老槐树遮天蔽日,投下大片阴凉。第一进院是倒座房,能当厨房和储物间;第二进是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高大宽敞,窗棂上的雕花虽有些磨损,却透着精致;第三进院有个小花园,种着几株月季,角落里还有口压水井,井水清澈。
“怎么样?”王大爷得意地说,“这院子方正,采光好,排水也通畅,下雨天从不积水。最关键是,离您单位和于家都近,方便。”
李晓东仔细打量着,手指拂过正房的门框,木质紧实,没有虫蛀的痕迹。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能看到后院的月季和远处的树梢,视野开阔。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满意,却还是不动声色地问:“价格多少?”
“一口价,三百块。”王大爷伸出三根手指,“这价在西四这片,打着灯笼都难找。您是体面人,我不糊弄您,屋主说了,诚意要,还能送屋里那套红木家具。”
三百块在这年头可不是小数目,但对于这处三进院来说,确实划算。李晓东点点头:“我再看看别处,回头给您准信。”他不想表现得太过急切,以免被拿捏。
王大爷也不催,笑着说:“您慢慢看,咱这院子,不怕比。”
离开西四,李晓东又去了南锣鼓巷附近。这里的宅院更具老北京特色,却大多格局狭小,要么临街太吵,要么年久失修,需要大动干戈修缮,都不如西四那处合心意。
最后一站是后海边上的一条胡同。这里离水边近,空气湿润,院里大多带个小码头,颇有江南韵味。但宅子要么价格虚高,要么产权复杂,李晓东看了两处,都摇了摇头。
傍晚时分,他骑车回到西四,直接找到了王大爷:“那处院子,我要了。”
王大爷眼睛一亮,连忙起身:“痛快!陈工程师就是敞亮人!咱这就去办手续,保证利索!”
办手续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屋主委托了中介全权处理,李晓东以“陈志远”的身份签下契约,付清款项,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处院子,从今往后,就是他和于莉的家了。
第二天一早,李晓东换回自己的身份,带着于莉去看新宅。于莉穿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梳着两条麻花辫,一路上都好奇地问:“到底是什么地方啊?神神秘秘的。”
“到了就知道了。”李晓东笑着卖关子,牵着她的手走进胡同。
推开那扇朱漆大门,于莉一下子愣住了。看着院里的青石板、老槐树,还有远处的小花园,眼睛慢慢睁大,满是惊喜:“这……这是……”
“我们的新家。”李晓东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喜欢吗?”
于莉转过身,眼眶一下子红了,声音带着哽咽:“你……你怎么买了这么大的院子?太破费了……”
“只要你喜欢,就不贵。”李晓东擦去她的眼泪,拉着她往里走,“你看,这正房给咱们当卧室,宽敞明亮;东厢房给你做缝纫室,采光好;西厢房当书房,我陪你看书;后院种点你喜欢的花,再搭个葡萄架,夏天能乘凉……”
他一边走,一边规划着,眼里的憧憬感染了于莉。她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的感动像潮水般涌来。这个男人,总能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把她想到的、没想到的,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晓东……”于莉抱住他,把脸埋在他胸口,“谢谢你。”
“傻丫头,谢什么。”李晓东笑着回抱她,“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你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有空就往新宅跑。李晓东从空间里拿出不少东西:新的门窗合页,替换掉磨损的旧件;几桶环保漆,打算把门窗重新刷一遍;还有些精致的摆件,花瓶、烛台,都是些不张扬却显心意的物件。
于莉则忙着打扫卫生,擦窗户、洗地板、整理杂物,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眉眼弯弯。她把自己的缝纫机搬了过来,摆在东厢房的窗下,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上面,闪着柔和的光;又把李晓东给她的那些武侠小说整齐地摆在西厢房的书架上,每一本都包了书皮。
这天下午,秦淮茹和娄晓娥听说李晓东在给“朋友”布置新家,也过来帮忙。看到这处院子,两人都愣了一下。
“这院子真不错。”秦淮茹摸着正房的炕沿,笑着说,“你那朋友真有福气。”
娄晓娥则注意到东厢房的缝纫机:“这不是于莉妹妹的那台吗?”
李晓东心里咯噔一下,正想解释,于莉从外面进来,看到她们,脸一下子红了,有些不知所措。
“哦,是我请于莉妹妹来帮忙参谋的,她眼光好。”李晓东连忙打圆场。
秦淮茹何等精明,看了看李晓东,又看了看羞涩的于莉,心里瞬间明白了七八分。她笑着拉过于莉的手:“于莉妹妹真是好眼光,这院子布置得真温馨。”
娄晓娥也笑着点头:“是啊,以后有时间,常来串串门。”
于莉没想到她们这么坦然,心里的紧张一下子消散了,红着脸说:“谢谢秦姐,谢谢娄姐。”
四个女人凑在一起,很快就聊开了。秦淮茹经验丰富,教于莉怎么布置卧室更显温馨;娄晓娥懂些设计,建议把后院的葡萄架搭在窗边,既美观又实用;于莉则虚心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李晓东在一旁看着,给她们递水、搬东西,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傍晚时分,秦淮茹和娄晓娥要回去了。临走时,秦淮茹拉着李晓东的手,小声说:“既然是真心喜欢,就好好待人家,别委屈了姑娘。”
“我知道。”李晓东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娄晓娥也说:“有时间带于莉妹妹去咱们那边坐坐,都是一家人。”
“会的。”李晓东笑着应下。
送走她们,于莉看着李晓东,小声说:“她们……都知道了?”
“嗯,瞒不住的。”李晓东握住她的手,“她们都是好人,不会介意的。”
于莉点点头,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她看着眼前的院子,看着身边的男人,忽然觉得无比踏实。这里有她喜欢的阳光和花草,有她爱的人,还有一群和善的家人,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家。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晓东和于莉坐在后院的石凳上,看着远处的夕阳,谁都没有说话,却有一种温馨在悄然流淌。
“等收拾好了,咱们就在这儿办场简单的婚礼,请上于叔于阿姨,还有秦淮茹她们,热闹热闹。”李晓东忽然说。
“嗯。”于莉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我听你的。”
晚风吹过,带来月季的清香,也带来了属于他们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这处新宅,不仅是一处住所,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是他们用心筑起的、属于彼此的温暖港湾。而李晓东知道,他会用一生去守护这份温暖,让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