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泉的青白光晕还在晨雾里流转,冰灵刚用蓝光调和完泉中的冰玉气,远处的冰川边缘就传来了机械的嗡鸣 —— 不是邪术师的阴寒气息,是带着金属质感的沉稳震动,像某种车辆在冻土上行驶的声音。周玄的玄鸟杖轻轻颤了一下,杖头的蓝光泛着柔和的波动,没有之前遇邪术时的厉色,“是人的气息,带着仪器的冷感,却没有邪术气。” 他望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应该是来冰川考察的队伍,不是来掠夺的。”
小木抱着灵虫笼往高处跑,很快就挥着小手喊:“好多穿着白衣服的人!还拉着大箱子,箱子上有‘科考’的字!” 灵虫们的绿光也跟着晃了晃,没有之前的警惕,只是好奇地盯着那些陌生的身影,像是在判断他们是否会伤害冰川。
我们往冰川边缘走时,一支穿着白色科考服的队伍已经停在了冻土上 —— 他们的车身上印着 “冰川生态研究” 的字样,几个人正围着仪器记录数据,手里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冰川的地形图,还有人举着相机,对着冰峰的方向拍摄,动作轻柔,没有随意踩踏冻土上的小草,“是正经的科考队。” 苏清月松了口气,指着为首的中年人,“他手里拿的是冰川雷达仪,用来探测冻土层厚度的,不是破坏冰川的工具。”
为首的中年人也注意到了我们,放下仪器走过来,脸上带着礼貌的笑意:“你们好,我们是冰川生态科考队,来这里研究冰川地脉变化和生态保护的,请问你们是?” 他的目光落在我们身上的装备上,看到周玄的玄鸟杖和小木的灵虫笼时,眼里闪过一丝好奇,却没有探究的冒犯。
“我们是来守护冰川地脉的,帮着平衡地脉气,不让它被破坏。” 我如实回答,指了指远处的冰缝,“那里有冰川的地脉核心‘冰玉’,还有自然守护者‘冰灵’,之前有邪术师想来抢冰玉,被我们拦下来了。”
中年人显然有些惊讶,却没有质疑,反而认真地拿出笔记本:“冰玉?我们之前通过雷达探测,发现冰缝深处有一块高密度的特殊晶体,能发出温和的能量波,还以为是罕见的冰川矿物,没想到是地脉核心…… 如果能取一点冰玉样本,我们就能更精准地研究冰川地脉的流动规律,预测冰川变化,更好地制定保护方案,避免冰川因环境变化过快融化或冻裂。”
他的语气带着期待,手指在笔记本上的晶体探测图上轻轻点着:“你看,这是我们探测到的能量波轨迹,和冰川的融水走向完全一致,要是能分析冰玉的成分,就能知道它如何调节冰川的能量平衡,对全球冰川保护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周玄皱了皱眉,没有立刻答应:“冰玉是冰川地脉的‘心脏’,它的气与冰川融为一体,一旦取下样本,哪怕只是一小块,也会破坏它的能量平衡,不仅会让冰玉的气散掉,还会让周围的冻土层失去调节,甚至可能引发小范围的冰裂 —— 之前邪术师只是想碰冰玉,就差点让冰灵重伤,更别说取样本了。”
冰灵像是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从冰缝里飘了出来,冰晶身体上的蓝光泛着淡淡的波动,没有靠近科考队,却也没有躲开,只是停在冰缝入口,静静地看着我们,像是在观察科考队的意图。灵虫们的绿光飘到冰灵身边,与它的蓝光缠在一起,形成一道温和的光带,像是在告诉科考队:我们没有恶意,但也不能伤害冰玉。
科考队里一个年轻的女队员忍不住问:“就不能有别的办法吗?我们真的不是要破坏冰玉,只是想通过研究它,更好地保护冰川 ——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冰川都在加速融化,要是能知道冰玉调节能量的原理,或许能帮更多冰川留住平衡,不让它们消失。” 她的语气带着急切,眼里满是对冰川的珍视,不像之前的邪术师那样带着贪婪。
苏清月突然蹲下身,用手指蘸了点融水泉的水,滴在科考队的检测仪器上 —— 仪器屏幕上立刻跳出水的成分数据,其中一项 “特殊能量粒子” 的数值明显高于普通冰川水,“你们看,” 她指着数据,“融水泉的水里含着冰玉的气,这些气粒子就是冰玉调节地脉的‘媒介’,你们可以采集泉水样本,分析这些粒子的特性,一样能研究冰玉调节能量的原理,还不会伤害冰玉和冰川地脉。”
我补充道:“冰玉的气会顺着融水泉的水流扩散,泉水里的能量粒子和冰玉本身的能量特性完全一致,只是浓度低一些,但足够你们研究 —— 而且这些粒子离开冰川后,会在二十四小时内自然消散,不会对其他环境造成影响,正好符合你们‘保护优先’的科考原则。”
中年人眼睛一亮,立刻让队员拿来采样瓶,小心翼翼地从融水泉中采集水样 —— 他的动作很轻,采样瓶避开了泉中的灵虫,还特意留了大半的水,没有将泉水抽走,“之前我们只想着取冰玉样本,却没想到冰玉的气会融入水中,”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是你们考虑得周全,既保护了冰川的核心,又能让我们获得研究数据,这才是真正的‘生态保护’,不是只关注研究成果,忽略了自然本身的平衡。”
冰灵见科考队采集的是泉水,不是冰玉,冰晶身体上的蓝光柔和了许多,慢慢往泉边飘了飘 —— 它的蓝光往泉水中轻轻一拂,泉里的能量粒子浓度瞬间高了些,像是在主动帮科考队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小木兴奋地喊:“冰灵在帮你们呢!它知道你们是来保护冰川的,不是来抢冰玉的!”
科考队的队员们都惊讶地看着冰灵,年轻的女队员忍不住拿出相机,想拍下这神奇的一幕,却又犹豫着放下:“会不会打扰到它?”“不会的,” 我笑着说,“它能感应到你们的善意,拍照记录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冰川有自然守护者,知道保护冰川不仅要靠仪器,还要尊重自然本身的规律。”
女队员这才轻轻按下快门,镜头里的冰灵泛着淡蓝的光,与融水泉的青白光晕相映,像一幅自然与生命共生的画。中年人则拿着水样,开始用仪器进行初步检测 —— 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他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喜的表情:“这些能量粒子的活动轨迹,和我们探测到的冰玉能量波完全吻合!而且它们能在低温下保持活跃,还能调节水分子的结构,这就是冰川融水不会轻易结冰的原因!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模拟冰玉的能量调节机制,帮其他冰川设计‘人工平衡系统’,不用再依赖取自然核心样本。”
周玄提出:“我们可以带你们去冰缝附近,但不能靠近冰台 —— 你们可以用雷达仪在冰缝外探测冰玉的能量波,结合泉水样本的数据,这样研究结果会更精准,也不会惊扰冰灵和冰玉。” 科考队立刻同意,还主动将他们绘制的冰川地形图分享给我们,上面标注了几处容易发生冰裂的区域,提醒我们守护时避开这些危险地带。
我们带着科考队往冰缝走时,冰灵一直跟在我们身后 —— 它没有靠近科考队的仪器,却会在遇到小冰棱时,用蓝光将冰棱移开,为我们开辟出安全的道路。科考队的队员们都小声惊叹着,没有人再提取冰玉样本的事,反而纷纷记录下冰灵的活动轨迹,将其纳入 “冰川自然生态系统” 的研究范畴。
在冰缝外,科考队用雷达仪进行探测时,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冰玉的能量波轨迹,与融水泉水中的能量粒子轨迹完全重合 —— 中年人激动地说:“这就证明冰玉的气是通过融水扩散到整个冰川的,我们研究泉水样本,就是在研究冰玉对冰川的调节机制,根本不需要取冰玉本身!之前是我们钻进了‘必须取核心样本’的误区,忽略了自然早就为我们提供了‘间接研究’的途径。”
夕阳西下时,科考队准备离开冰川 —— 他们带走了泉水样本和探测数据,还留下了几台小型环境监测仪,“这些仪器能实时监测冰川的温度和能量波变化,数据会同步到我们的科考中心,” 中年人说,“如果冰川地脉出现异常,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还能派专家来协助你们守护,咱们一起为冰川保护出力。”
冰灵飘到科考队的车旁,蓝光往监测仪上轻轻一拂 —— 仪器屏幕上的 “能量波稳定” 指示灯亮了,像是在确认仪器不会对冰川造成影响。小木把之前画的冰灵图送给年轻的女队员:“这是我画的冰灵,你们带着它,就能记得冰川有守护者,研究的时候要好好保护它呀!”
科考队的车渐渐消失在冰川边缘,他们留下的监测仪泛着淡淡的绿光,与融水泉的光晕、冰灵的蓝光形成三道温和的光,守着这片冰川。我们站在冰缝旁,看着冰灵用蓝光调和地脉气,融水泉的水流依旧清澈,带着冰玉的气,滋养着沿途的冻土。
“其实科考队一开始也想取冰玉样本,” 苏清月轻声说,“但他们的初衷是保护冰川,不是掠夺,所以能听进去我们的建议,改用泉水样本 —— 这就是‘善意的沟通’,比对抗更有效,也让我们明白,保护自然不是只有‘我们’在做,还有很多人在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自然平衡出力。”
我摸了摸布囊里的雪晶石和火晶,它们的光与监测仪的绿光呼应,像是在为这份 “合作守护” 点赞。冰灵飘到我面前,蓝光往融水泉的方向晃了晃,像是在说:泉水的气会一直有,只要有人来保护冰川,就能用它来研究,来守护,不用伤害冰玉。
突然明白,自然的守护从来都不是 “闭门造车”,不是只靠我们和自然守护者,还需要和更多尊重自然的人合作 —— 科考队用科学知识为守护提供方法,我们用对地脉的理解为科学研究指引方向,冰灵用自然的力量为两者提供平衡,这才是最完整的 “共生”:不是谁依附谁,是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为自然的平衡努力。
冰川的风依旧冷冽,却因为这份合作,多了几分温暖。我们的守护,也因为科考队的加入,不再是孤军奋战 —— 未来会有更多人知道冰川有冰灵,知道冰玉是地脉核心,知道保护自然不仅要靠热情,还要靠科学,靠尊重,靠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然平衡 “退一步”,不执着于 “必须得到”,而是思考 “如何共存”。
回到帐篷时,我在经卷上添了一行字:“科考非取,乃为研护;泉样本非次,乃为衡道。” 写完后,抬头看向冰缝的方向,冰灵的蓝光还在亮着,监测仪的绿光也在闪烁,融水泉的光晕依旧温柔 —— 这一切,都是自然与人类共生的证明,也是我们守护之路,最珍贵的收获。
我们的守护,还在继续,为了冰川的平衡,为了地脉的安稳,也为了每一个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