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老萧,老吕,你们都看看这个。”张百川将一份清单推到桌子中央,手指在上面敲了敲:“这是咱们军区目前弹药储备和消耗的初步估算,看着缴获多,可咱们现在有十三万多人枪,真要放开手脚打几仗,这点家底,撑不了多久。”
罗政委拿起清单,仔细看着,眉头渐渐锁紧:“是啊,百川,特别是炮弹和子弹,主力部队消耗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光靠缴获和复装,确实难以为继。”
萧参谋长接过话头:“司令员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咱们之前在晋中还有兵工厂,我们现在的补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前储备和战场缴获,来源不稳定。一旦战事陷入胶着,或者鬼子改变策略,加强对我后勤线的封锁,我们的弹药压力会非常大。”
吕正看着清单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忍不住咂咂嘴:“我的老天爷,以前咱们冀中部队小打小闹,觉得复装点子弹、造点手榴弹就够用了。现在一看,这大兵团作战,真是在烧家伙啊,”
张百川站起身,目光扫过三人:“所以,我们不能总指着从鬼子手里抢。咱们在晋中能搞起三岔沟兵工厂,在冀中,一样得有个自己的‘家底’,老吕,你们原来那个修械所,现在什么情况?”
吕正连忙回答:“司令员,咱们那个修械所,规模小得很,藏在白洋淀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几十个老师傅带着百来个学徒,主要就是复装子弹,造点黑火药手榴弹和地雷,偶尔能修理一下坏了的步枪。机器都是老掉牙的,产能有限得很,根本供应不了大部队。”
“有基础就好,”张百川眼神一亮:“总比从零开始强,我的想法是以这个修械所为基础,扩建一个属于咱们河北军区自己的兵工厂,规模至少要能供应全军基本的弹药消耗,还要能修理枪炮,甚至将来,要能自己造炮弹,”
罗政委沉吟道:“建设兵工厂,是长远之计,意义重大。但困难也不少啊。选址、设备、原料、技术工人,还有安全保卫,都是大问题。”
萧参谋长拿起铅笔,习惯性地在纸上划拉着:“选址是关键。既要隐蔽,又要便于运输和分散。冀中平原无险可守,不像晋中有吕梁山依托。我建议,可以考虑放在白洋淀深处,或者某些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芦苇荡和河汊做掩护。”
“设备是个大难题,”吕正挠了挠头:“咱们那点家当,凑合修枪还行,要造机器、搞规模生产,差得太远。”
“设备我想办法,”张百川语气果断:“可以通过地下关系,从天津、保定甚至东北想办法购买,拆卸了运进来,上次打井陉煤矿,咱们不是也搞到一些车床吗?这是一个路子。另外,咱们自己也要想办法土法上马,能造一点是一点,”
他看向罗政委:“老罗,技术工人这块,你得多费心。一是从咱们现有的队伍里找,特别是原晋中军区来的,有兵工厂工作经验的,统统集中起来。二是通过党组织,从平津等城市秘密动员一些有技术的工人老师傅过来。待遇可以优厚,安全必须保证,”
“好,这件事我亲自抓,”罗政委立刻应下。
“原料呢?”萧参谋长提出另一个关键问题:“钢铁、铜料、硫磺、硝酸,这些都不是小数目。”
张百川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铜料主要靠收集弹壳和民间铜器,这个可以发动群众。钢铁……可以先从破坏敌人的铁轨开始,咱们不是经常破袭铁路吗?扒回来的铁轨就是好钢材,至于硫磺、硝酸,冀中地区应该也有土法生产的可能,需要组织人调查研究。”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白洋淀方向:“我看,初步选址就定在白洋淀周边,那里河汊纵横,芦苇丛生,鬼子的汽艇不容易进去,便于隐蔽和转移。老吕,你熟悉情况,这件事由你牵头,带上原来的老师傅和司令部派的参谋,尽快实地勘察,拿出几个备选方案来,”
“是,司令员,”吕正感觉肩头沉甸甸的,但更多的是兴奋。
“老萧,”张百川又看向参谋长:“兵工厂的建设、保卫工作,由你负责统筹。要抽调可靠的部队负责警卫,建立秘密的运输线和通讯网。这件事保密高于一切,在建成投产之前,绝不能走漏风声,”
“明白,我会制定周密计划,”萧参谋长郑重回答。
张百川最后总结道:“同志们,建设兵工厂,就是为咱们河北军区打下最坚实的根基,这件事,困难很多,但再难也要办成,有了自己的兵工厂,咱们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跟鬼子长期周旋下去,这比打一两个胜仗,意义更重大,”
他目光扫过三位战友:“就这么定了,立刻行动起来,我要在半年内,看到咱们河北军区自己的子弹,从自己的生产线上下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