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这是各旅报上来的装备统计表。”萧参谋长将厚厚一沓文件放在桌上,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主力部队十三万八千人,全部换装完成,制式统一”张百川接过报表,一页页翻看,罗政委也凑过来细看。
“乖乖,”罗政委看着统计:“每个步兵班一挺歪把子,每个排都配有具掷弹筒,每个连三挺九二式...咱们这是鸟枪换炮啊,”张百川抬头看向萧参谋长:“老萧,你核实过了?没有水分?”
“我抽查了三个旅,”萧参谋长拍着胸脯:“只多不少,特别是缴获的那些山炮,全部分配到各团属炮兵营,现在每个团都有一个炮兵营,最少六门山炮或步兵炮。”
张百川这才露出笑容:“好,告诉各旅旅长,装备配发了,要是打不好仗,我拿他们是问,”
“还有个好消息,”萧参谋长又递上一份文件:“军区直属重炮团正式成立,周团长兼任团长,二十四门山炮,十二门野炮,全部就位。”
罗政委感慨道:“想想咱们东渡黄河时,一个师才几门迫击炮。现在光是一个军区就有这么多重火力,真是今非昔比啊。”
“装备好了,责任也更重了。”张百川站起身:“走,去训练场看看,团长以上干部应该都在那里集训。”
训练场上,二十多名团长围成一圈,看着张百川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步炮协同,关键在于通讯和信任。”张百川敲着黑板:“炮兵怕误伤步兵,不敢放开打;步兵怕自家炮火,不敢往前冲。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715团王大山团长举手:“司令员,我们团的做法是,每个步兵连配一名炮兵联络员,统一指挥信号。”
“方法不错,但还不够。”张百川转向炮兵团周团长,“老周,你说说。”
周团长站起来:“我们制定了十种不同的信号弹组合,代表不同的炮火要求。同时规定,步兵突入敌阵地五百米内,炮兵立即延伸射击。”
“五百米?太近了,”716团贺东生团长摇头:“万一一发炮弹打偏,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所以才要训练,”张百川提高声音:“从现在开始,各团步兵和炮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培养默契,我要的是大炮说话时,步兵就敢冲锋;步兵冲锋时,炮兵就敢开火。”
他环视在场的团长们:“你们都是老红军了,应该明白,再好的装备,也要人来用。三个月内,我要看到每个团都能熟练运用步炮协同战术。”
太原,鬼子第一军司令部。
筱冢义男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紧锁:“张百川的部队全部换装了装备?”
“是的,司令官阁下。”河边参谋长低声道:“根据多方情报核实,晋中军区十万余人已全部装备皇军制式武器,甚至组建了重炮部队。”
筱冢义男放下情报:“这个张百川,比我想象的更难对付。他不仅会打仗,更会建设部队。”
“阁下,我们需要调整战略吗?敌人的火力已经今非昔比...”
“不,”筱冢义男转身,眼中闪过冷光:“越是如此,越要坚持囚笼政策,传令各部队,加快筑垒进度,我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对晋中地区的全面封锁,困死饿死他的部队,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我看他怎么指挥”
“可是...”
“没有可是,”筱冢义男打断他:“张百川得到再多装备,也改变不了补给困难的事实,等到囚笼合拢,他的重炮就会变成废铁,”
晋中军区训练场上,一场步炮协同训练弹演练正在进行。
“炮兵群,一发齐射,放,”周团长一声令下,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炮声。
炮弹准确落在目标区域,掀起漫天尘土。
“步兵,冲锋,”随着命令,719团的官兵冲出阵地,钟伟在指挥所里紧盯着战场态势,不时下达指令:“二营向左翼迂回,三营巩固阵地,一营继续前进,”炮火不断向前延伸,为步兵开辟道路。整个进攻过程步炮配合默契。
观礼台上,张百川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不时点头。“打得不错,”罗政委赞叹道:“步炮协同很熟练,各部队衔接也到位。”
萧参谋长指着战场:“特别是719团,进攻节奏控制得很好,既不让炮兵等步兵,也不让步兵等炮兵。”
演练结束后,张百川把钟伟叫到面前:“整体不错,但有几个问题。”
钟伟立正站好:“请司令员指示,”
“第一,步兵冲锋速度还是偏快,差点进入炮兵的安全界。第二,左右翼配合不够紧密,出现了攻击间隙。第三...”张百川详细指出了演练中的问题。
“是,我们立即整改,”钟伟敬礼道。
张百川拍拍他的肩膀:“不要有压力,训练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打仗时少流血,才是对战士们负责。”
深夜,司令部里灯火通明。张百川、罗政委和萧参谋长正在研究下一步训练计划:“步炮协同初见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张百川指着地图,“下一步重点是多兵种合同作战训练。”
萧参谋长点头:“骑兵旅、炮兵、步兵的协同确实是个新课题。特别是骑兵,速度快,如何与炮兵配合是个难题。”
罗政委提出建议:“是不是可以先小规模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
“我同意,”张百川说,“就让骑兵旅和教一旅先进行协同训练。另外,各旅的工兵、通讯兵也要纳入训练体系。”
他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想定的训练大纲,你们看看。”
罗政委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训练内容很全面,但是不是太急了点?这么多课目,部队消化得了吗?”
“必须消化,”张百川语气坚定:“筱冢义男的囚笼政策不会等我们。我们要在囚笼合拢前,练就打破囚笼的本事。”
萧参谋长想了想:“那就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继续巩固步炮协同,第二阶段开始多兵种合同训练,第三阶段进行大规模实战演练。”
“好,就这么定。”张百川点头:“另外,通知各旅旅长,明天开会研究训练计划。”
第二天旅长会议上,张百川的新训练计划引起了激烈讨论。
“司令员,不是我们怕苦怕累,”新3旅旅长胡才面露难色:“这么多新战术,战士们一时半会掌握不了啊。”
教二旅旅长彭辉也说:“光是步炮协同就练了一个月,现在又要加入骑兵、工兵,太复杂了。”
张百川耐心听着,等大家都说完才开口:“我知道难度大,但形势逼人,鬼子在修碉堡,我们在训练,这是在抢时间。”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等到开春,筱冢义男的囚笼合拢,我们就要在碉堡群中作战,到时候,没有多兵种协同能力,怎么打破囚笼?怎么歼灭敌人?”
新1旅旅长王振一拍桌子:“司令员说得对,再难也要练,我王振带头,保证三个月内让新1旅脱胎换骨,”
其他旅长见状,也纷纷表示支持。张百川满意地点头:“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头,从明天开始,各旅按计划展开训练,我和政委、参谋长会轮流到各部队检查指导。”
训练在严寒中紧张进行。各部队白天训练,晚上总结,训练场上从早到晚枪炮声不绝。
骑兵旅与教一旅的协同训练遇到了难题:“你们的骑兵冲得太快,”许达旅长对孙旅长抱怨,“炮兵根本跟不上节奏,”
孙旅长也很无奈:“骑兵的优势就是速度,慢下来还叫什么骑兵?”
张百川来到训练场,观看了两次失败的协同演练:“问题出在通讯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骑兵速度快,传统的号声、旗语都来不及传递信息。”
“那怎么办?”两位旅长异口同声地问。
张百川想了想:“用骑兵传令兵,分段传递指令。同时规定几种简单的信号弹组合,代表不同的战术意图。”
新的通讯方法很快被采用,效果立竿见影。骑兵在炮火掩护下快速机动,炮兵根据信号及时调整火力,两个兵种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一个月后,晋中军区举行了第一次多兵种合同作战演练,训练场上,炮兵首先利用密集的炮火(训练弹)覆盖了阵地。炮火延伸后,步兵在机枪掩护下发起进攻。同时,骑兵从侧翼快速迂回,切断了退路。工兵则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开辟通路...
整个演练过程,各兵种配合默契,战术运用得当。观礼台上,罗政委忍不住赞叹:“司令员,这支部队和三个月前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啊,”
萧参谋长也点头:“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你为什么坚持要搞这次大整训。”张百川表情严肃:“还差得远,真正打仗时,敌人不会按我们的剧本走。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还要更加灵活。”
他转向身边的参谋:“通知各旅旅长,演练结束后立即开会,总结问题。”
太原鬼子司令部,筱冢义男接到了最新情报:“根据最新情报,八路军在进行多兵种合同作战演练?”他放下望远镜——刚刚他亲自观察了远方的训练场。
“是的,阁下。”河边参谋长低声道:“他们的训练强度很大,各兵种配合也越来越熟练。”
筱冢义男沉默良久,突然冷笑:“训练得再好又如何?等到囚笼合拢,他们这些本事都无处施展。”他转身命令:“通知各部队,加快进度,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囚笼合拢,”
“嗨伊,”
然而,在河边参谋长离开后,筱冢义男脸上的自信消失了。他走到地图前,久久凝视着晋中地区:“张百川,.你究竟在谋划什么?”
晋中军区司令部,张百川站在地图前,手中的红笔在某个位置画了一个圈,罗政委和萧参谋长看到那个位置,都吃了一惊:“百川,你要打这里?”
张百川微微一笑:“筱冢义男不是以为他的囚笼无懈可击吗?我偏要在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给他一个惊喜。”他轻轻点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这里,将是我们检验训练成果的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