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特工小队的覆灭和南线北线的艰难进攻让鬼子感觉到后续无力,开始陆续撤离,张百川等人看到鬼子撤退,根据目前的前线战士们的情况,也未组织大规模反击,开始陆续返回根据地休整。
陕北窑洞里传来的批复电报,带着中央的认可和更深远的期许,被张百川拿在手里,他立刻让通讯员请来了关政委和萧参谋长。
“政委,参谋长,中央回复了,同意我们的方略。”张百川将电文递给走进来的关政委,脸上不见丝毫得意,反而眉头微锁:“但也指出了最核心的问题——晋西北地瘠民贫,养活我们这几万兵马已是极限,要想大发展,拳头必须伸出去,伸到富庶的晋中去。”
关政委快速浏览着电文,不住点头:“中央的眼光是犀利的,我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打下了8个县城,部队也扩大了,但根基还不牢固,根源就在于资源匮乏,向同蒲路沿线、向晋中盆地渗透,建立隐蔽的游击区,甚至小块根据地,这是必由之路。”
萧参谋长走到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前,手指从代表根据地的区域向东、向南划去:“晋中是鬼子的膏腴之地,太原、榆次、太谷、平遥等地富得流油,也是鬼子重点防御的区域。香月清司刚吃了大亏,收缩防御,但绝不是睡着了。我们怎么个‘相机’发展法,得好好琢磨,步子大了容易扯着。”
“是啊,不能蛮干。”张百川走到地图前,和萧参谋长并肩而立:“我的初步想法是,抽调各旅、团最精干、最有敌后活动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多支武工队。规模不宜大,但要绝对精悍,插到鬼子的心脏地带去。”
他点在同蒲铁路线上:“首要任务,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摸情况。把铁路沿线的据点分布、兵力部署、物资运输规律、汉奸组织情况,还有当地民情、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全都给我摸得清清楚楚。其次,发动群众,建立隐蔽的抗日组织,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能不能站稳的关键。第三,寻找战机,打小仗,积小胜,比如破坏铁轨、伏击运输队、拔掉最可恶的汉奸据点,既要打击敌人,又不能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规模报复。”
关政委沉吟道:“武工队的组成要军政兼备,军事干部要灵活果断,政治干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还得配发足够的资金和稀缺物资,在敌占区,有时候大洋和西药比子弹还管用。”
“政委考虑得周到。”张百川表示赞同:“这件事,政治部要牵头,和司令部一起制定详细方案,人员的选拔、培训、任务的明确、联络方式的设定,必须万无一失,参谋长,这事你得亲自抓一下。”
“放心,我来统筹。”萧参谋长点头:“第一批先派三到五支队伍出去,选择不同的渗透路线和目标区域,积累经验。”
三人正商讨着武工队的具体细节,机要科长匆匆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将一份新到的电文直接交给了张百川:“司令员,内线急电,”
张百川接过电文,快速阅读,眼神骤然锐利起来。关政委和萧参谋长都停下话头,看向他。
“好家伙,”张百川将电文递给关政委:“冈村宁次确实回北平了。但不是因为战局不利回去挨骂的,是去协调更大规模的进攻去了,”
关政委看着电文,脸色也严肃起来:“华北方面军对其第一军屡次失利极为不满,但并未放弃‘铁壁合围’的战略……电文说,冈村宁次正在从河南、甚至绥远方向调兵?”
萧参谋长立刻在地图上比划起来:“从河南调兵,可能加强南线压力,针对太行、太岳区。从绥远调兵……那是傅作义的地盘,难道还想牵制我们,甚至……”
张百川的手指重重点在晋西北根据地以北的区域:“绥远的鬼子如果南下,首要目标就是我们,配合山西境内的鬼子,形成南北对进,冈村宁次这是换了个打法,香月清司收缩防御是假,或者说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新的增援,准备给我们来一下更狠的,”
窑洞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刚刚还在讨论主动出击的发展大计,敌人的新一轮威胁已然迫近。
“内线消息可靠吗?”关政委沉声问。
“来源可靠,但具体兵力、番号、时间还需进一步确认。”张百川回答:“但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鬼子绝不会甘心失败。我们向晋中发展是对的,但老家也必须守住,而且要守得牢固,”
他转向萧参谋长:“参谋长,立刻命令各部队,停止休整,进入战备状态。加派侦察力量,向北,向绥远、蒙疆方向,严密监视任何敌军调动迹象。通知各分区、各县大队、区小队,提高警惕,防止敌特破坏,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
“是,”萧参谋长立即记录。
“同时,”张百川目光回到晋中方向,“武工队的计划不但要执行,还要加快,我们要抢在鬼子新一轮大规模进攻之前,把触角伸出去。敌人想困死我们,我们就跳到外线去,搅他个天翻地覆,晋中乱起来,鬼子的后方不稳,看他还怎么全力来攻我们的根据地,”
“我同意,”关政委坚定地说,“这就是教员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不能被动等着挨打。武工队派出去了,还要考虑后续主力部队的机动策应。”
张百川点点头,目光灼灼:“没错,告诉老徐、老陈、许达、彭辉,各旅抽调精锐团队,进行强化机动训练。一旦武工队在晋中站稳脚跟,或者鬼子主力真的大举北犯,我们的拳头就要打出去,要么在晋中开辟新战场,要么寻找机会,敲掉他一路孤立之敌,”
战略方向的突然转变,并未让这三位搭档慌乱,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他们围绕地图,就敌情变化、部队部署、武工队派遣、后勤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讨论。张百川负责提出主要作战构想和决心,关政委着重强调政治动员和群众工作,萧参谋长则细化军事部署和通讯联络方案,各有侧重,配合默契,时不时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总能达成一致。
会议持续到深夜。初步方案确定后,关政委和萧参谋长分头去起草电文和命令,张百川则依旧站在地图前,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图纸,看清鬼子的所有调动。
他心里清楚,内线的这个消息,既是警报,也可能是一个机遇。冈村宁次调兵遣将需要时间,这就是窗口期。武工队能否成功渗透,主力部队能否及时应变,根据地的备战能否到位,环环相扣。
更重要的是,那份来自北面的威胁,究竟是主攻方向,还是佯动?冈村宁次和香月清司,到底在酝酿怎样的阴谋?
“司令员,”警卫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您晚上都没吃,喝点粥吧。”
张百川回过神来,接过碗,道了声谢,他喝了一口温热的粥,目光坚定。
无论鬼子来多少,从哪个方向来,他都必将让他们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