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师东进指挥部里烟雾缭绕,桌上铺满了划满敌我态势标记的地图,鬼子的进攻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新的区域被占领,首次战斗总结会开得有些沉闷。
老徐把一份统计报告放在桌上,声音发涩:“副师长,政委,参谋长,伤亡数字初步统计出来了。大王庄伏击战,咱们牺牲18人,重伤25人,轻伤60多个,牺牲的战士里有十四个是被鬼子打中头部一枪毙命。重伤的七个是拼刺刀时受的伤,肠子都捅出来了……”
他顿了顿,眼圈有点发红:“狗日的小鬼子枪法是真准,临死反扑也凶得很,咱们不少新兵冲上去缴枪,冷不防就被伤了,”
359旅陈旅长接口,语气沉重:“我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冲锋时被精准射击放倒好几个,打扫战场时,有个装死的鬼子突然跳起来用王八盒子连续射击,打伤我们两个战士,最后被乱枪打死。妈的,太大意了,”
张百川面无表情地听着,等所有人都说完,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旅、团级干部:
“都听到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枪法准,拼刺狠,战斗意志顽固,大王庄我们赢了,赢在突然,赢在火力猛,赢在兵力绝对优势。但如果因此就小看了鬼子,下一个躺在名单上的,就是在座的某一位,”
“从今天起,各部队必须进行针对性训练,老兵的经验,不要藏着掖着,全给我倒出来,告诉所有战士,尤其是新兵:鬼子不是军阀部队,更不是土匪,对阵时,利用一切掩体,减少无谓暴露,冲锋时,队形要更散,动作要更快,接近投弹距离就给我狠狠砸手榴弹,白刃战,三人一组,互相配合,绝不允许单打独斗,”
他看向老耿:“特务营伤亡最小,把你的经验总结一下,形成条令,下发各部队学习,”
“是,”老耿起身立正。
“还有,”张百川补充道,“缴获的那批三八大盖,枪管长,精度高,射程远。全部集中起来,优先换装715团一营,让他们尽快熟悉性能,我要组成一个加强火力精准射杀小组,专门对付鬼子的机枪手、掷弹筒手和军官,”
老徐眼睛一亮:“这个好,以牙还牙,”
715团王团长立刻表态:“副师长放心,一营底子好,老兵多,保证最快时间形成战斗力,”
“不是最快,是必须,”张百川强调:“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二战区和晋绥军盯着,鬼子更不会给我们喘息。”
正说着,报务员林风拿着新电报进来:“副师长,二战区急电,日军增援部队已逼近忻口正面,攻势猛烈,阎锡山要求我部即刻向雁门关方向运动,威胁日军侧翼,迫其分兵,减轻忻口压力,”
另一封电报紧随而至:“师部转来总部指示:同意我东进支队向雁门关方向机动作战原则,望灵活机动,寻歼敌有生力量,配合正面战场,并注意保存壮大自身。”
指挥部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张百川身上。
萧参谋长先开口:“雁门关方向地形更复杂,离正太铁路也近,鬼子运输频繁,机会多,但风险也更大,周围晋绥军、中央军番号复杂,协调困难。”
关政委沉吟道:“总部指示很明确,机动歼敌,保存壮大,这是对我们打法的肯定,但二战区这命令,明显又是想让咱们去硬碰硬,给他们当挡箭牌。”
张百川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雁门关周边区域:“不管他们怎么想,仗得按我们的打法打,雁门关是要冲,鬼子必然重兵把守,硬攻是蠢货。”
他手指划出一条弧线:“但我们不直接打关隘。我们运动到外围,还是老办法——掐他的运输线,打他的补充队,袭扰他的据点,让他不得安宁,逼他从忻口前线抽兵回防,”
他转身看向所有人:“命令,”
“715团一营,立即换装,三日内完成适应性射击训练,”
“各部抽调枪法好的老兵,组建师属神枪手班,由老耿统一指导战术,”
“全军即刻进行急行军和山地作战强化训练,”
“后勤部门,清点所有缴获物资,尤其是日式弹药,优先保障换装部队和神枪手班,”
“政治部做好动员,告诉战士们,我们要跳到外线去打更大的仗,缴获更多装备,”
“老徐,”
“到,”
“你带358旅为左路,沿山路渗透,侦察平定、阳泉方向的鬼子据点情况,”
“老陈,”
“到,”
“你带359旅为右路,向井陉方向运动,摸清铁路沿线敌情,”
“我率师部及直属队居中策应。各部保持电台畅通,遇敌情,及时汇报,不得贪功冒进,”
“记住,”张百川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核心是运动歼敌、补充、壮大,不是替任何人守阵地,仗打活了,我们才能越打越大,都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轰然应答,士气瞬间被点燃。部队换装、训练、动员、筹备干粮……整个驻地弥漫着大战前的紧张。
深夜,张百川还在油灯下研究地图。关政委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进来:“副师长,歇会儿吧,部队都已经动起来了。”
张百川头也没抬:“睡不着,雁门关这块硬骨头,不好啃,鬼子不是傻子,吃了亏,肯定会加强戒备。”
关政委把粥放下:“是啊。而且我担心晋绥军那边会不会等我们和鬼子拼得两败俱伤,他们再来摘桃子?甚至背后捅刀子?”
张百川冷笑一声:“所以更要快、要狠、要机动,打得鬼子疼,打得晋绥军怕,让他们明白,算计我们,代价他们付不起,”
他端起碗,几口喝掉温热的粥,抹了把嘴:“政委,思想政治工作得跟上,越是艰苦战斗,越要保证部队的战斗意志。特别是新补充进来的战士,要让他们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
“放心,这方面我盯着。”关政委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有件事,总部提到,可能会给我们派一位熟悉本地情况的干部过来,协助我们建立地方政权和筹措粮饷。”
张百川眉头微皱:“派干部?什么时候到?什么背景?”
“电报里没说具体,只说是很有经验的同志。”张百川沉吟片刻:“来了也好,群众工作我们确实需要加强。但不能影响军事指挥。”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很快平息。老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副师长,政委,没啥事,炊事班老马起夜绊了一跤,摔了锅,虚惊一场。”
张百川和关政委对视一眼,都笑了笑:“告诉老马小心点,摔了锅战士们明天吃什么?”关政委朝门外说了一句。
“是,我已经批评他了,”老耿答道,张百川收起地图,吹熄油灯:“睡吧,明天开始,有的忙了。”
黑暗中他躺上土炕,毫无睡意,雁门关……日军……晋绥军……复杂的局面在他脑中展开,这一仗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