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清源县的任务,以及之前数次被玄阴门算计的经历,陈霄深刻地意识到,完全依赖龙魂局的情报系统是远远不够的。体系内的信息固然庞大可靠,但往往流程繁琐,且可能存在滞后性,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未必完全可靠。他需要一双属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一个能提供更灵活、更及时、有时甚至是“不合规”信息的渠道。
这个念头,在江城一家不起眼的旧茶馆里,找到了落地的可能。
茶馆开在老城区深巷里,门面古旧,招牌上的字都模糊了。老板是个姓胡的干瘦老头,大家都叫他“胡爷”。胡爷据说年轻时走南闯北,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后来金盆洗手,开了这么个茶馆,实际上却是个消息集散地,专门倒卖各种“江湖”消息和小道情报,信誉很好。
陈霄是通过龙魂局内部一份关于本地灰色情报市场的评估报告知道这个地方的。他换了一身普通的休闲装,戴了顶帽子,在一个下午走进了这家茶馆。
茶馆里没什么人,胡爷正靠在躺椅上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眯着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陈霄走过去,在旁边的竹椅上坐下,轻轻敲了敲桌面:“老板,来壶‘云雾隐针’。”
胡爷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道:“小哥,我这只有大碗茶,‘云雾隐针’没有。”
“那就‘西山鬼见愁’。”陈霄报出了报告上提到的另一个暗号,指的是某种罕见且信息价值极高的情报。
胡爷的眼睛终于睁开了一条缝,打量了陈霄一下,慢悠悠地坐起身:“鬼见愁?那玩意儿可扎手,价钱也贵。”
“价钱好说,但要货真。”陈霄将几张不连号的百元钞票压在茶杯底下,推了过去,“最近城里,有没有什么‘阴沟里的老鼠’特别活跃?尤其是对老图书馆、中医药大学那片感兴趣的。”
胡爷手指一捻,钞票消失不见。他给自己倒了杯茶,咂摸了一口,才慢条斯理地说:“老鼠哪儿都有,最近嘛……倒是有几波生面孔,不像本地的绺子,打听的事儿也挺杂。有问老宅拆迁的,有问地质队的,还有……对中医药大学几个老教授挺上心,特别是那个姓李的。”
陈霄心中一动,面色不变:“哦?都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看着像收古董的,跑工程的,但眼神不对,太活泛,手也太干净。”胡爷嘿嘿一笑,“有个常去‘夜来香’酒吧的哥们说,听那帮人喝多了蹦出过几个词儿,什么‘矿脉’、‘图纸’、‘老板等急了’……”
“夜来香酒吧……”陈霄记下了这个名字,“能找到具体是哪些人吗?或者他们落脚点?”
“这可就……”胡爷搓了搓手指。
陈霄又推过去几张钞票。
胡爷收起钱,压低声音:“凤凰旅社,203、205,包了半个月了。领头的像个病痨鬼,很少出门。小哥,打听这些可得小心点,那帮人……邪性。”
“谢了,胡爷。”陈霄站起身,“以后有什么新鲜的‘山货’消息,特别是关于‘老矿’或者‘药材’的,可以给我留着。”他留下了经过加密处理的一次性联系方式。
“好说,好说。”胡爷又眯起了眼睛,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
离开茶馆,陈霄没有立刻去凤凰旅社核实,那样太打草惊蛇。但他记下了这个信息。通过胡爷这条线,他不仅可能抓到玄阴门外围眼线的尾巴,更重要的是,他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于龙魂局之外的信息来源。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可能需要更多这样的“胡爷”,分布在不同的领域,为他提供不同角度的信息碎片,最终拼凑出隐藏在迷雾下的真相。这件事,急不得,需要耐心和谨慎,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拥有自己的情报网络,才能在任何风浪中,掌握一丝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