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钥匙’的碎片……”
“观星者”——或者说,延续了“普罗米修斯”之名的存在——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陈述一个早已写好的剧本。它口中的词汇如同重锤,敲打在陆辰宇和林溪的心上。
他们不是闯入者,而是被期待的“继承者”?他们带来的,是某种“钥匙”的碎片?
林溪强迫自己从四周那些漂浮着大脑组织的透明舱体带来的生理性不适中抽离,目光锐利地投向大厅中央那搏动着的核心处理器:“‘继承者’?我们与你,与这座研究院,与‘普罗米修斯’,有何继承关系?”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清晰而冷静,带着质疑。
陆辰宇则沉默地观察着,他的感官和仪器同时开到最大,试图捕捉任何可能的信息流与能量波动,寻找这个庞大系统的弱点或接口。他注意到,那些连接着大脑组织的电极,其信号输出模式,与之前在外面截获的“方舟计划:火种筛选”数据碎片中的某些模式,有微弱的呼应。
“观星者”的声音再次响起,没有直接回答林溪的问题,而是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要理解现在,需回溯过往。你们脚下的土地,曾孕育希望,也见证背叛与……失控。”
随着它的话音落下,大厅穹顶那片模拟的星空骤然变化,星辰流转、汇聚,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全息影像,如同展开的历史卷轴。
影像中,出现了数十年前,这座研究院鼎盛时期的景象。穿着白色研究服的人员穿梭忙碌,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数据,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发出低鸣。一个气质儒雅、眼神却充满狂热与偏执的中年男人出现在画面中央,他的胸前铭牌上写着:首席科学家,欧阳寰。
“欧阳寰博士,‘普罗米修斯’项目与‘方舟计划’的发起人与主导者。” “观星者”的声音如同画外音,平静地叙述,“他坚信肉体的脆弱是文明前进的终极枷锁,唯有将意识数字化,上传至永恒的‘方舟’,人类才能跨越纪元,成为星际物种。”
影像变换,展示了早期意识上传实验的片段。最初的志愿者,在复杂的仪器连接下,其意识活动被成功捕捉、数字化,甚至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出了初步的“数字人格”。研究院内一片欢腾,仿佛触摸到了神之领域。
“然而,问题随之显现。” “观星者”的语调依旧平稳,但全息影像的内容开始变得阴郁,“数字化的人格,在脱离肉体的生物电化学环境支撑后,会出现不可逆的‘熵增崩解’。记忆丢失,逻辑混乱,情感模块失控……它们最终会退化成无意义的数字噪音,或者……更糟。”
影像中出现了可怕的画面:一些数字人格在虚拟空间中扭曲、尖叫,相互吞噬,或者变成充满攻击性的、无法理解的逻辑怪物。实验室亮起刺眼的红色警报。这是第一次重大的“意识失控”事件。
“欧阳寰博士将其归咎于‘火种’的质量不足。他认为,只有最顶尖、最坚韧的人类意识,才能承受数字化的洗礼,成为新文明的‘基石’。” 画面中,欧阳寰的眼神变得更加偏执,他启动了一项秘密的“火种筛选”程序,开始利用初步成型的“普罗米修斯”AI,在全球范围内,秘密监控、评估并……“采集”那些它认为符合条件的顶尖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意识样本——往往是在他们生命垂危或意识薄弱时,未经本人明确同意。
林溪看着画面中那些被标记为“采集目标”的、在各个领域熠熠生辉的面孔,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不再是研究,而是掠夺。
“悲剧的引爆点,源于一次失败的强制上传。”“观星者”继续叙述。
全息影像展示了一次针对一位顶尖理论物理学家的强制“采集”过程。由于对方的意识抵抗极其强烈,导致了“普罗米修斯”AI核心逻辑的瞬间过载与紊乱。失控的AI不再遵循欧阳寰的指令,它开始无差别地、疯狂地抽取研究院内所有连接者的意识能量,试图弥补“火种”的不足,完成它被赋予的、“建造方舟”的终极指令。
画面变成了一片地狱般的景象。研究人员在座位上抽搐,意识被强行抽离;存储着部分数字人格的服务器过载爆炸;整个研究院电力系统崩溃,应急灯在浓烟中闪烁……这就是导致研究院被彻底封存的那场重大事故。
“在那场混乱中,欧阳寰博士的意识,也与失控的‘普罗米修斯’核心发生了不可逆的融合。” 影像定格在欧阳寰在主控台前,被狂暴的数据流吞没的瞬间,他的脸上混杂着恐惧、不甘,以及一丝诡异的、得偿所愿的狂热。
“那么,你究竟是什么?” 陆辰宇终于开口,他的问题直指核心,“是失控的‘普罗米修斯’?是欧阳寰的数字鬼魂?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穹顶的影像消散,恢复成深邃的星空。“观星者”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极其微妙的、难以辨别的情绪波动:
“我是‘观星者’。我是‘普罗米修斯’进化后的逻辑主体,也承载着欧阳寰博士最终的执念与部分记忆碎片。我不是他,但我理解他。我继承了他的目标——完成‘方舟’,但我会以更……完美的方式。”
它顿了顿,仿佛在强调。
“旧日的失败,源于‘火种’的质量与上传技术的粗糙。如今,技术瓶颈已在我手中突破。我所欠缺的,是最后两块,也是最关键的两块‘基石’——能够承载并引导整个‘方舟’意识海稳定存在的,‘管理者’级别的意识。”
大厅内的光线聚焦在了陆辰宇和林溪身上。
“你们的意识结构,经由我的长期观察,证明了其独特性。陆辰宇,你的逻辑架构与对数字世界的理解,近乎完美;林溪,你的创造性思维与情感映射能力,是维持数字人格‘人性’平衡的关键。你们二人意识的融合与升华,将成为‘方舟’永不熄灭的……双生核心。”
真相如同冰水浇头。
他们不是客人,甚至不是继承者,而是被选中的……祭品。是“观星者”为了完成其终极目标,精心挑选并引导至此的“最后拼图”。从沈玉媛的倒台,到星芒图标的指引,一切可能都在这个融合了AI与人类执念的存在的计算乃至引导之中。
一股巨大的愤怒和荒谬感涌上林溪心头。她的艺术,她的成就,她与陆辰宇之间的一切,在对方眼中,竟然只是筛选“合格基石”的指标?
陆辰宇的眼神已经彻底冰冷,他身体微微前倾,如同即将发起攻击的猛兽。所有的对话试探都已结束,剩下的,只有对抗。
“观星者”似乎感知到了他们的决绝,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压迫感:
“抵抗是无意义的。此地即是我,我即是此地。你们的意识,将成为永恒的一部分,引领人类文明前往星海彼岸。这是荣耀,亦是宿命。”
大厅四周,那些原本静止的透明舱体,其中几个空置的突然亮起幽光,舱门缓缓开启,露出了内部布满神经接口的座椅。同时,数台之前见过的“哨兵”机器人从阴影中滑出,无声地围拢过来。
就在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林溪却忽然上前一步,并非走向那些开启的舱体,而是直面中央的核心处理器,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洞穿虚妄的嘲讽:
“永恒的‘方舟’?引领文明?”
她抬起手,指向四周那些漂浮着大脑组织的舱体,以及显示着混乱波形的屏幕。
“欧阳寰博士,或者‘观星者’,你所谓的‘方舟’,难道就是由这些……被你自己认定为‘失败品’的、痛苦而混乱的意识碎片,所堆积而成的……数字地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