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寻思,贾家现在,最缺的是吃的!
宁给穷人一口,不给富人一斗。
我雪中送炭去!
宝钗向薛姨妈说道:“我的意思,给他们带些他们缺的东西,我们庄上收的米粮,我去街市上,再购些鸡呀、肉呀的,我亲自送去,也好让他们知道,我们没忘记他们。”
薛姨妈连连点头。
听人讲贾家情景。
估摸着也是缺吃少穿的。
这些吃的有了,还得备点穿的。
薛姨妈向宝钗说道:“这个好,这个好,备吃的也备点穿的,你且先去蹚蹚路,代我向你姨妈,还有老太太他们问好,告诉他们,我过完年,再去看他们。”
宝钗答应了,辞了薛姨妈。
带着莺儿出了门,到了铺子里。
宝钗吩咐薛蝌。
着人安排两辆装货的马车。
不一会儿,两辆马车到了。
宝钗上了自个马车。
带着两辆装货的马车。
来到库房,吩咐人装粮。
又吩咐人去集市上。
购了猪肉,买了鸡。
想起前世,贾母死前,念念叨叨,想喝一碗人参老母鸡汤。
又吩咐人去买两支好参,再买些老母鸡。
宝钗心里笑道,老太太您多喝点,这玩意儿续命!
老人家得好好地活着,天天地照看着您的两个玉儿。
瞧瞧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愁苦。
记得以前在大观园里,图热闹看个戏儿。
结果两个玉儿,不知为啥吵起架来。
您老人家,急天急地抱怨。
说什么,两个不省心的小冤家!
现在好了,我这车东西,可以续您的命。
以后您看着这对小冤家吵架,您慢慢地抱怨去吧!
想到这里,宝钗心里,竟升出几分畅快来!
宝钗查看粮食肉品等货物,装了一辆马车。
想着妈妈特地提醒,还有穿的。
吩咐人,又装了一马车棉衣。
装车这棉衣时,宝钗又想起,前世袭人送来的棉衣,自个没舍得穿呢,想着留过年穿的。
没想到,冬至就把自个冻死了!
嗯!心疼前世自个十分钟。
寻思我这一车棉衣送去。
估计他们呢,也舍不得冬至穿上,得留到过年再穿。
老太太也是个讲究的人。
想世人大都是如此吧,日子越难过时,越盼着过年,
总以为年是好兆头,认为翻过年,必有好日子。
只可惜,贾氏盼年,盼过年能翻身。
盼了十余年,终是盼不来翻身日子。
前世的我,也年年盼个好兆头。
有点吃的穿的,都想着留待过年。
总以为不怠慢年,便能甩了霉运。
翻了年,便有新的好运。
翻了年,宝玉会有所改变。
盼了十年,翻了十个年头。
至死,也没盼来宝玉的改变。
至死,也没盼来好日子!
感谢天道怜我!
宝钗看看自个身上。
厚厚的狐裘细绒。
为重生的自个庆幸!
这一世,年的好兆头,由林黛玉盼去。
让黛玉守着废宝玉,再盼个十年吧。
那种日子,和我再没关系了!
宝钗含笑抬头,仰看天空。
天蓝蓝,真好看。
小厮说车装好了。
宝钗又去看那两辆马车。
干货装得满满的。
寻思装得再多,也禁不住人多来分。
前世这个时候。
贾氏族人,都围着荣府二房。
嫌荣宁两府作孽,连累他们遭罪。
宁府的贾珍流放去了,荣府的贾赦父子,也判了流放。
贾氏族人,只得围着二房的贾政。
逼贾政宝玉,给他们找活路。
贾政这人的生活能力,并不比宝玉强多少。
只会长吁短叹,怪时运不济。
约二百口人,都成了无产阶级。
贫穷面前,人人平等。
便丢了礼仪廉耻。
坟山那里,能有的一点东西,都抢了。
再无可抢之物时,众人才彻底绝望,各自散了,都自找出路去了!
想到这两车货,到了那里。
那些如狼似虎的族人,必然来抢。
咱就去看着他们抢,应该抢得挺热闹的!
宝钗想到此处,心底又升些愉快来。
含笑带着莺儿,上了自个的专用马车。
宝钗坐的马车,行在前面。
三辆马车,晃晃悠悠地出了城。
马车经过宝钗买的庄子时。
宝钗掀开车上窗帘,向前看去。
莺儿寻思宝钗要去庄上。
向宝钗说道:“姑娘去庄上?”
说着起身,要去吩咐车夫。
宝钗含笑答道:“不去庄上,直接去贾家祖陵。”
莺儿复又坐下。
向宝钗笑道:“姑娘看啥呢?”
宝钗头伸出马车车窗。
正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千亩良田。
听了莺儿问话。
宝钗依然看着良田
笑着说道:“这外边景致,真的好看!”
秋粮收了。
冬麦种下,宝钗看那麦田。
长的绿油油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瞧这长势,明年春天,又是好收获。
宝钗心里无比满足。
十年前的前世。
为了贾家老小,为了宝玉。
最后穷得整天等人接济。
除了那两间茅屋。
真是一点田也没有。
没田没业,生活没有来处。
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过得分外艰难!
现在好了,那份艰难由黛玉承受。
和我薛宝钗再无关系了!
我心情好时,便带点粮去看你们。
你们等着我的接济。
好似当初,我等着巧姐儿、袭人的接济一样。
抛掉所有的清高、贵气。
谦卑似乞丐。
时时怀着,惶恐而又感激的心情,期待着有人带粮来。
寻思林黛玉那样清高骄傲的人。
也会天天盼着,等着别人送粮的卑谦。
宝钗半是怜惜,又半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