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哥哥孟星晖因为严重偏科和学习态度问题被老师训诫的同时,孟家11岁的二女儿孟月明,却在F大附属小学的校园里风生水起,活脱脱是另一个极端。
月明小姑娘完美继承了父母优越的外貌基因,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甜美又讨喜。
她的内核,更像是一个迷你版的孟燕臣,一个小小的、适应力极强的社会人。
与哥哥沉迷数学世界的离群索居不同,孟月明极其热衷于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
她是班里的班长,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臂膀上别着三道杠,走起路来都带着风。
无论是组织班级活动、主持升旗仪式、还是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她都能做得滴水不漏,落落大方,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宠爱和同学们的拥护。
她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在这个体系内游刃有余。
国内的应试教育非但没有让她感到束缚,反而如鱼得水。
她不像哥哥那样质疑重复练习的意义,她会巧妙地总结答题模板和得分技巧。
她也不排斥需要背诵记忆的科目,总能找到有趣的方法快速掌握。
她甚至很懂得如何与各科老师搞好关系,既能适时地提问展现思考深度,又能乖巧地完成所有作业,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标准优等生模板。
成绩单上,她或许没有哥哥数学物理那种惊世骇俗的满分,但门门优秀,均衡得可怕,总是稳定在年级前三。
各种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奖状拿到手软。
这天放学,司机同时接上了刚从中学部被训话出来的孟星晖和从小学部光彩照人走出来的孟月明。
车里,孟星晖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算法世界里,对周遭漠不关心。
孟月明则兴致勃勃地跟妈妈王小河打着电话汇报:
“妈妈!今天我们班主题班会我主持的,德育处的老师都来听了,夸我台风好!还有哦,市里那个英语演讲比赛的名额,老师直接定我了!让我好好准备!”
电话那头,王小河听着女儿雀跃的声音,忍不住失笑:“好好好,我们月儿最棒了。晚上想吃什么?妈妈让阿姨给你做。”
“嗯……我想吃糖醋排骨!对了妈妈,周末我能请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吗?我们小组要做一个环保主题的手工报,我想和她们一起做。”
“当然可以,需要妈妈准备什么材料吗?”
“不用不用,我都列好清单啦,让阿姨帮我去买就行!谢谢妈妈!妈妈再见!”
孟月明甜滋滋地挂了电话,安排得明明白白。
挂了电话,她看了一眼旁边与世隔绝的哥哥,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拿出自己的行程本,开始规划周末的安排:
几点到几点写作业,几点到几点练习演讲,几点接待同学,井井有条。
回到家,孟燕臣也刚下班。
月明立刻像只快乐的小蝴蝶一样飞过去,接过爸爸的公文包,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学校的趣事和取得的荣誉,把孟燕臣逗得眉开眼笑,工作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不少。
晚餐桌上,氛围迥异。
孟星晖快速吃完饭就钻回房间继续捣鼓他的数学模型。
而孟月明则一边吃饭,一边还能思路清晰地跟父母讨论她对手工报的创意,甚至还能关心一下弟弟孟晨曦在幼儿园的表现。
王小河和孟燕臣看着这两个性格、天赋、发展路径截然不同的孩子,相视一笑,眼中尽是无奈与宠爱。
孟燕臣低声对王小河说:“星晖像你,聪明绝顶,但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世界。月明这情商和社交能力,倒是有点出乎意料,不知道像谁。”
王小河笑着瞥了他一眼:“像谁?反正不像我。我看她这长袖善舞、在哪都能吃得开的本事,说不定是隔代遗传,像她奶奶呢?”
傅闻樱做生意的手腕和社交能力的确是沪上一绝。
孟月明似乎听到了一点,立刻扬起小脸,得意地说:“我这是全面发展!以后我要像妈妈一样考上t大!不过我不学城市规划,太累了,我要学经济或者管理!”
连未来的职业规划,都透着一股子精明和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