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荆益各地,一项更为隐秘、浩大的工程也在同步进行。
依据亚特兰蒂斯蓝图,结合荆益自身的材料学与能量学成就,格物院成功研制出了用于构建 “相位偏移阵列” 的核心部件—— “虚空共鸣水晶” 与 “时空道纹基板”。
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一批批特制的建筑材料被运往预定的关键节点:成都、汉中、江陵三大核心城市的地下;几处最重要的格物院分苑;北部防线几个战略支撑点的后方;甚至夷洲基地的核心区域。
工匠们在军队的严密护卫下,于深挖的地基或开凿的山腹中,按照极其严苛的规格,铺设刻画着复杂能量回路的“时空道纹基板”,并将一颗颗散发着不稳定幽蓝光芒的“虚空共鸣水晶”小心翼翼地嵌入预定位置。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甚至很多参与建设的普通工匠和士兵,都不清楚他们正在构筑的究竟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这是丞相和月英夫人亲自督办的、关乎荆益存亡的最高机密。
当第一个位于成都武侯祠地宫深处的、小型的“相位偏移阵列”完成初步激活测试时,月英与诸葛亮亲自到场。
只见幽蓝的光芒在道纹基板上流转,中央的虚空水晶发出低沉的嗡鸣,阵列范围内的空间出现了极其细微的、肉眼难以察觉的扭曲与重叠感。
“成功了……”月英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尽管这只是最基础的、覆盖范围有限的阵列,但它的成功却意义非凡,证明了这条道路在这个方位面是可行的!
“虽然目前最多只能将目标‘偏移’出数丈距离,而且还需要较长的充能时间,但至少……我们有了最后关头保命或转移关键人物、物品的手段。”诸葛亮羽扇轻摇,他的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技术的未来发展。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逐步扩大和强化这个阵列。当它遍布荆益的要害之地时,就算是‘观察者’亲临,我们也有一拼之力,为我们的文明留下一线生机。”诸葛亮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当公元 231 年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荆益大地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换上了一副崭新的筋骨。新技术的种子已经播下,并在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虽然距离它完全成熟、形成碾压性的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希望的火炬已经被传递到了更多人的手中,燃烧得愈发炽烈。
周瑜在太平洋上探索新的坐标;月英在格物院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诸葛亮统筹全局,稳扎稳打;无数的将士、工匠、农夫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他们都知道,最终的决定性时刻正在一步步逼近。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的蝼蚁,而是手握利刃与坚盾,准备迎战风车的……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