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的胜利与西凉同盟的建立,让月英势力的外部压力得以暂时缓解。月英与诸葛亮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政的深耕与未来的长远规划上。
然而,月英的心中,始终萦绕着那来自星空的微弱信号与“林教授”的呼唤。这一夜,她再次独自登上观星台,仰望璀璨银河,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责任在脑海中交织,使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挣扎。
诸葛亮悄然来到她身边,将一件披风轻轻为她系上。“夫人心绪不宁,可是仍在思索那‘彼岸’之事?”
月英没有回头,轻声将内心的困惑和盘托出:“孔明,若那条路真的通了,我……我该如何选择?这边的一切,是否会因我的离去而崩塌,回归到你曾预见的那条‘历史’轨迹?那我所做的一切,救下的人,改变的命运,岂非皆成泡影?”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与她并肩而立,共同仰望无垠星海,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仿佛能穿透迷雾:“夫人,您可知,亮近日重读《易经》,于‘变易’之道,感悟愈深。宇宙万物,无时不刻不在变化流转之中。夫人来自彼端,此乃千古未有之‘变’;夫人留在此世,救典韦,聚奉孝,助伯符,献火攻,造雷霆……此乃夫人所行之‘易’。”
他转过身,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月英,仿佛要望进她的灵魂深处:“这天下,因夫人之‘变’,早已行出了全新的‘易’之轨迹。它已是一个独立的、鲜活的生命,而非史书上几行冰冷的注脚。夫人所救之人,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所播之种,无论是稻谷、工巧,还是学问、制度,皆已在此世扎根生长。夫人,您并非此世的旁观者或过客,您已是缔造此世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这全新历史的‘因’与‘果’。”
他握住月英的手,掌心温暖而坚定:“您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所谓‘天命’或‘历史惯性’最有力的回应与修正。亮,以及所有因夫人而命运得以改变、理想得以延展之人,皆愿与夫人一同,守护这个由您亲手参与开创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这里,需要您。”
月英听着诸葛亮这番融合了哲理与深情的告白,心中如同被一道暖流冲刷,所有的彷徨、犹豫与疏离感,在这一刻冰消瓦解。是啊,她早已深深扎根于此,这里有她倾注心血的事业,有誓死相随的部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更有眼前这个与她灵魂相契、志业与共的夫君。
她反手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眼中闪烁着释然而坚定的光芒,脸上露出了穿越以来最轻松、最真实的笑容:“孔明,谢谢你。我明白了。那边是故乡,是过去;而这里,是责任,是未来,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我会与你,与大家,一起将我们想要的太平盛世,亲手变为现实!”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夜空之中,紫微星旁,那颗曾异常闪烁的辅星,再次微弱而持续地亮了三下,仿佛遥远的回应。月英手腕上的“诺亚方舟”印记,传来一阵温和的暖意,不再是警示的灼热,而更像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确认与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