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秋。距月英返回荆州已近一月。
荆州的秋日,天高云淡,沔南黄家湾的秘密庄园内却气氛紧张。沙盘之上,代表袁绍与曹操军队的标识在黄河两岸密集对峙,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大战仿佛一触即发。黄月英(十二岁,虚岁十三)与郭嘉相对而坐,眉头微蹙。
“奉孝先生,依你之见,官渡之战,胜负几何?”月英手中把玩着一枚代表曹操军的黑色小旗,轻声问道。
郭嘉(字奉孝)神色笃定,指向沙盘上袁军后方:“袁本初空有大军,却粮草转运繁琐,主帅优柔。曹孟德虽兵少,然用兵诡谲,善于集中精锐,攻其要害。若嘉所料不差,曹军必会寻找机会,奇袭袁军粮草重地。乌巢,或是延津,便是决胜之关键。”他顿了顿,补充道,“且袁绍内部,谋士不和,大将相轻,此乃取败之道。”
月英颔首,郭嘉的分析与历史走向几乎吻合,不愧是“鬼才”。“如此说来,曹操胜算更大。一旦北方平定,其兵锋南下,首当其冲便是荆州或江东。”她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迫近,“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事黄谷的声音带着兴奋响起:“小娘子,郭先生,江东急报!甘宁将军的船队回来了!”
月英与郭嘉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期待。月英立刻道:“快呈上来!”
信使风尘仆仆,呈上厚厚的信匣。月英打开,里面除了周瑜的亲笔信,还有甘宁绘制的简易夷洲(台湾)海岸线图,以及几份关于当地物产、风土人情的记录。
周瑜在信中详细描述了甘宁船队的经历:“……赖‘破浪’舰之坚,兴霸之勇,船队顺利抵达夷洲。其地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山林茂密,土着部落多以渔猎为生,初见我军船舰,颇有惊疑。兴霸谨记黄小弟‘怀柔招抚’之策,以布帛、盐铁、瓷器与之贸易,渐释其疑。现已于夷洲北部寻得一天然良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取名‘基隆’,并已着手建立营寨、仓库,以为我水师前出之中转……归途偶遇小股倭寇袭扰,兴霸率众迎击,大破之,缴获破损倭船三艘,生擒数十人,已押回秣陵审讯……”
随信还附上了一些夷洲特产的植物种子、少量奇异贝壳和一块蕴藏着细小金砂的矿石样本。
“成功了!”月英难掩喜悦,拿起那块矿石,眼中闪烁着光芒,“奉孝先生你看!夷洲果然有金矿!虽看似含量不高,但若能大规模开采,亦是重要财源!还有这些种子,或许能培育出新的作物!”
郭嘉接过信件和图册,仔细观看,亦是抚掌赞叹:“善!大善!甘兴霸果有大才,不负期望!此夷洲基地若经营得当,不仅可为水师提供跳板,其本身物产亦能反哺江东!海洋之略,至此方算真正踏出了坚实一步!”他看向月英,由衷赞道,“月英,你当初力主开拓海洋,真乃神来之笔!此策不仅避开了中原混战之锋芒,更为我辈开辟了无穷之后路与财源!”
月英谦虚地笑了笑,但心中亦是豪情涌动。亲手改变历史,开拓疆土的感觉,令人沉醉。她仔细看着甘宁绘制的海图,上面标注了大致航线、水深以及遇到的洋流情况,虽然粗糙,却是这个时代极其宝贵的航海资料。
“需尽快让工匠依此图复制,并组织后续船队,运送更多人员、物资前往基隆,巩固此据点。同时,让甘宁将军总结此次航行经验,尤其是应对风浪、辨识航向之法,编练成册,训练更多合格水手。”月英迅速做出指示。
“正当如此。”郭嘉点头,提笔便开始草拟回信的要点。
然而,喜悦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就在月英与郭嘉商讨如何进一步经营夷洲时,另一名来自江东的密使带来了一个让她心头骤然紧绷的消息。
“小娘子,周都督密信!讨逆将军……孙将军他,三日后欲往丹徒西山行猎!”
月英脸色瞬间一变,接过那封只有寥寥数字,却重若千钧的密信。历史记载中,孙策正是在狩猎时被许贡门客刺杀!
“伯符兄……”月英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她虽早已提醒过孙策和周瑜,但孙策性情豪迈,有时不免疏于防范。更何况,历史的惯性岂是那么容易扭转的?
“奉孝先生,我最担心的事,恐怕要发生了。”月英将密信递给郭嘉,语气急促,“许贡门客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郭嘉看完,神色也凝重起来:“孙伯符勇烈,然确有此劫数。月英你虽已预警,但……”
“不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伯符兄遇险!”月英猛地站起,在室内踱步,“必须再做些什么!”她之前离开江东时,除了反复叮嘱周瑜,还将典韦麾下两名最机警得力的副手留在了孙策的亲卫队中,但此刻她仍觉得不够。
她立刻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笔,以最快的速度写下两封信。
第一封给周瑜,言辞极为恳切甚至带着一丝焦急,再次强调狩猎之险,请求周瑜无论如何要设法劝阻,或增派绝对可靠的精锐护卫,尤其提醒注意冷箭和单人独处的情况。
第二封则是给她留在孙策身边的副手,用的是只有他们才懂的暗语,命令他们此次狩猎必须寸步不离孙策,哪怕违逆孙策的命令,也务必确保其安全,并告知他们几种可能遇袭的应对预案。
“立刻以最快速度,飞马送往江东,务必在孙将军出发前,交到公瑾兄和我的人手中!”月英将信交给心腹,语气不容置疑。
信使领命,连夜出发。
接下来的几天,月英在荆州坐立难安,连日常的锻体修炼和知识学习都有些心不在焉。郭嘉知她心系江东安危,也未多言,只是默默处理着日常事务,并更加关注北方的战报。
数日后,就在月英几乎要忍不住想亲自再去江东时,终于等来了消息。
这一次,是周瑜的亲笔信,字迹略显潦草,可见书写时心情之激荡。
“黄小弟台鉴:幸得弟反复警示,瑜不敢怠慢,虽未能劝止伯符出行,然已密令加强护卫,尤其是弟所留之壮士,皆怀死志。狩猎途中,果有许贡余孽三人埋伏于林间,以淬毒弩箭发难!万幸护卫拼死抵挡,典韦所留副手钟离以身挡箭,重伤!伯符臂上亦中一箭,幸未伤及筋骨,箭毒亦因防范得宜,未能深入!刺客二人当场格杀,一人擒获,已严加审讯……弟于千里之外,竟能预知此祸,救伯符于必死之局,此恩此情,江东上下,没齿难忘!伯符兄醒后,亦再三感念,言必亲谢……”
信末,周瑜还提及,经此一事,孙策性情似乎沉稳了些许,对内部清查和自身安全更为重视。
月英读完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下来。虽然过程惊险,还有人重伤,但终究是救下了孙策!历史上那位英年早逝的“小霸王”,得以幸存!
“好!好!好!”郭嘉连说三个好字,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月英,你此举真乃逆天改命!孙伯符不死,江东便不会陷入孙权初期的动荡,抗曹力量必将大增!于我全局谋划,有百利而无一害!”
月英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向,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她成功地改变了第一个重大历史人物的命运!这不仅给了她巨大的信心,也意味着,未来的历史走向,将更加扑朔迷离,也更加充满可能。
“通知我们的人,尽全力救治钟离壮士,所用药物钱财,皆由‘金鳞’承担。”月英吩咐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另外,奉孝先生,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江东在未来格局中的分量和角色了。”
孙策这头猛虎未被过早扼杀,他将会给这个乱世,带来怎样的变数?月英期待着,也准备着。